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后妃临朝听政

北魏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后妃临朝听政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朝听政假如天塌了怎么办?幸好被大臣抢救及时,冯皇后没有被烧死,很久以后冯皇后才清醒了。小皇帝刚刚12岁,朝政大权操在车骑大将军乙浑的手中。当她觉察到乙浑心术不正,谋危帝室时,便密定大计,突然以谋反罪杀掉了乙浑,然后宣布亲自临朝听政,控制北魏政治大权。冯氏亲自抚育还在襁褓中的太子,宣称自此不听政事,还政于献文帝。献文死后,冯氏称太皇太后,再次临朝听政。

北魏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后妃临朝听政

临朝听政

假如天塌了怎么办?如果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付之一笑,甚至是取笑别人无聊。天怎么可能会塌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天塌了也还有高个儿顶着。其实,在某种定义下,天的确是会塌的,问题在于天对于不同的人所指的定义不同。民以食为天,假如没有粮食,百姓的天就塌了;妻以夫为天,假如丈夫去了,妻子的天就塌了。公元465年,冯皇后的天塌了。

这些年,文成皇帝这短暂的一辈子,勤政爱民、事必躬亲、亲征柔然、奠定北魏,终于在他26年的这一年,因劳累过度而英年早逝,驾崩于皇宫的太华殿。

这对冯皇后无疑是个晴天霹雳,年轻的她自此变成了寡妇。仅仅几年时间,这半辈子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这个时候,冯皇后是悲痛欲绝的,唯有终日以泪洗面,她赖以生存的天塌了,哀莫大于心死,她甚至想到了死。在三日之后,按照制度必须焚烧死者生前的衣物,冯皇后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后妃夫人为文成帝哀悼,冯皇后一边丢着文成皇帝生前的衣服进火里,一边抽泣不已,恍惚间,似乎又看见了英明神武、温文尔雅的丈夫在向自己招手,对自己微笑,悲伤过度、痛不欲生、精神恍惚的冯皇后竟然恸哭着跳入了火海……幸好被大臣抢救及时,冯皇后没有被烧死,很久以后冯皇后才清醒了。醒来后冯氏已经经历了一场生死一般,她想,最差的就是死了,竟然没有死,那就好好活着,必须化悲痛为力量,自此冯皇后生命坚强的如野生的蔓草,性格坚韧的如坚果

天塌了怎么办?冯皇后给大家的答案是:努力撑起一片天。(www.xing528.com)

和平六年(465),文成帝长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小皇帝刚刚12岁,朝政大权操在车骑大将军乙浑的手中。乙浑心怀叵测,矫诏诛杀异己,先后杀害了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和平原王陆丽等人。四十多天内,他由车骑大将军而太尉、录尚书事,而丞相,凡三迁,位居诸王之上。

冯氏是个精明的妇人,果敢干练。十多年的宫廷政治生活,使她更加敏锐机智了。她没有沉浸在悲哀中,不动声色地注视着周围事变。当她觉察到乙浑心术不正,谋危帝室时,便密定大计,突然以谋反罪杀掉了乙浑,然后宣布亲自临朝听政,控制北魏政治大权。

皇兴三年(469)八月,拓跋宏被立为太子。冯氏亲自抚育还在襁褓中的太子,宣称自此不听政事,还政于献文帝。据说献文帝“幼而神武,聪睿机悟”,年纪虽小,却很有主意。于是乎在皇帝和太后之间出现了一场微妙的斗争。宫闱秘闻,难以尽知;史官避讳,史事遗落,如今只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而已。大概由于太后经常干预和掣肘,献文帝不能自主,但又不愿当傀儡,渐渐心灰意懒,不想过问政事了,这就是他所谓“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后来,献文帝干脆准备禅位给他的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只是迫于冯氏的压力和群臣的反对,才传位给太子。

孝文帝拓跋宏即位的时候,还不满九岁;献文帝则为太上皇帝。冯氏为太皇太后。献文帝虽然禅位了,但是,太上皇与太皇太后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结束,而且还在逐步加深。当时,冯太后憎恶侍臣薛虎子,出之为枋头镇将,以后又借故贬黜他当镇门士。献文南巡,薛虎子候在道旁哭诉,自称横遭非罪。献文甚是同情,带他随从视察,一路上访以政事,又重新任命他当了镇将。冯太后宠幸李奕,献文却偏偏罗织罪名杀了李敷、李奕兄弟,他们的许多亲戚也受到株连。这件事激化了帝、后之间的矛盾,终于导致了承明元年(476)六月献文的暴死。甲子日,“诏中外戒严,分京师见兵为三等,第一军出,遣第一兵,二等兵亦如之”。京师如临大敌,形势非常紧张。显然,这是冯太后为了对付献文而采取的一次不寻常的军事行动。六天后,献文暴死。史称“显祖(拓跋弘)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冯氏害死献文,决非捕风捉影之说。在这次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中,冯氏获得了完全的胜利。献文死后,冯氏称太皇太后,再次临朝听政。从此,她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直到太和十四年(490)九月病死的时候为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