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博弈策略:股市心博弈真实案例解析

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博弈策略:股市心博弈真实案例解析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告诫,股票市场当然重要,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其股份和风险。人们普遍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架构,但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在美国,股票市场只是“有闲+有钱”的人游戏赌博的地方。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投资股票市场,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股民,但他们做的主要是长线投资和基金投资。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发育早,容量大,股市投资的观念深入民心。

左右你一生的120个博弈策略:股市心博弈真实案例解析

9.3 股市是一场股民的心博弈

要给股市下一个定义,并不十分容易。你当然可以花费一分钟查一查词典或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但是查完之后,你的疑惑可能并不比知道这个概念之前少一些。正如很多人说的:股市是政策市、信息市、心理市,我们也可以说:是一个博弈市。

通过购买企业的股票,人们投资于企业;企业拿这些投资去发展业务,当取得利润的时候,要按照股份分红给投资者。这就是股市投资的基本原理。但是,由于股票是可买卖、转让的,这个简单的问题就变得复杂了。股票也成了一种特殊商品,有供给和需求矛盾造成的价格波动,股市又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效率市场,股价的活跃程度大大超过任何商品,这就使得很多人参与其中是为了博取差价,而“投资——分红”的原始意义反而被忽略了。当然,有许多的市场形态(如期货、外币)都有类似“股票市场”的逻辑,透过某种公开竞标的方式来购买替代性产品。所以,本章内容几乎可适用于各式各样的市场,不过一切都有个基本假设,就是这些市场都有公平的游戏规则,当然,也不排除个别违规或是作弊的现象,这难以避免,只要不导致游戏规则的破坏就没关系。

首先要探讨的问题是,究竟有没有可能根据决策理论找出最佳的投资策略。现在,已经有很多声称能为你带来高额回报的股市分析软件。不管对错,一般人都相信分析股市的电脑程式能够为他们带来财富。就好像迷信的老太太相信老黄历一样。

这种一窝蜂地把相同程式或运算方法一次又一次卖给个别投资人,很可能会抹煞掉市场的多样性,而无法维持原来的公平与稳定性。一旦每个人用相同程式,不论好坏,在同一时间都会显示相同买或卖的讯息:不管对错,长此以往,定会造成市场混乱。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但一般人还是很容易忘记写这些程式的人不比自己聪明多少,他们也只在销售这类产品的行业里打滚罢了。

在股市中,人们常常提到“庄家”——实际上,这类“庄家”是不合法的,但是几乎没有人否认他们的存在。有人认为,在股市赚钱的惟一办法就是“跟庄”,因为他们常有渠道获得内幕消息,这些信息是你我一般百姓所得不到的,而且,有时他们散布这类信息根本就是套散户的陷阱。

这里我们将一起观察股市的潮起潮落,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当然,我们不是希望教会你如何炒股票(读者也不要这样指望),而是通过股市的一些现象,讨论其中的博弈原则,这可能会使你加深对股票市场的理解。换言之,这里不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讨论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大家发财”究竟发谁的财

几年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曾在广州中山大学做了“公共政策与东亚奇迹”的演讲。斯蒂格利兹教授在演讲中特别谈到股票市场。

他告诫,股票市场当然重要,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其股份和风险。但是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并不是筹措资金用来投资的重要的场所。企业发行新股,应该是效益的负信号:效益最好的企业自有充足资金;次一等的企业,可以发行债券,按固定的利率付息。

好的和比较好的企业,何必发行新股让别人分享较高的利润呢?在发达国家,就整个股票市场的总体而言,在过去的20年里,新股的发行远远赶不上企业购回现股的规模,因此,资本在股票市场是净流出。在美国,新股减去回购对投资的比率是-9%。在其他发达国家,是-5%~-3%,筹资最多的日本也只有+2%。人们普遍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金融架构,但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他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人们对股票市场的期望那么高。因为在美国,人们常说股票市场只是有钱人游戏赌博的地方。

股市投机、赌博的成分很大。在美国,股票市场只是“有闲+有钱”的人游戏赌博的地方。至于广大工薪阶层、企业高层精英、大学专家教授,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紧跟股市行情的分秒变化呢?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投资股票市场,都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股民,但他们做的主要是长线投资和基金投资。

投机和长线投资不同,指的是频繁转手追求短期差价的股市行为。企业的股价变动,根本上应该是企业业绩的反映。在短期内,企业是不可能创造很多利润的。频繁转手追求短期差价,就像赌博一样,没有多少赚钱的机会,何况要负担因为频繁转手变得沉重的交易费用和交易税。所以发达国家成熟的股票市场,“长线投资多赚,投机短博多亏”是普遍的规律。

“啤酒”与“泡沫”(www.xing528.com)

尽管我们很难把投资与投机截然分开,但是这两种行为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发育早,容量大,股市投资的观念深入民心。股民在居民中的比例比我们高很多,但是却完全看不到那种人头涌动、盯住证券交易所股市行情屏幕的情况。因为他们做的主要是长线投资,而且绝大多数把资金交给共同基金的专业人员去投资,去管理,让他们分享一些利润,所以自己不必计较股票价格一时一刻的涨落。而中国股市还处于初创阶段,投机成分很大。

的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股民利用投机短博发了财,但那是因为我国股市还远未成熟,尚处于初创阶段,几次股市泡沫让他们沾了很大的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股票市场的逐渐成熟,“长线多赚,短博多亏”终将成为规律。

一位经济学家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他说:股市就像一杯啤酒,如果没有一点泡沫,说明它不新鲜(没有活力);可是如果泡沫太多,啤酒就少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个繁荣的市场自然交易活跃,当然也就不可避免一些投机现象,但是如果投机盛行,成为市场的“规律”,那么这个市场一定要出问题。因为说到底,支撑市场的是“啤酒”,而不是“泡沫”。回顾历史我们也能看到,几乎每一次“股灾”前夕,都有一个“泡沫”沸反盈天的时期。无论是1929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的网络股引发的股市大跌,都是投机过盛、泡沫破灭的结果。除了别的教训以外,它还使人们懂得,社会心理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对于为卖而买的股市投机行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就更大。在“行情好”的时候,人们都趋之若鹜;可是一旦行情转坏,人们又惟恐逃得不快,这正是股市大涨大跌的原因。

既然是股票市场,就不能排斥投机。但是短博多赚的阶段终将过去。过去很少人做长线投资,这也不能全怪股民。例如,中国股市开放以来,迄今企业大多只通过发行新股筹集资金,很少有企业把利润拿出去按股分红。人们看到的,要么只是配股,要么每股只分几分钱。中国股市这种相当长时间没有实质分红的局面,是许多弊病的根源。

“冤大头理论”与“郁金香狂热”

股票的原始意义在于:筹集资金用于生产以获取利润。然而现在买卖股票本身却成了最可能赚钱的生意。拥有股权的人也许会身价百倍,所根据的不过是未来的期望。为卖而买的个别商品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如果大家都看好那种东西,一窝蜂你炒我炒,价钱可以炒到很高的位置,就会随着所谓“冤大头理论”继续涨价。

所谓“冤大头理论”(也被称做“博傻游戏”)简单说就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高于它的实际价值,你买下它,你就是“冤大头”;可是只要还会有更大的“冤大头”愿意花更多钱来买,你这个“冤大头”就值得当。

金钱魔术的基础就是“更大的冤大头理论”——只要有这种人存在,价格就会继续上升,大家都可以继续赚下去。他们的资本家信念甚至相信无止境的增值,数目字继续呈螺旋无限上升。为了让财富的大乘法继续下去,必须能增加无限的需要。

在“冤大头理论”盛行之时,股价可能被哄抬至荒谬的水平,然后重重地跌回现实当中。与历史上一些投机泡沫破裂导致的价格大跌相比,我们正在经历的股市低靡只不过是小意思。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愚蠢的事情。当制订计划、方案或编织幻想时,在受到利益的贪欲和寻求刺激的需求,或仅仅是受到模仿力量的驱使的情况下,就会有愚蠢的事情发生。一旦陷入到这些贪欲和需求中,愚蠢的事情就具有了疯狂的野性……”

以上引言出自《异常流行的幻想与芸芸众生的疯狂》,这本书是查尔斯?麦基于1841年写的,然而至今仍在不断再版。此书为何常盛不衰?就因为这世界的骗局和我们的愚蠢常盛不衰。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暴富者们传奇般的故事。其中包括密西西比河和南海的“暴富”们不顾一切地大肆买卖荷兰郁金香。

17世纪欧洲的郁金香热潮,就是个金融市场的群众心理典型范例,麦基的书中介绍了当时对郁金香的投资热潮,一般人愿意拿整年收入来购买一株花苞,每个人都有十足的把握,相信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个月后就可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荷兰的郁金香球茎价格上升了好几十倍,这股狂热终因承受不了重担而冰消瓦解,以更快的速度跌至原来的水平。这就像以空头支票骗钱或匿名的连锁信一样,迟早会垮掉。现在许多词典里都收录了“郁金香热”这个词,而现代的大众传播,人们更容易产生全面性的金融恐慌。

前些年日本经济泡沫现象严重,经济增长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一时间,炒得仅东京地区的地产价值,简直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泡沫得太离谱了,一下子垮了下来,经济损失当然很大,那些最后被套住的人就要亏大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