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右你一生的博弈策略:别被让利忽悠了

左右你一生的博弈策略:别被让利忽悠了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个生活在现时代的人,必需对身边的这些“让利”陷阱充分警惕,以防上当受骗。石女士顿时感觉“被骗”,最后在消协的干预下商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并退回了多收的80元。

左右你一生的博弈策略:别被让利忽悠了

10.4 别让“让利”忽悠了你

可以这样总结,现在的商家促销常使用的方法是概念模糊,误导消费;虚设原价偷梁换柱;促销宣传暗藏玄机;特价诱惑掩人耳目;促销赠品服务缩水。作为一个生活在现时代的人,必需对身边的这些“让利”陷阱充分警惕,以防上当受骗。

团购为例。09年五一小黄金周刚过,各大家居建材市场卖场的宣传阵势此消彼长,众多网站、论坛上打起的“团购”大旗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诸如“金牌杀价师”、“集体砍价团”、“职业砍价员”等形形色色的名目吸引着急于装修、选购建材的消费者,而面对陌生的家居建材领域,更多的消费者就像没头的苍蝇一样撞入了神秘团购组织者挖的一个又一个“团购陷阱”……

市民宋女士在一次团购活动中订购了一款心仪许久的名牌地板,低于5折的让利价格让宋女士毫不犹豫地就交了订金,然后商家却告知由于团购数量过大该产品缺货,如想尽快取货不但要增加一部分“加急费”,安装工人加班加点送货、安装还需要相应地增加安装费。

在火爆的团购现场,宋女士一心只想趁便宜赶快买下最喜欢的地板,交付了商家列出的一系列“附加费”之后,宋女士如愿在一个星期后将新地板安装到位。当静下心来仔细算账时,宋女士才发现,这样的团购价格再加上各种名目的“附加费”,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甚至比卖场节假日的打折价格还要高。宋女士不明白,当初自己怎么就会被这样的“团购让利”、“低价诱惑”彻底地给迷惑了。

在团购活动中,很多商家为了增大产品的销量,都会打出超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甚至利用消费者的砍价心理,故意留出了价格余地给消费者“砍”,让消费者在成功砍价之后既欣喜若狂又精疲力竭,自然忽略了产品的售后服务。有些团购组织还会在收完全款后,告知消费者只有达到一定价格、人数数额时才能享受团购价格,而且还要加收送货费、安装费等一系列附加的服务,最后的结果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团购价格并不比市场价格低。

因此,在参加团购之前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团购组织者,要考察清楚他们的资格、责任承担能力,同时要保证对自己想要购买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在准备下订单的同时要将包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配套产品等在内的诸多情况了解清楚,最好签订合同书,这样会使交易多几分保障。(www.xing528.com)

又以商场促销为例。一般春节临近,商家都会推出“满就送”、“满就减”的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扎堆“血拼”,但也不乏个别商家利用此招来“忽悠”消费者。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石女士讲述了自己的“被骗”经历。

石女士在市区少年路一家品牌专卖店看中了一款上衣。当时售货员告诉她原价为479元,因为在搞“满300减100”的促销,花379元就可购得。然而石女士将衣服买回家后才发现,衣服标签上明码标价却是379元,按照商家“满300减100”的承诺,应该只卖299元。石女士顿时感觉“被骗”,最后在消协的干预下商家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并退回了多收的80元。

“虽然拿回了80元,但心里一直不是个滋味,有种被骗的感觉。”石女士说,“商家隐瞒原来的销售价格,然后随意提高价格,再以打折‘诱惑’消费者购买。以后我会谨慎看待这种所谓的促销了。”

那么,对这种“满就送”、“满就减”的促销形式,消费者有多少“忠诚度”呢?

某女士对这种“满就送”、“满就减”颇为感慨。她讲述,她曾在一家专卖店看到一款皮靴正在搞促销,打3折后只卖200多元,而在另一家商场她看到同款式、品牌的皮靴,只比那家专卖店贵了十几元。她认为,个别商家肆意“拔高”价格,再以打折形式吸引消费者,无疑是一种变相的欺骗。

“现在根本不敢相信商场里二折、三折以及‘满就送’、‘满就减’的促销,如果真这样,商家不是在做亏本买卖?”一些经历了多次“血拼”的消费者认为,这种打折促销对消费者的确有足够的诱惑,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只有货比三家才能不被“忽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