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议会选出的历史条件

国外议会选出的历史条件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议制议会的主要形式此时已基本具备,骑士和市民被吸收到全国性政治会议中,也是议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据此,人们称1295年的模范议会为“第一个代议性质的议会”。模范议会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议会的产生。在王权被进一步削弱的过程中,实现了行政机构由向国王负责到向议会负责的转变。行政部门如果出现政策失误,就会受到议会的追究。

国外议会选出的历史条件

我们要研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认真地去考察分析它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进行对比,而最好的对比方向就是同西方的议会制度做比较,而著名学者蔡定剑给议会制度所下的定义就是:“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在同封建专制主义斗争中,以分权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民意代表机关。”[1]议会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谈话式辩论,最初以一种代表们集会的形式出现,而现代意义上的议会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而它的产生有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一、经济条件

在欧洲中世纪步入尾声的时刻,整个欧洲就蕴含着一个生产力变革的重要因素,城市的兴起,行会的不断发展,给西欧经济注入了不少活力。在13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发展壮大,商人作为市民阶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要求与统治城市的领主分权。而在与城市领主的斗争当中,他们逐渐有了议会制度的萌芽,逐渐发展,逐渐演变为今日议会制度的雏形。到了新航路开辟以后,引发西欧极大变革的价格革命,进一步催生了资产阶级的壮大和封建阶级的衰落,进一步促进了议会的发展。而这个果实最早在英国结出。

二、文化条件

同样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成长、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为了保护私有经济的发展,西欧在中世纪后期出现了罗马法的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就是资产阶级试图用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去反对封建意识形态和政治统治,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统治。而希腊罗马的传统,尤其是罗马法的传统,就是西方议会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传统。(www.xing528.com)

在西方的先哲中,有很多这样的理论著述,比如柏拉图( Plato)的混合政体论,提出君主制的智慧和民主制的自由相结合的政体,他认为这样既能使国家实行聪明而强有力的统治又能给人民以自由,显然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有他混合政体论的影子。而亚里士多德还对政权结构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一切政体都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议事功能,二是行政功能,三是审判功能。他坚决主张法治,反对个人专断独裁,认为包括君主在内都应当遵守法度。显然这样的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的重要工具。此外,像波利比阿( Polybius)、西塞罗( Cicero)这样的思想家还提出立法、行政、监督、司法机关分权制衡的政体设计方案,而这样一些民主思想,正如远航时的指南针,给在中世纪黑暗的海洋中游荡的航船指明了方向,让资本主义这艘航船驶向了现代。

三、政治条件

除了经济发展和西方固有的文化底蕴,各国现实的政治条件也各有不同。像最早产生成形议会制度的英国就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发展路线。13世纪初,英王约翰在对法国的战争中多次失败,导致国内民怨沸腾,加之约翰不思进取仍然横征暴敛,导致各个阶级的不满,终于在1215年达到了总爆发,贵族发动起义,逼迫国王签署《自由大宪章》,并由贵族25人组成的委员会监督国王遵守宪章,而这个机构被认为是英国议会的开端。到了1295 年11月13日,国王爱德华一世( Edward I)为了增额征收税款,特地召集新的议会开会,即“模范议会”。此次议会把各郡、市代表参加议会的比例分配方式确定为合法的制度,以后的各届议会只能遵循这项制度才能取得合法性。出席这次议会的有400多人,由三部分人构成:宗教领袖和贵族代表,他们属于特权阶级,由国王特诏赴会;每个市、郡各有2名教士、市民、骑士代表,他们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议制议会的主要形式此时已基本具备,骑士和市民被吸收到全国性政治会议中,也是议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据此,人们称1295年的模范议会为“第一个代议性质的议会”。模范议会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英国议会的产生。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最高权力终于以成文法的形式被固定下来。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宣布了议会是英国最高立法机关,再次否定了国王的征税权,确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议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当然《权利法案》并没有最终解决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全部问题,但是它确定了现代议会制度的大框架。此后,英国议会制度又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国王的实际权力被不断削弱,在议会中下院的地位不断上升。与议会制度的发展同步进行的是英国的内阁制度、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在王权被进一步削弱的过程中,实现了行政机构由向国王负责到向议会负责的转变。到了18世纪中叶,国王基本上失去了对政府的控制权,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议会至上的机制,行政部门尽可能实行议会赞成的政策。如果首相不能得到议会的支持,首相就应当辞职。行政部门如果出现政策失误,就会受到议会的追究。1783年,小威廉·皮特(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开创了一个惯例:如果内阁不能得到下院的支持,不仅要内阁总辞职,同时必须重新进行大选。随着现代议会制度的形成,英国的政党政治也开始发展,这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成熟与完善。托利党就是保守党的前身,辉格党则是自由党的前身。托利党主要代表天主教徒的利益,支持王权;而辉格党则代表新教徒的利益,反对王权。到了19世纪30年代,这两个政党都发育成熟,下院的民主化也在政党轮替的过程中为全社会所接受。

像这样的议会发展轨迹,其他的西方国家也大都类似,而这样的途径与中国是截然不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