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采访前期准备工作探讨

新闻采访前期准备工作探讨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高菲菲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此外,“背景调查”还应当对采访事件的发生背景及重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如指掌。实际上,背景调查活动是对新闻工作者信息搜索能力的考验。为了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必须事先充分准备好要提的问题。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采访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充分的,一定要把各种可能性都设想到。

新闻采访前期准备工作探讨

浅谈如何做好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

高菲菲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工作者应清楚地认识到没有采访,就没有报道。那么,要想采集、挖掘到第一手的新闻信息,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理应受到重视。作为采访活动的首要步骤,前期准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前期准备

1.明确采访目的

毋庸置疑,采访的目的在于获取有效信息。但是,通过采访活动要重点获取什么信息,在采访者心中应当早有谋划。此外,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即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亦很重要。只有明确了以上两点,采访活动的策划、实施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进行背景调查

这里的“背景调查”包括对报道话题所属领域的充分了解。举个例子,若采访的话题是关于婚姻问题的,那么采访前一定要查找一些婚姻、家庭领域的背景资料,如《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等。只有对采访话题的外围背景知识有所掌握,才能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此外,“背景调查”还应当对采访事件的发生背景及重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明天要采访某一个人,那么采访者今天就要开始工作了。采访者先要查阅相关资料,如资料档案、报纸、杂志等,了解被采访者的经历、生活背景等,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做出有新意的采访报道。实际上,背景调查活动是对新闻工作者信息搜索能力的考验。现今网络因其庞大的信息储备量,逐渐成为采访者获取有效资料的重要来源,对准确把握采访对象情况,甚至是确定采访角度,都有较大益处。

3.进行采访预约

预约过程的实际上是在考验记者的沟通能力。预约过程似乎很简单:表明自己的身份,解释需求,提出采访要求,安排时间和地点。在预约之前,采访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采访对象并没有义务一定要接受采访。在与采访对象未曾谋面,且采访话题存在一定敏感性的情况之下,采访者如何发挥“说话的艺术”从而使采访对象欣然接受采访十分关键

4.进行合理策划

对采访预先所做的策划越多,采访在实际进行时就越像是未经策划的,会更像很随意、放松的讨论。在采访对象感到愉悦的同时,采访者也会从中收获更多。

二、合理策划(www.xing528.com)

所谓合理策划,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阐述采访目的

采访者应对如何在采访之初再次明确阐述采访目的有所规划。一定要当面把采访目的说清楚,这一点不容忽视。只有这样,谈话才能够向特定目标行进。甚至有一些记者发现陈述采访目的,是他们在采访中唯一被要求的“提问”。好的采访对象会自己陈述细节,满足你的采访目的。

2.打开“话匣子”

在初次与采访对象见面之时,如何打开“话匣子”非常重要。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打破僵局的语言,实质上却是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营造自然、轻松的谈话气氛的重要举措。

3.拟订采访提纲

要事先拟订采访提纲,这是整个采访策划的重中之重。采访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尽管难以避免,但事先设计采访提纲并非只是未雨绸缪之举。采访提纲就如同记者的行动路线图。它提供了清晰的采访思路,进而将“胸中之竹”变为“手中之竹”,形成新闻报道。首先记者要在充分掌握采访事件、采访对象相关资料的前提之下,结合采访目的来最终确定采访的主题。其次,要通过对采访线索的整理,进行问题的设计。需要说明的是,问题的设计需要是环环紧扣的,而不是分散的。

记者采访时提的问题,有提前就拟好了的,也有在采访过程中随时想起来的问题。为了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必须事先充分准备好要提的问题。把事先想好的问题写出来,如果到时紧张或是想不起来问什么,干脆“照本宣科”,总比冷场好。

当然,也不是提前准备好了,采访时就可以不动脑筋,只照本宣科念完题目就行了。要根据采访内容的进展和不断变化的情况,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问题。因此,采访对记者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求较高。

好的采访提纲是采访的“蓝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采访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充分的,一定要把各种可能性都设想到。否则,采访的成功程度就要大打折扣。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前不但要摆正自己关于新闻事件的立场,还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不打无准备之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