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后妃冯氏的掖庭生活

北魏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后妃冯氏的掖庭生活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入宫掖公元386年以后,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魏国逐步统一北方,史称北魏。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冯氏在宫中得到了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原来,冯朗兄弟逃出北燕投降北魏后,穷蹙的冯文通在北燕大兴四年派尚书高颐奉表入魏,请罪称藩,乞求太武帝,愿以小女儿充入掖庭,以求生路。冯昭仪在冯氏没入宫后,动了恻隐之心,向皇帝求情让冯后与自己同住。

北魏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后妃冯氏的掖庭生活

没入宫掖

公元386年以后,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魏国逐步统一北方,史称北魏。北魏皇帝拓跋珪慧眼识金娶了汉人刺史冯朗的女儿为皇后,即孝文帝拓跋宏的祖母冯太后(冯氏)。冯太后是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历史上有名的孝文帝改革实际上就是由她发起的,而她在治理税收方面的卓越才能,更给北魏带来了经济强盛。

冯氏,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人。公元442年生于长安,她的祖父冯文通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这样说起来,冯后乃出身于名望之家。

西晋末年,战乱不息,北方的游牧民族乘虚而起,各显神通。匈奴、鲜卑、氐、羯、羌,纷纷越过北方草原进入中原地区,形成所谓“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冯氏的北燕正是在这种局势下崛起的一方诸侯。按照冯家的说法,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魏国国君的始祖毕万。毕万在晋献公时因功封为魏(今山西芮城)地大夫,毕万即以魏为姓氏。魏国被秦国吞并后,魏氏的一支流落到山西境内的冯乡,遂改为冯氏。此后冯氏宗族历经世变,几经流徙,在三晋之地苦苦支撑。后来,冯后的曾祖因军功渐渐发达,他的两个儿子冯跋、冯弘(字文通)竟先后做了北燕的国主。只是没多久,北魏太武帝进逼北燕,冯弘被迫逃往高丽,并最终死在那里。但他的几个儿子,以冯后之父冯朗为首,加上冯崇、冯邈,为防遭后母慕容氏谗害,联手出逃辽西,投降了北魏。冯朗被加封为西城郡公,领秦(治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二州刺史。此时,冯后尚未出世。

冯后的母亲王氏,乐浪(今朝鲜平壤)人,是冯朗在北燕时所娶。二人能够成亲,主要得益于北燕地邻高丽,再者冯跋与高丽国王的远房亲戚慕容云是至交。(www.xing528.com)

因多年动荡不安,直到随夫任官长安后,生活暂时得以安定下来,王氏夫人才给冯朗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冯熙,就是冯后的同母兄长。到了太武帝太平真君三年(442年),王氏夫人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冯后。冯后出生之时,距祖上建立的北燕灭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也已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与南朝形成了对峙之势。身为北燕国主后裔的冯氏家族,在这种南北对峙的大局下,能否享受安逸的生活,实在难说。

冯后出生后不久,冯家突然遭遇了飞来横祸:不知是朝廷对冯后那位曾为北燕王子的父亲心存疑虑,还是冯朗果真有什么不轨之举,总之是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了。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冯氏在宫中得到了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

原来,冯朗兄弟逃出北燕投降北魏后,穷蹙的冯文通在北燕大兴四年(434年)派尚书高颐奉表入魏,请罪称藩,乞求太武帝,愿以小女儿充入掖庭,以求生路。太武帝答应后,冯文通就派人将最小的女儿送给了太武帝,不久被立为左昭仪。冯昭仪在冯氏没入宫后,动了恻隐之心,向皇帝求情让冯后与自己同住。这样,冯后避免了学做苦役的营生。由于姑母待她“雅有母德”,冯后虽然仍是卑贱的宫中婢女,但她幼小的心灵却得到了几分慈母般的温情。

多亏了姑母的悉心照料与抚养,冯后慢慢长大成人。终日耳濡目染,她逐渐熟悉了北魏皇宫内的礼仪和其间的微妙氛围,积累起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养成了复杂的性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