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为人生赢家-享受美好事物的秘诀

成为人生赢家-享受美好事物的秘诀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终于,贝利在一次偷盗时失手被捕,并被判了18年徒刑。生命之河一旦发生任何变化,你顺流而下的方式亦有不同。我们把这块大饼称为“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包括快乐、爱情、金钱与心灵的宁静。现在请记住,这块大饼正代表着“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以下所言,即是将这块大饼依照“生命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以精确的方式来分配”。甚至有关生命的乐趣,爱情的滋润,也是由20%或低于20%的人所拥有。

成为人生赢家-享受美好事物的秘诀

第十三章 拥有丰富的人生

人生在世间的目的,就是要与永恒和谐共存。只有如此,爱与智慧之流才能像穿过明亮的通道一样,在人的身上流过。

——马洛利

人类之所以不断设定目标,不断追求,就是为了克服环境解决问题,为达成目标而努力,没有应克服障碍、应达成的目标,人活着将找不出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感。

贝利是20世纪20年代人人皆知的珠宝大盗,他所偷盗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上流人士。不仅如此,他还是位资深的艺术品鉴赏家,所以有“绅士大盗”之称。

终于,贝利在一次偷盗时失手被捕,并被判了18年徒刑。出狱后,他定居在新格兰的一个小镇,不再犯案,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闻知这位著名的大盗还健在,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涌到这个小镇去访问他。他们向他提出各种问题,有一位记者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贝利先生,你曾偷了许多很有钱的人家,但我想知道你偷窃最多的人究竟是谁?”

贝利不假思索地说:“这很容易回答,我偷窃最多东西的人就是贝利。我也许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华尔街的大亨,或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一分子,但是我选择了做小偷,而且还把我生命中1/4的时间消耗在监狱中。”

贝利开始醒悟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曾经善用心像的话,他将走上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要知道,当我们刚出生时,并未具有确切的潜能,每个人都可能有1000种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随时可以选择新生的机会,迎接自我挑战。

同样地,这个世界也并没有既定的发展潜能,全赖我们去塑造它。至少,我们必须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个目标听来似乎遥不可及,而且太不实际,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惟有在幻想、不可知的航程中才有希望。我们不能确定将会到达何处,也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什么宝藏。最要不得的是,我们常抱着“调整现状无妨,而改变现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冒险”的心理。

社会上有种现象非常有趣,那就是要求一些不可知的东西具体化。这使我们不得不做一个选择——在前进、后退,或者是生活于混杂、焦虑和挫折中做出抉择。我们很清楚自己失落了些什么,而我们有必要去寻求解答。尽管明知道这些东西就藏在幻觉中,我们仍然阻止不了成长的脚步;尽管我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已遍尝失败的滋味、被自己的聪明所误导、深受感情的困扰,但我们终究要成长。在摸索的过程中,很少会有外来的力量引导你,而我们所凭借的,就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应该对它有信心,相信它能使我们迈向一个完美的人生。

于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更显而易见了,那就是:使我们的幻想成真。那么,我们该从何处着手呢?

就是现在。我们必须隔绝过去,拥抱现在。我们以最具价值的,也是唯一的本能重新出发,向完整的人格迈进。正如威塞尔所告诫我们的:“我们由自己本身出发!”

人生就是一段路程

生命是一片浩瀚的大海,每个人只是沧海中的一粟;生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每个人只能经历一回。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不自觉地朝向生命旅程的终点接近。某些人的人生之路平坦宽阔,一帆风顺;某些人的人生之路蜿蜒曲折,坎坷难行,然而不管怎样,我们都要走完全程。

生命充满活力,就像一汪活水,水流永远变幻不定。你若能够尽心尽力地生活,就不会畏惧这趟旅程,自然能顺流而下,随遇而安。在风平浪静之处,你也安稳平和;在水流湍急之处,你也奋起振作;随着水道前行,你随之迂回曲折。生命之河一旦发生任何变化,你顺流而下的方式亦有不同。

但你若是紧握着过去不放——期待重温儿时无忧无虑的旧梦,或是执着于已逝的荣耀显赫,那么你就不可能随波而下,只能眼看着流水平白由你眼前流逝,或是徒然逆流挣扎。你对从前的期盼阻碍了你无法继续当今顺流而下的旅程。

你是否抗拒顺着生命之流而下的乐趣?或者你在兴奋地期待生命之流带你浏览风光?

俗谚说:“流水不腐。”随波而下,你也将因此而前行,否则就成为一潭死水。

人生就是活力之流,每一天,你都可以让强大的活力之流带领你前行。由现在开始,采取行动,让你的心、身和灵都动起来,做一点新的事,和以往不同的,兴奋刺激的,充满挑战性的。你要有所准备:顺着生命之河而下。

你属于哪一类人

现在,请你准备去从事一项行动,它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为你赢得许许多多非常美好、丰硕的果实。

你将学习到各种新奇的方法。这些方法,加上妥善运用你自己本身所拥有的精神力量,将为你赢得更多美好的事物——包括更多的快乐、更多的爱情、更多的金钱与心灵上更多的宁静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了解与运用自己本身精神中所产生出来的神奇威力,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如果你了解了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崇高的境界,你也会因而受益无穷。

现在,如果你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那么,我们再继续下面的步骤。

首先,设想有一块很大的饼,被切成5份,每1份大小相同。然后,再设想有5个人坐在这块大饼的旁边,正在享用它。我们把这块大饼称为“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包括快乐、爱情、金钱与心灵的宁静。这5位围在大饼旁边准备要大快朵颐的人,都具有相同的聪明才智、教育水准及社会背景。

现在请记住,这块大饼正代表着“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我们要做的下一个步骤,就是把这块大饼,设法分给这5个人。以下所言,即是将这块大饼依照“生命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以精确的方式来分配”。可能会发生如下的情况:

4个人合起来只分到1/5份的大饼,另1个人则自行享用剩下的4/5。请计算一下,1个人拥有“其他4个人加起来”的4倍,这不是一种很不可思议的现象吗?

这就是史华兹第一定律,请好好记下来:每一件美好事物的80%,都是由20%或低于20%的人所拥有。这个定律,还是一项很保守的估计。让我们来印证一下现实的情况:不管是公司的有价证券,或是一般的房地产,还是各种薪资的报酬,其80%的金额,大部分都是由20%或低于20%的人所占有。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能够证明这项定律的真实性。例如,科学上80%的重大突破,新的专利发明,极具影响力的书籍,或是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由20%或低于20%的人所创造出来的。其他如商品销售的总数量,商业价值创意,也遵循着这项定律。甚至有关生命的乐趣,爱情的滋润,也是由20%或低于20%的人所拥有。

当我们再度检视这项定律,我们就会发现,它确实能适用于每一件有形的事物,诸如金钱、股票、房地产,以及事业方面的成就。不过,它是否也能适用于精神上那种无形的“快乐”呢?各种迹象显示,它仍能适用。每5个家庭之中,总有1个家庭能够享受到其他4个家庭所拥有的快乐的总和。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依照这项定律进行分配的。

这项定律,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是永远不会被撤消的。

现在,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就是设法了解这项定律的“缘由”,如此才能从中获益。

为什么每5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能够获得那块“大饼”的4/5呢?这样一个特殊的人,到底跟其他4个人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想要从这块大饼中得到更多的分配量,要如何去做才好?如果你想要成为5个人当中的那位幸运者又要如何去实现?

研究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指出:如果我们将全国所有的钱财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不出几年,这些钱财仍然会回复到原先的比例,亦即这些钱财还是会维持这项“80-20”的定律。

这项事实,为我们证明了一件事:那位幸运者,一定是跟其他的人有所不同。这样的人,一定是秉赋着某些非常特殊的个性。所以下一个问题是:“到底什么是非常特殊的个性呢?”

前述那种相异的现象,我们是否可以用个人的智力——即天赋的思考能力——来加以解释呢?如果成功与智力直接相关的话,我们就能很容易地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会成功”的原因了。但实际上的情形并非如此,成功也不是跟我们个人的健康或运气(天时、地利、人和)有关。

这种特殊、无形的差异,不是一般简易的说辞(譬如智商、运气、教育或孩提时代受到特殊的照顾等)就能解释清楚的。

换句话说,这种差异,应该从“控制与运用个人的精神力量”方面,去寻找它的脉络缘由。

现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是否已经了解这项“80-20”的定律呢?第二,你是否想要加入那些“能拥有80%的美好事物的人”的行列呢?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再继续进行讨论。

为什么你一直都很平凡

我们曾经请教过好几百位非常成功以及极为平凡的人,请他们分别叙述他们个人的生活哲学。我们先来谈那些大多属于平凡的“80%”的人的看法。我们举出一位代表性的人物,就称他为“威利先生”吧,以下是他的目标与理想的扼要叙述:

“我住在一间很普通的房子(附近的房子都差不多)里,每天开着一部很普通的汽车上下班——这部车子里,有我私人附加上去的一些装饰品,这样就显示出和别的车子不同。每隔三四年,我就会换另一部也同样普通的车子。

“每年夏天,我都会设法带太太和孩子们一起去做为期一周的渡假旅游。当我们的经济能力许可时,我们会在银行开立储蓄帐户,每个礼拜存入5元美金,获得年率4厘的利息收入。我的钱存放在银行里是绝对安全的,而且将来我会成为那些职员中的‘千元富翁’。

“每隔一个周末,我们会邀请鲍伯夫妇到家里来作客。当然,他们也会礼尚往来,回请我们。

“我不满意目前的工作,不过它能给我一份薪水收入,满足我一些微不足道的需求。我深知我将不会变成很富有,而且我也不想(完全是一派胡言)。我所能做的只是得过且过,一天拖一天,没有远大的目标——毕竟没有人能预知他自己的未来。

有钱人都不得不去欺骗别人,而我却没有这种个性。我可能没有家产,但是我活得心安理得,而他们却未必这样。无论如何,我是不会去购买股票的,因为股票市场很可能会行情暴跌而使我损失惨重。

“我并不在意我的邻居的生活,但既然我与他们为邻,我也就不得不去迎合他们。我像一般人那样过活,如果我想要标新立异,我的邻居就会嫌弃我,而我是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同的。”

这就是那些“威利先生们”的想法。他们每天会在固定的时间睡觉,起床,吃相同的午餐,不停地嘀咕,一再地埋怨。每天都沿着相同的路线开车上班,以那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和同事打招呼,每天都会到那种肮脏、阴沉的地方吃午餐,然后再工作,下班回家,然后吃晚餐。经过一天无聊、疲惫的生活,他们还会强打精神,到自己的房间里看电视节目——而这些节目,还是他们在一个礼拜以前就已经看过的。

这就是“威利先生们”的生活。请记住:80%的人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现在,我们再回顾那些仅占20%的成功人物的生活哲学。他们都能奋发向上,享受人生,我们称这些人为“查理先生”。

首先,“查理先生”已了解到“人生苦短”的真谛,他不会去冒犯他的邻居,但也不会去注意他的邻居“究竟对他存有何种想法”,因为他所关心的是“我自己在思虑些什么”以及“我自己需要些什么”。

如果“查理先生”的邻居每周要割草坪两次,这不会影响到我们这位“查理先生”原有的计划。“查理先生”认为有必要时,他就会去割他家庭院里的草坪。

“查理先生”待人平等,薪资的报酬也会配合他自己的能力。如果他极力发挥他的才干与能力,他也会期望更多的报酬。总而言之,他认为他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查理先生”每年的假期并不是只有一次,有时间就去。“查理先生”和他的家人很少会重复去做同样的事情。同时,“查理先生”的好奇心也相当地强烈,他具有科学的实验精神。在心理意识上,他喜欢过着一种惊险的生活,做一些特别的、富有刺激性的事情。

有一点很重要,“查理先生”并不会烦忧“安全感”、“未来”,或“明天”等问题,他有信心去处理一切面临的困境。他认为“安全感”是从个人的内心中衍生出来的,不是依赖外在的凭借。

在工作中,“查理先生”每天都要为确保自己的职位与荣誉而不停地努力,他并不害怕有人会超越他而把他挤下台——事实上,他非常乐意有人与他竞争,而他也能从其中得到乐趣。在这一方面,“查理先生”确实是一位能手。他很乐意发挥自己的潜能,但却不屑于去击败那些二流的人物。

“查理先生”能够很气派地开着他所喜爱的车子,行动不受干涉。他的家庭美满,能够享受到人生的各种乐趣。他已经学到伟大的哲学家迪斯累利所揭示的格言,那就是:“人生苦短,不可荒废。”

“查理先生”会极力避免去依照惯例行事。他所做出来的事情不会一成不变,这样就能使他自己随时保持活力与干劲。

“查理先生”会把自己的眼光放远。他不会使自己生活在佛罗里达州的老人村中,目光短浅,无所事事。他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他所预定的目标。“查理先生”会尽量去争取各种有利的机会,因为他认知到自然界的一切随时都在变化。在他的生命中,已经有一张蓝图,而他也一步一步、很踏实地往前迈进。

“查理先生”并不会去关心邻居的薪水收入——他只关心自己到底能赚到多少钱。他的生活哲学,不是抱持那种没有钱一样可以平安过活的态度。

“查理先生”会极力避免在各种场合谈及他的老板的私生活,他只关注自己的婚姻状况。

以上说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哲学,也正因为彼此的哲学观点不同,才导致了为什么“查理先生”能从生活之中获得4倍于“威利先生”的报酬与享受了。“威利先生”是一位被动者,一位受消极心理因素影响,只能听命行事,收入微薄的小人物;而“查理先生”则是一位潇洒又受人尊重的大人物,一位“力行”的成功者。

你可以做一个调查,选定5位你熟识的朋友,看看其中4个人,是否属于“威利先生”那种类型。有80%的人毫无主见,只接受别人的指令行事,他们已经完全地从生活的战场上退却,而自行宣告投降了。

每当事情出了差错,那些“威利先生们”就会埋怨自己的太太(或老板,或员工,或是一些政客)。他们经常将过错推给别人,不考虑到自己也应该负起责任。

然而,那些“查理先生们”就不会这么做。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能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也因为如此,他们就更能够再成长、再突破,胜任更重的责任,担当更大的职位,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挫折是胜利的影子

你如何看待日复一日侵扰你的问题?你是不是总认为这些问题非常讨厌?但最重要的是:问题越大,解决问题时所能得到的满足感就越强烈。

有创造力的人接受问题,就像欢迎一个能带来更大满足感的良机。下次你碰到一个大问题的时候,请注意自己的反应。如果你拥有自信,就会感觉很好,因为你又获得一个机会来测验自己的创造力;如果觉得不安,切记:你和其他人一样,都能发挥创造力,解决问题,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大好机会。

你也许梦想过一种没有问题的生活,然而,那种生活毫无意义可言。如果有一台万能的机器为你处理一切,你所有的问题就都没有了,但是这个替代方案不会吸引你放弃本来就有些问题的人生。如果你总是梦想没有问题的人生,请记住这个比喻。

挫折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已,此外什么也不是。

有一个人在股票市场中大有收获,他每一次投资都很谨慎。有一次他说:“15年以前我刚刚开始买股票时,曾赔得血本无归。我跟大部分玩股票的人一样,他们想要一夜成为巨富,但是往往得不偿失。不过失败阻挡不了我的兴趣,因为我非常了解经济走势,何况长远看来,股票确实是最好的投资。

“所以当初的损失只是交学费而已。”他笑着说。

有些人赔了一两次以后,就根本反对买股票了。他们没有想到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且用更好的眼光来投资,反而认为买股票是变相的赌博,人人都是“输家”。

现在就下定决心从失败中找出一些值得学习的事物。下次当你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先冷静下来,找出真正的原因。

这是避免再次犯过错的方法。

如果真的能从失败的经验中,学到很值得学习的事物,失败本身就会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经验了。

要对你自己做到建设性的“自我苛求”。不要疏忽自己的缺点,要达到专家那种地步。真正的专家随时都会找出自己的错误与弱点,然后马上改正,这是“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的道理。千万不要在找出错误后对自己说:“这就是我失败的另一个原因。”你应该反过来把自己的错误看成能够促使自己更伟大的一种方法或阶梯。

伟大的爱伯特·胡巴德先生有一次说:“真正的失败就是犯了大错,却未及时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因而无法获得好处所致。”

怨天尤人于事无补

我们时常把各种挫折或失败怪罪于运气不好。我们会说:“哼!(类似叹息)那是命中注定的,正像皮球都会反弹一样。只好听其自然,不要理它。”但是,皮球会不会莫名其妙地自动跳起?皮球的反跳有3个因素:皮球本身的性质,掷出的方式,以及接触面的表面情况。物理上的定律足以解释皮球反跳现象,所以我们当然不能把皮球反跳跟命运联系在一起。

史提芬女士是个杰出的大都会歌剧的红牌演唱家,她曾经在1955年7月号的《读者文摘》上指出,她曾在最不快乐的时刻,受到过最好的忠告。

在她早期的歌唱生涯当中,突然丧失原有的大都会歌剧院“空中新秀”的头衔,这时她很痛苦。“我一直希望听到,”她说,“我的歌声比别的女孩要好的评论。那些裁判的评判大体上很不公平,我因而缺少获得胜利的门路。”

但是她的老师却不溺爱她,反而说:“亲爱的,你要鼓起勇气面对你的错误。”

“每当我自怨自艾时,”史提芬女士继续说,“这些话就会及时出现,重新振作我的自信。我的老师告诉我这些话的那天晚上,我一直耿耿于怀,睡不着觉,直到终于找出各项缺点为止。我躺在黑暗中一直问我自己:‘为什么我会失败?下次应该怎样才会得奖?’我自己也承认,我的歌声不够理想,说话技巧也要改善,同时必须尽量学会饰演各种角色的腔调。”

她又继续谈到她面对错误的态度,不仅帮助她在舞台上获得成功,同时也赢得更多的朋友,并培养出更亲切、更讨人欢心的好个性。

严于律己是一种建设性的做法,它的确可以帮助你建立获得成功所需的实力与效率。但是苛求他人就是破坏性的做法了。当你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虽然很用劲,却得不到任何收获。

请你按照这个方式改变自己,这将使你更容易成功:随时提醒自己,尽量要求完美,态度要公正客观。好像你把自己放在玻璃试管中,用公正无私的第三者的立场来检查自己的行为,设法找出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的缺点。找到后,就马上把它改过来。许多人对于自己的种种坏习惯已经不以为然,所以无法改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时会遇到痛苦、艰辛的状况和经历,如果一再重复你所受的伤害或挫折,只会于事无补,因为这样只能使以往的锥心之痛更剧烈,而对你却并无帮助。

当你感到痛苦时,你应该尽所有之力去挖掘存在于你内心深处的乐观信念,把你的精力拿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在无谓的抱怨之上。当你改变一切事情并提高生活的意义时,你将发现自己是多么充实有力。(www.xing528.com)

千万不要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实例。如果你失败了,那么继续学习吧。可能是你的修养或火候还不够的缘故。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浑浑噩噩,虚度一生。他们对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释不外是“运气不好”、“时运不济”、“命运坎坷”、“好运未到”。这些人仍像小孩那样幼稚与不成熟,他们只想要得到别人的同情而已,简直没有任何一点主见。由于他们一直想不通这一点,才一直找不出使他们变得更伟大、更坚强的机会。

马上停止诅咒命运吧,因为诅咒命运的人永远得不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

陷入失败的七种致命伤

对于“陷入心理奴隶、成就平凡、枯燥厌烦、挫折抑郁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失败者所做的分析显示:有七项心理上的过错,一定会令人落败。其中任何一项过失即是以解释“为什么每5个人之中,就有4个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卖力、很用心,其实却蹉跎度日、一事无成”的真正原因了。

过失一:让别人来支配自己的生活。甘心使自己臣服于那些二流人物的种种论调或说法之下,而让他们把自己拖累住。所谓二流的人物总会颐指气使,要你做“你所并不想做的事情”、“你所应该采取的工作方式”、“在私生活中你应该采取的做法或态度”。那些好为人师的先生们、专权跋扈的太太们、骄傲自大的雇主们,以及嚼舌多事的亲戚们,经常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扮演着“想要控制你”的角色。有一种方法,可用来辨别你是否犯了这项过失,那就是分析一下“你最近刚做完的某一项决定”。你到底是选择了“我真正想要的事物”,而没有受到旁人的意见左右呢?或者是,你是否总是根据他人的意愿来做选择呢?

过失二:总是诿过运气不佳而不责备自己。成功的人会自行创造出各种有利于自己的环境,而不是被一般世俗的环境所影响。拿破仑曾说:“我会设法创造或改造那些对我有影响的环境。”可惜,大部分的人未能具备这种力量。当他们分析“为什么我在工作岗位上不能有所长进”,或“为什么我无法达成某一项生意”,或“为什么我只能得到很低的评价”,或“为什么别人节节高升,而自己却一直停留在管理金字塔的底层”的时候,他们就不知不觉地寻找代罪羔羊使自己陷入虚伪不实的境地。

过失三:自贬身价——亦即在下意识中,对自己的潜能做了偏低不实的估计。毫无疑问地,这个世界上的失败者,都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认为自己将会在人生竞赛中落败。认为生命中的种种美好璀璨的事物,都是无法掌握、无可企及的。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富有原创性的、有价值的主意被人想出来,但是,人们总认为自己脑筋里面想出的东西一定不值钱,别人的创意就非常难得而有价值。一般人都很容易地犯这项过失而不自知。我们总会夸大他人的智力,同时低估自己的智力或实力。

过失四:让恐惧感控制着你生命中的一每个环节。对其他人的恐惧、不敢尝试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对自我的恐惧——这些都是恐惧的种种。恐惧可以说是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

过失五:无法妥善管理与运用精神力量——以成就各种目标。多数人的通病是,他们只是毫无目的、漫无目标地活着,无拘无束地胡思乱想,而不做有目的又有价值的思考活动。仅有很少数的人,会把他们想要完成的事项写在纸上。仅有甚少的人拥有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的意愿。一般人只是未曾事先计划、不知道他们自己现在是在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往何处去——就好像是“不带地图去旅游”。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吗?结果,他们的头脑无法正常发挥去执行任何一件事情。

过失六:太沉迷于自己,无法真正“有效掌握控制其他人”。成功是需要充分发挥“影响他人的能力”的,当你仅仅想到自己时,你就无法发展出这项能力了。在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要有能力去说服别人,使他们认同你的观点,跟你站在同一立场、一起同心协力并肩作战,这样你才能出人头地,获得更高更重大的成就。可惜的是,几乎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反问自己“那跟我又有何干?”(不愿使自己卷入漩涡),而不是“我还能为其他的人再做些什么事情呢?”(既想要帮助别人,同时自行振作、力图有所作为的一种良好意愿。)成功的人都知道:如果要有所“收获”的话,就非得先“给予”才行。(亦即要能先默默地辛苦耕耘灌溉,将来才会有开花结果、获得大丰收的一天。)

过失七:无法全心全意、坚信不移——无法相信“我可能会赢得胜利”、“我可能会获得成功”、“我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我可以拥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可以获致心灵上的真正宁静”等等,都是属于这种过失。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说过“信心的力量之大,足可移动出岳”之类的处世哲学(这种哲学类似于我们中国传说中的“愚公移山”,代表着“吾心信其可行,终有成功之日”。),但是一般人对这项伟大的智慧都充满了轻蔑之心,只相信世俗的“信心是不管用的”论调。那些真有成就的人,都会控制本身的思考活动,而不让他人的思想来控制他。

为你的人生负责

责任是一条无形的鞭子。少年时,也许我们在父母的保护下,不曾觉察到它的存在,但当我们有了自立的能力,踏入社会之后,责任就一圈又一圈地裹缠在我们身上,人生的责任是逃也逃不开的。

外界事物的变化,别人的所思所行,都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为自己的反应负责,这就是我们的态度。我们只替自己负责。

我们主宰自己的生命,控制自己的态度。

只要我们相信可以达到目标,这种态度就能使我们产生力量,而最终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

在人生的路程中,我们的责任只有日益加重,而不会越来越轻!一个人的责任感越重大,他的成就也越大。

有责任的人生是丰富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可以在无声的工作中,感受到生活的甜蜜和踏实!

活着,就是不断做出各种抉择,塑造我们生命的本质。每一天都充满了许多改变人生的时刻,这些是让我们展现勇气、建立人格的时机。为自己负起责任,那么这个人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无疑就成为他步步高升的一项关键特质。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人生的挑战,也面临着种种限制,如果我们真的要出人头地,力争上游,就要接受人生的挑战,突破种种界限真诚地面对自己。花时间想想怎样的生活方式,最能发挥你的天赋、才华、技能与才干。哪一类的工作会使你觉得最有意义?你会如何描述真正的你?对有些人而言,这个探索可能要经年累月才会有结果,不过没有别的探索,会比这更能提升并丰富你的人生。

放开思想层面,扩大你人生的可能性。你希望事情发展成什么?你认为成功是什么样子?你最终想从事的是什么事业?你要怎么运用你的时间?你要跟什么样的人共事?你想住在什么地方,过什么样的日子?

此时此刻的你,是过去种种累积导致的结果。未来你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发达到什么境界,全看你愿不愿意去调适、改变、学习、成长。力争上游的人,心中有个目标在启发他们,有个远景在激励他们,你再也找不到更有用的东西,比这两者的结合,更能让人在人生与事业上有所成就。

只同自己争胜

对很多人而言,竞争这两个字带来的是负面的意义,它暗示了不诚实的行为或从别人身上取巧,或者根本就是危机信号。了无生趣的字眼如:激进、愚蠢、粗鄙、诡计等等都仿佛和竞争有所关联。我们也常听到这样的话——“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但是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喜欢那些在运动、政治、商业或艺术各方面的胜利者,也有很多人在努力之下,建立起他个人的风格,也证明了他的成功。

洛杉矶加里福尼亚大学“人的行为实验室”的欧内斯特·范德维格博士及其助手劳伦斯·莫尔豪斯博士所做的研究,证实了竞争和争取成功的重要意义。他们的结论是:在比赛、运动或者任何事情当中取得成功,对于人的自尊心和幸福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

他们的研究显示,胜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生活,也会改变一个人的未来;胜利创造了自信并成就了更高尚的情操;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一项礼物,带来认知与赞许的回报。他们还发现幼年时期的竞争是将来成人社会竞争的雏形。另外,由于竞争的刺激,更可以激发一个人做出极限以外的事情。

莫尔豪斯博士解释:“胜利就是表现出你最好的一面,除非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你表现技巧、发展潜能,除非全心全意投入地去做事,否则你不会感到快乐的。人们有胜利的需要,也有测验自己能力的需要。”

由以上论点看来,我们有必要竞争,竞争会帮助你激发潜能,早日实现梦想。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竞争并非要你从他人身上取巧或刻意和他人比较。事实上,竞争,可以使你从努力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也能激发自己的社会意识并去关心别人。

人类之所以不断设定目标,不断追求,就是为了克服环境、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而努力,没有应克服的障碍、应达成的目标,人活着将找不出真正的满足和幸福感。所以,认为人生不再有生存价值的人,很可能是已失去了值得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大部分的人在遭受打击、失败之后,就忘了个人的存在价值与必须完成的事。他们开始嫉妒工作伙伴、邻居;他们已不接受自己的好与优秀,反而指责自己;他们和别人比较,更觉出自己的失败,于是有越加颓废。

如果你更肯定及支持自己,你就会有一个更强烈的自我形象,你对胜利的观念将更明晰,并能在自我意识中增加关心他人的意念。你的自我肯定使自信心加强,因此能接受更多的竞争而不受摧毁。

胜利者知道,成功的顶端是无限辽阔的,他在竞争中获胜,他也把胜利的天空让给别人,由于他只和自己竞争,因此没有仇敌,一起和他在胜利的高空中翱翔的人都是他的朋友。所以,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竞争是好现象,它鞭策你、激发你的潜能,当你和自己竞争时,亦能从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当我们受到惊吓,感到不知所措或者劳累不堪时,很多人都容易忘掉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的成就,而去嫉妒他人。我们由于内心深处感到失望,所以忘记了自己也有自己的价值和取得成功的条件。我们否认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高估了别人。我们过于苛刻地判断自己,消极地把自己与别人相比。由于过分地自责,因而感到自己不行,贬低了自身的价值。

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一些,对自己采取比较肯定的态度,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看法。那么,我们就会给予别人较多的实际关心。于是,关于成功的定义就包括了这样的内容:用出全部力量,富于竞争精神,满腔热情地爱别人,同时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尽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

成功者努力对于竞争持一种厚道的态度。因为他知道自己有出头拔尖的机会,而别人也有机会成为成功者。成功者主要同自己争胜,所以不在自己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对别人抱敌视和不友好的态度,也不去贬损别人。

在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常常突出地表现出心胸狭窄和怀恨结怨,设法给别人“出难题”,这些都是令人厌恶的行事方式。更糟糕的是,这种行事方式是消极的和无济于事的,会使你忙于应付,没有时间去取得成功。

如果你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而不采取惩罚自己的态度,那么,你是能够改正的。而且,承认自己具有人类的弱点,对自己宽厚一些,就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要想得长远一些,不要设法靠利用别人或欺骗别人去获取一时的胜利,也不要靠别人的力量出自己的风头,更不要靠背后捣鬼去谋取利益。要记住自己是有高度自尊心的人,不要为一时的利益而败坏自己的价值和自尊。

掌握自己的人生

你必须懂得掌控偶发的事件、工作的安排和对时间的运用。而这些指向一个凌驾一切的原则:你必须掌握你自己的人生。

你必须控制整个命运,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让成功发生在你身上。成功并非依靠命中注定、运气或星座的轨道,也并非依靠他人一时兴致而得来,成功更不是依靠造物者自身的施舍。

“想成为什么”、“想做什么”、“想拥有什么”是你人生中循序渐进的三个步骤。

先在自己身上投资,你这个人才是你最大的资产。你的态度、智慧、知识、才华、经验及技能,这些都是你达成目标的原料。而且成为什么样的人会直接影响你可以拥有什么。

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就从你的习性、情感、理想生活、人际关系,以及你认为最成功的精神生活开始。将你的目标首先设定为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开始努力成为那种人。

借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目标,你会发觉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会展现出你以前所不知的长处、精力及想法。然后,当你在习性及思想上达到预定目标的时候,你就会以最勤奋的精神,运用你的能力及创意,尽全力去做那件事情。

当你依照这个程序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获得有形的成功及回馈,最终,你将拥有所有你想要的东西,甚至更多。

有个讲述一个人在贫困中成长的故事。像大多数人一样,他最想拥有的东西是汽车与洋房,但他是个有高度原则及独特价值观的人,他决心做个有信仰的人,将自己奉献给教会,并且把握每一个机会努力工作。他非常喜欢传教的工作,而且无论他赚了多少钱,他都会捐出一部分所得给海外的传教士。

多年前,这个人已经攀上巅峰,拥有庞大的事业及财富,他是少数能这么成功的人士之一。但他对自己说:“我实在管理不了这么多的资产,我的这些汽车、洋房都需要照顾。”于是他将他认为多余的汽车洋房分给他的儿女,只留下3栋房子和4辆汽车给自己和妻子。然后他又决定将自己的事业交给子女们打理,而他自己则致力于一件他梦寐以求的工作——教书。

你知道吗?这个有多年工作经验,并拥有强烈人格特质的人,已经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不完美了!在他任教快满一年的时候,学校允许他教任何科目,指导任何研究小组。所以接下来的一年,他推展了一连串非常成功的研究。第二年,学校用公费让他到国外其它的大学开设企业管理的研究课程。他所到之处,每个大学都会提供1栋房子、2辆车子供他和他的妻子使用。

他说:“我似乎无法避免拥有一大堆房子和车子,但至少现在我不必再花心思去保养它们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知道,当你把时间、精力投资在“想成为什么”,自己找到定位后,再全力投入“想做什么”,那么最后“你会拥有什么”便自然会出现。

你必须自己掌控指针盘,将手放在控制杆上,坐上主控座,然后开始飞向你要前进的人生方向。

只有当你拟定你未来的方向时,你才可能变成具有生产力的人。你是不是富于生产力依赖于你的意愿和抉择。

让每一个今天都成为你生命中最富足的日子。专注于你的目标,限定范围,选择有效益的项目进行。

没有人能够控制这个社会和未来,但我们每个人却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想要的幸福。

永远只走自己的路

如果能先了解自己,你就能选择自己的生活。

你,

是什么?

会什么?有什么?

想要什么?能够做什么?

了解自己是人生的第一课!

一个人的大脑是他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对于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啊!

但当今世上亿万人中,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自己脑中的那个“我”?全然了解自己,就会知道自己有什么条件,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真爱。于是他就会随着自己脑中熊熊的烈火前进!

热切地实践愿望,就是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漫无目标,浑浑噩噩地度日,就是在承受地狱之火的煎熬。

有一个人长得很普通,出身也很平常,只是个养猪户的儿子。他写了一本书《影响力的本质》,在1936年出版时,光在美国就卖出1500万本。之后,大家开始注意这个人了。他的名字叫戴尔·卡耐基。从1912年起,他开办公众演说及人际关系的课程,一直到今天,卡耐基的课程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训练课程。许多朋友在学习之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值得推崇。据说卡耐基是一个很能认清自我的人,他尝试过不少工作,最后决定集结一生的阅历开一套课程,并且不断研究新方法来改进课程。从14周的学习课程中能学到一个人穷尽毕生之力研究改进的精华,难怪人们要为他鼓掌了。

认识自己,扮演自己,实践自己,即是天堂;不认识自己,想扮演别人即是地狱。无知,会让你痛苦地走一辈子冤枉路;自知,是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也“无”!只是尽情地做自己。

大部分人,走到人生的中途,回过头来才发现他走过的路大都不是自己想走的。

每一个脚印,都是因为外在对他的期望所修正的。这些修正他脚印的,一部分来自父母、师长,另一部分来自内心自以为的那个自己。而内心自以为的那个自己,其实并非真实的自己,而是外在社会所反映出虚幻的形象而已。

人们自己以为那个幻影就是自己,因而尽其一生地刻苦、努力地朝那个目标走去。真到走到近前,也走得疲倦了,才痛苦地发现那并不是真实的自己。什么才是起初的自己?鸟每天自由地飞翔,鱼无时无刻地不来回在溪中潜游,它们从来不需要抉择、考虑,因为它们从来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我”。知道了之后,从此一生中都不需要抉择,因为它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杯子知道自己的功能就是装水、装酒或装咖啡,于是它自在地端坐桌子的一角,无事于心地过着日子。让自己去容纳别人天经地义,所以它一生都过得沉稳自在。

人本来非常清楚哪一条路适合自己,但由于利益、名誉、权力,使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犹豫,往哪里走?利益很多之路?适合自己之路?地位崇高之路?

明白的人永远只走自己的路,绝不会让别的路影响自己。

享受生命之旅

我们衷心地希望,当你读到这里时,已经准备要对别人说出以下的话:“我真想奋发向上,跨出第一步,力求有所突破,同时还想要大干一场呢。我真想寻找更多的快乐与欢愉,我真想享受美好璀璨、多彩多姿的人生,我真想获得我所真正想要追求的成功。”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要做出这番承诺,那么请你现在就马上去进行吧!

以下是史华兹博士经常玩的一项小游戏,当他正对某一群小团体发表“劝人为善、与人为善”的诱导式谈话时,他常常会突然选出一位外表爽快的人,问他:“这位先生,我要问你一项问题,而且你必须在3秒钟内回答我,现在你准备好了吗?”(他所以坚持3秒钟的原因,是因为他想要采用“即时意见调查法”,好让被问的人没有余暇多加思索,3秒钟是一般人思考反应的标准时间。)

“先生,”史华兹继续说,“几分钟以前有一个婴孩刚刚才在邻近的一家医院出生。现在,在我数到3以前,请你告诉我,你认为‘那位婴孩活在世上的估计生存日数’是多少?”

他所能得到的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我从来没想到过这种事,但是我猜,大约是10万天吧!”

史华兹时常举这个例子来说明“大部分的人对生命本身是怎样地不屑一顾”,正确的答案是接近25500天(相当于70年的光阴)。可是大部分的人——即使是具有多年使用计算经验的工程师们亦然——都会把它猜成是10万天。这种出入真是相差得不可以道理计。

一个人的生命平均起来确实是仅有25500天而已——可见生命真可说是极为有限的。

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你必须好好把握!

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每一个人迟早总会碰到。死亡正像出生一样,只不过是自然界无数已经计划好了的事情之一。但是令人悲哀的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未真正享受这一趟人生之旅。

大部分人都把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刻用来挣扎图存,以便果腹充饥,维持最低限度的养家糊口,哪里还能够很爽快、很舒服地大大享受一番呢?大部分的人都像懦夫一般,既可恨又可怜,他们也会有许多幻想,但是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梦想“逐渐凋零,转眼成空”。

生命的过程是有配额限制、毫无通融伸缩的余地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以正确的生活态度好好地活下去。

因此,勿将自己的命运流于表面,勿因命运的不公而自暴自弃。命运虽是与生俱来的,但物质与精神,以及如何走完将来的路途却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切勿自认命运差便生活得无精打采,应深信:勤奋地工作是可以扭转命运的。为了扭转命运,首先要爱你的命运,莫以被动的姿势接纳命运。当你拼尽全力,并大有收获而高高在上时,你的人生至此已达到高峰,你可以尽情地享受人生了。

坚持自己的信念,深信命运可凭一己之力改造,要生活得有意义,爱自己的命运就是第一步。

要以主动而积极的态度去爱自己的命运,正视自己的生活,找出生活中的缺失并加以修正和改进,继而奋发向上。如此经过一段时日,命运自然会开始为你铺设愉快而明晰的生之旅途。

当你有信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时,你的成功将永无止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