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莱弗斯事件:惊世内幕与丑闻,历史真相揭露

德莱弗斯事件:惊世内幕与丑闻,历史真相揭露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莱弗斯事件1894年,一名“间谍”被流放到魔鬼岛上。很快,德莱弗斯就被以间谍罪和叛国罪逮捕。此时,总参谋部反间谍处的亨利少校已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给德莱弗斯定罪。1897年11月16日,德莱弗斯的弟弟马第厄公开宣布艾斯特海兹是真正的叛国者。德莱弗斯事件使法国社会陷入分裂状态。最后德莱弗斯被无罪释放,返回军队军方迎接了左拉的挑战。1906年,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努力下,德莱弗斯终于被正式无罪释放。

德莱弗斯事件:惊世内幕与丑闻,历史真相揭露

德莱弗斯事件

1894年,一名“间谍”被流放到魔鬼岛上。在接下去的12年里,法国社会因此陷入一片骚乱。被流放者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作为一个犹太人,被当局选作替罪羊,成了政治争斗的牺牲品。事实上,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与间谍活动毫不相干。

1895年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在巴黎军事法庭

1894年9月,法国情报部门在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的废纸中发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这封信是寄给德国武官施瓦茨·考本的,信的内容是有关法国在德国边境驻扎部队的情况和一些军事机密。

这封信很快被转交到法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局反间谍处处长桑德尔上校的手里。桑德尔上校一向对陆军总参谋部见习军官德莱弗斯上尉有成见。早在德莱弗斯刚进总参谋部时,他就曾正式表示抗议,认为让一个犹太人进入总参谋部,无疑是会危害国家的安全。桑德尔上校武断地认为德莱弗斯就是泄密之人。

很快,德莱弗斯就被以间谍罪和叛国罪逮捕。

在开庭审判以前,军方请了几名笔迹专家鉴定笔迹,最后专家们认为这不像是德莱弗斯的笔迹,因此证据不足。可是,逮捕决定是陆军部长亲自做出的,致使军方骑虎难下。军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只好将错就错。

审判于同年12月19日开始,检察机关的唯一证据就是德莱弗斯上尉的笔迹和被透露的军事文件上的笔迹“有些相似”。在审判开始前,军方的高级领导人不停地向报界透露各种不实之词。一些平时很可信的报纸也大量编造谎言,在读者中败坏了德莱弗斯的名声。因此,巴黎报界对德莱弗斯的诬告已经铺天盖地。审判就在报界这样强大压力下开始了。

在审判第一天,德莱弗斯就充分地证明了该文件与他无关。此时,总参谋部反间谍处的亨利少校已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给德莱弗斯定罪。他在秘密审判中以军官的荣誉发誓说,“有一位无可指摘的人物说德莱弗斯是叛徒!”并拒绝透露该人的姓名。同时法国军方为了给这个犹太军官定罪,也为德莱弗斯编造了一份秘密档案。在档案中,他们捏造德莱弗斯的履历,篡改一些电文,然后提交给法庭。于是,1894年12月,在人们“杀死这个犹太人”的高呼声中,法国军事法庭宣布德莱弗斯因泄漏军事机密给敌国而犯有叛国罪,开除其军籍并终身流放魔鬼岛。

1896年3月,法军情报部门又截获了一份泄露军事机密给德国人的文件,其上的字迹与当年用来给德莱弗斯定罪的那一份极为相似。德莱弗斯案件的特派观察员皮卡特中校请专家进行了鉴定后,基本确认两份文件均出自一个花花公子艾斯特海兹之手。他才是真正的叛国者。1897年11月16日,德莱弗斯的弟弟马第厄公开宣布艾斯特海兹是真正的叛国者。1898年1月11日,军事法庭开庭,3分钟后就宣布艾斯特海兹无罪。当晚有人群欢呼:“艾斯特海兹万岁! 军队万岁! 处死犹太人!”(www.xing528.com)

就这样,一场由保皇主义者、教权主义者和民族沙文主义者参加的反犹太运动开始了。他们企图借此侵害人民的民主权利,反对新兴的中产阶级。而另一面,进步律师、记者和作家则在《震旦报》上强烈呼吁,要求撤销对德莱弗斯的错误判决以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权。作家爱弥尔·左拉是德莱弗斯的一位重要盟友。左拉本人也是一个新闻人物,虽然罗马教廷查禁了他所有的小说,并宣布那些都是“下流读物”,但是那些争议极大的著作让他获得了极高的名望,他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了。他在《震旦报》上发表了一封致共和国总统的公开信——《我控诉》。信中左拉以激烈的言辞,点名指控那些军人为陷害德莱弗斯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指控军方释放了真正的叛国者艾斯特海兹。在信的结尾,他向政府和军方挑战,问他们是否敢在法庭上控告他犯有诽谤罪。

法国巴黎犹太博物馆的庭院中这尊塑像昭示,当年阿尔弗雷德·德莱弗斯被一群反犹太主义军官毫无道理地定了叛国罪。德莱弗斯事件使法国社会陷入分裂状态。最后德莱弗斯被无罪释放,返回军队

军方迎接了左拉的挑战。陪审团仅用1小时就裁定他犯有诽谤罪,并处以该罪名的最重处罚。暴徒在审判大厅里高呼:“处死左拉! 处死犹太人!”。当晚,愤怒的示威者还向左拉的居所投掷石块。

左拉被定罪后,被迫流亡伦敦。他认为,在那样的环境里,任何人都无法在法国获得公正的对待。那个在对艾斯特海兹和左拉的审讯中,曾坚定地证明军方伪造证据、陷害无辜的皮卡特上校也在左拉之后被逮捕并被关入一个要塞。他们此时几乎和德莱弗斯一样被人憎恨。

法国著名作家爱弥尔·左拉

但是,在正义呼声的影响下,陆军部不得不下令对此案进行进一步审理和核实。受命重新核实此案的一名军官很快就发现了亨利造假的痕迹。亨利当场被捕,在确凿的罪证面前,他无法抵赖,第二天就自杀身亡了。艾斯特海兹闻讯,畏罪潜逃到英国避难去了。

形势急转直下,陆军部长狼狈辞职。军事法庭于1899年8月重新开庭审理此案。在此后漫长的7年中,此案导致法国政府多次更迭。1906年,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努力下,德莱弗斯终于被正式无罪释放。但是,真正叛国的艾斯特海兹少校却始终逍遥法外。

弗雷德·德莱弗斯之墓

法国在这12年中被德莱弗斯一案搞得四分五裂,近似处于一场不流血的内战中。政府垮台,家庭分裂,决斗风行,有人前途被毁,有人入狱,有人自杀,活脱脱的一出人间闹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