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对意见受佛教内部与耆那教抨击,物自体的论点失去支持

反对意见受佛教内部与耆那教抨击,物自体的论点失去支持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反对的意见自然,物自体(自相)的说法遭受了非佛教派别的猛烈抨击。佛教内部的中观派也批评它。耆那教认为相对性绝不表明事物是非真实的。那种认为物自体因为是终极的绝对个别从而摆脱所有一般特性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是假想的,佛教并无异议。[83] 在这个问题上中观派与耆那教的相互立场犹如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的关系,后者也乐意认为物质实在是辩证的矛盾的。

反对意见受佛教内部与耆那教抨击,物自体的论点失去支持

§8.反对的意见

自然,物自体(自相)的说法遭受了非佛教派别的猛烈抨击。佛教内部的中观派也批评它。由于它集中总结了佛教的批判哲学,不能不成为众矢之的。中观派的破斥工作容易开展,因为在他们看来,不仅是我们的有限无限,可分不可分的逻辑概念是辩证的、矛盾的。而且任何概念都毫无例外地是相对的自身矛盾的,因此是非真实的。“物自体”意味着存在自我规定的事物,如果这种(自我规定的——译者)关系是真实的,那等于说有一把刀切割自己的刀刃。不过实际上,这种关系是逻辑的,因而也就是辩证的、非真实的[78]

耆那教攻击物自体的论据与中观派在方法上并无两样,虽说他们的目的不尽相同[79]。耆那教认为相对性绝不表明事物是非真实的。因为事物本身就是相对而且真实的。不单是逻辑,实在自身的本质也是辩证的。实在性同时兼有永恒与无常,有限与无限;它既是特殊,也是一般。种种矛盾蕴于实在的本质自身中,这是必须加以承认的[80]

那种认为物自体因为是终极的绝对个别从而摆脱所有一般特性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与任何事物没有两样,它既是个别的,同时又是一般的[81]。物自体的概念就在自身中包含了一切,所以说它是一般[82]。此外,由于每一个别区别于其他个别,它自然具有“别性”(otherness,它性),而“别性”,属于知性范畴。物自体的“纯粹性”(purity)是假设的,是幻影。它与任何一个逻辑观念一样是辩证的,同时兼有个别性与一般性。但这并不妨碍它具有真实性。因为耆那教主张,实在自身就是辩证的[83]

一位外号叫“无惭”(Ahrīka)[84]的耆那哲学家据说采取了这么一套对哲学史家说来尚不熟悉的论证方法。他说,任何事物本身都包含了某种相似或相异,相似即普遍性,相异即特殊性。如果世界上真有绝对特殊的东西,那它就会是与其他事物没有任何关系的,绝对相异的。它就是非存在的,就会是虚无,是“空中的花[85]”。另一方面呢,如果它并不包含差异,它就会同所有别的事物连接(混同)起来从而世间便失去了多样化的存在。坚持一实体(Ens)必须是一个单一体的说法是错误的,一个实体总是两分的,它是存在和非存在,运动与静止,一般与个别。实在的本质就是辩证性,即二重性。佛教回答道,如果一般与个别同一,那它们就消失在一个统一体中。而这统一体就不可能有二重性。但如果它们并非同一的,便是差异的,那么就会有两个实在,所以实体又不会是双重的[86]。如果我们假定,实体(Ens)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其状态或属性有所不同,那问题就会是:这些属性是真实的呢,还是假想的[87]。如果是假想的,佛教并无异议。但是耆那肯定了真实的属性,而真实的属性不可能自相矛盾,因为一个实体总是一个统一体。如果一事物会是另一事物,则它会失去了同一性而成为其他。只要不是疯子[88],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矛盾律。我们也看到了正是这种矛盾律建立了最终个别的实在或严格局限于自体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

【注释】

[78] 参见拙著《涅槃》第124页以下。

[79] 寂护总结了耆那教对物自体的驳斥,TS.第486页以下。

[80] 同上书,TS.,p.486.23。(www.xing528.com)

[81] 同上书,p.483.25以下和490.11。

[82] 同上书,p.487.22。

[83] 在这个问题上中观派与耆那教的相互立场犹如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同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的关系,后者也乐意认为物质实在是辩证的矛盾的。

[84] 同上书,p.486.25。

[85] TS.p.487.5;487.20;495.12。

[86] TS.p.489.7-10。

[87] TS.p.490.14。

[88] 同前书,p.49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