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家禽育种知识讲座及参观繁育基地

现代家禽育种知识讲座及参观繁育基地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肉鸡既要求仔鸡生长快,耗料比低,又要求种母鸡有较高的产蛋水平,以降低肉鸡苗成本。

现代家禽育种知识讲座及参观繁育基地

一、参观种禽繁育基地,听取技术员关于现代家禽育种相关理论的知识讲座

现代家禽的育种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包括:收集育种素材,建立育种基础群;进行纯系选育,使基因纯合,提高单项性能;开展杂交配合力测定,选出最佳杂交组合,确定杂交配套模式;将参与配套的各纯系繁殖扩群,以备进一步制种推广。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建立基础群(基因库)

搜集各种具有不同特色的品种、品系或群体作为育种素材。目的是保留较多的优良基因备用。要求基础群体数多且每群规模不必过大,应多留公鸡。常引进优秀的种鸡甚至商品鸡,经观测,具有某些特点的群体,即转入改良群进行纯系选育。

2.选育优秀纯系

选育优秀纯系或合成新的品系是现代鸡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

(1)近交系选育。一般先连续三四代进行全同胞交配,近交系数达50%后转入轻度的近交,育成近交系。

(2)闭锁群家系选育。首先闭锁鸡群,不引入外血,在避免全同胞和半同胞交配的前提下随机交配,主要是通过细致的选择使优良基因逐步纯合化。大型育种公司的每个配套系常有百个以上的家系,每个家系由1只公鸡配8~10只母鸡。每只母鸡繁殖后只保留5只小母鸡,1~2只小公鸡进行同胞测定。种鸡单笼饲养,实行人工授精。

案例:一个含有60个家系的品系,按1∶10组建家系时需要有60只公鸡、600只母鸡的核心群,每年繁殖3 000只小母鸡和1 000只小公鸡的鉴定群,经40周龄的生产性能测定,选出60只公鸡和600只母鸡组成60个新世代的家系。如此循环繁殖选择,使优良基因逐渐纯合化,生产性能不断提高。一般经3~4个世代后,一个品系即可基本育成。

(3)正反反复选择法(RRS法)。RRS法适用于已经育成并有一定配合力的两个品系,为进一步提高两品系的纯系性能和品系间配合力的情况。经过改良的方法是将两个品系每年同时进行正、反杂交和纯繁,然后根据杂种鸡300日龄的优异成绩,选留其双亲的纯繁后代,淘汰不合格的纯繁后代和所有杂交后代。可在较短年代内选育出性能优秀和配合力较佳的两个品系。

(4)合成系选育。合成系是由两个或多个品系或品种杂交,经基因重组选育出具有某些特点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个群体。其特点是突出主要经济性状,不追求体型外貌或血统的一致,因此速度快,方法简单。一般经杂交和一二代自繁选择即可形成一个合成系,甚至一代杂种(F1)即可作为合成系利用。合成系多用作杂交的母系,父系一定用纯系,才能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合成系的育成与利用模式如图2-1所示。

img14

图2-1 合成系的育成及二系配套

3.配合力测定

品系间的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正反杂交各组合的平均值)和特殊配合力(某二系的杂交成绩减去二系一般配合力均值之差)。一般配合力主要来自加性遗传方差,特殊配合力则来自非加性遗传方差。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杂种优势亦强。通过配合力测定,选出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从而确定该配套系的杂交制种模式。(www.xing528.com)

4.品系配套和扩繁

经配合力测定后即可按最优组合进行品系配套,逐级制种,繁殖生产商品杂交鸡。品系配套主要有四系配套、三系配套和二系配套,分别称为四元杂交(双杂交)、三元杂交和二元杂交。三种配套杂交制种模式中,一般二元杂交简单,不过蛋重或其他方面往往不够理想,且制种量小,影响效益。如果三系配套已能达到育种目标要求,竞争力也强,则最为经济。因比四系配套少了一个纯系,人、财、物力节省不少。品系配套模式定型后,各品系就应繁殖扩群,使其鸡数能满足制种和进一步选育两方面的需要。如一个四系配套的曾祖代种鸡A、B、C三个品系至少各有30~40个家系,D系则需60~80个家系。

5.“快大型”肉鸡育种的特点

(1)父系与母系的选育目标不同,各有专用型品系。现代肉鸡既要求仔鸡生长快,耗料比低,又要求种母鸡有较高的产蛋水平,以降低肉鸡苗成本。但是生长速度和产蛋在遗传上呈负相关,生长快的鸡产蛋少,产蛋多的鸡生长慢,很难在一个品系内达到两全。只能通过先选择具有不同特点的父系和母系,再进行杂交来实现,因此父系和母系的选育目标也就不相同。父系只要求生长快,肉用性能好;母系则要求不仅肉用性能较好,而且产蛋量也较高。实践中肉鸡的曾祖代纯系,父系多用生长快、胸宽的白科尼什型,母系多用白洛克型。这样,既符合上述要求,生产效果亦好。

(2)父系和母系选择的主要性状有所不同。父系主要根据个体成绩按照早期生长速度、体型外貌及胸骨、脚、趾发育的情况来选择,并据家系成绩选择受精率和孵化率。母系除上述外,还要根据家系成绩选择产蛋性能,淘汰蛋重过大或过小的个体,其中对早期增重与产蛋量这两个负相关性状的选择,必须掌握适度的标准。为保持母系鸡有一定的产蛋水平和群体均匀度,对早期体重过大的鸡要适当予以淘汰。随着育种工作的开展,父系与母系均应选择5周龄的饲料消耗比,7周龄的腹脂含量及父系7周龄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等指标。此外,应注意抗病性。

(3)选择的方法、要求与蛋鸡不同。肉鸡纯系的选种分三次进行。初选于6周龄进行,主要根据5周龄的体重,还有体型外貌、胸骨、脚、趾等的发育情况。这次选择压要大,公鸡尤其如此。选后开始限制饲喂。第二次选择于22周龄进行,主要是淘汰体型外貌和胸、腿发育不良的个体,选择后转群。第三次选择于36周龄进行,父系母鸡的选淘项目与第二次相同,父系公鸡按家系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选种;母系母鸡按个体产蛋量和蛋重选择,母系公鸡按家系的产蛋量和孵化率选择。选后组成新的家系,配种繁殖。肉鸡育种的选择压应根据育种目标掌握,一般而言,在育种初期选择压应高一些,第一次(初选)的选择压应高一些,父系第一次的选择压应比母系的高一些。

(4)配合力测定与蛋鸡有不同之处。这是由于选择肉鸡最佳组合时,必须同时兼顾父母代性能(主要是繁殖力)和商品代性能(主要是肉用性能),因而需将种鸡和商鸡的性能测定结合起来进行。所需组合及耗资亦多。

(5)品系配套与扩繁。

①肉鸡也有二系配套、三系配套及四系配套,但以三系配套较多。

②肉鸡育成后各系曾祖代应保持的数量与蛋鸡基本一致。

③祖代场与父母代场引进种雏时,引种数量比正常计划量要多些,公鸡比母鸡要富余更多,祖代以父系公鸡富余程度最大,详见表2-1。

表2-1 肉鸡祖代引进种雏及选种后的配套比例

img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