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作不是人生全部,触摸幸福的16堂课

工作不是人生全部,触摸幸福的16堂课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现实中,很多人把工作等同于生活,一旦停下来,就像在大海航行中失去了舵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生活也会陷入到迷惘和困惑之中。把金钱的累积当成生活的追求,忘我的工作已经不再和崇高有着必然的联系了,越来越多的“工作狂”们都高声呐喊着向钱看的口号,他们不顾健康,不顾家庭地拼命劳作,成了工作的奴隶。对比一下,那些工作狂们属于哪一类?

工作不是人生全部,触摸幸福的16堂课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现实中,很多人把工作等同于生活,一旦停下来,就像在大海航行中失去了舵手,找不到人生的方向,生活也会陷入到迷惘和困惑之中。

时代不断变迁,新时代自然应该有新时代的精神文化,工作再也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们不仅要在劳动中充实着,也要在休闲中享受着快乐,在与家人的相伴中感受着亲情。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呵护健康、感悟人生,感恩和谐,在市场大潮中,在人们享受着创业的成果欣喜和微笑之余,又一次成为时代的强音。

遗憾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挑战着我们的生活,践踏着我们的人性。把金钱的累积当成生活的追求,忘我的工作已经不再和崇高有着必然的联系了,越来越多的“工作狂”们都高声呐喊着向钱看的口号,他们不顾健康,不顾家庭地拼命劳作,成了工作的奴隶。乍一看,他们确实是非常敬业的,确实是值得赞扬的,他们往往为社会创造出远远超过其他人的价值。更何况,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难度的日益增大,无论是老板还是打工族,都会产生深重的危机感。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眼下不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就连硕士生也有去争区区每月五百元职位的,劳动贬值以至于此,令人叹惋。不过,我们不妨问一声,这就是你生活的全部吗?

前不久,上海等地相继公布了职场白领们的工资标准,分几个等级,工资多的逾万,少的千元左右。许多职场人士对此做法并不买帐,他们并不承认自己属于白领阶层,理由是:这么少的工资能算白领啊,开什么玩笑!这并不是有意表示自己的谦虚,而是抱怨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其实,也难怪他们会对自己的生存状况表示不满。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打拼,他们付出的不仅是每天八小时的劳动,失去的不仅是健康和亲情。这些人被形象地称做“奔奔族” ,顾名思义,就是奔跑着上班、加班,连上厕所也是一溜小跑。忧心劳碌、患得患失、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家也成为了一个有床的办公地点。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度个周末都成了奢望,而且,一个工作狂就象一架机器,他自己又有多少情趣和快乐而言呢?更别提享受工作了。

把工作看作事业的平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生是需要如此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只不过会累积生活的痛苦,酿出人生的苦酒。凯普在《自趋力》中把工作中的人分为三种:不知不觉的人,不知为何而工作,得过且过,混日子。后知后觉的人,只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奔波劳碌,痛苦不已。先知先觉的人,工作的同时在享受工作乐趣。对比一下,那些工作狂们属于哪一类?恐怕是前二类居多。如果是后一类,他们成了工作的主人,其人生也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了。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不懂得把握自己手中已经拥有的,珍惜自己及家人的,那么他的人生注定是破碎不堪的、极其病态的。别的暂且不谈,就连维持最起码的家庭幸福都是很难的事情了。

人生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活出不同的宽度。在同样有限的时间里,可以活出不同的空间。有太多的人为了事业、金钱拼命地忙碌着,但他们却往忽略了眼前的生活。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回头看看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很多生命里最宝贵的东西:健康、家庭、爱情、友情、爱好、乐趣等等。这样的人生,好似一条修长直线毫无可能宽度可言,注定是没有色彩的黑白生活。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摆正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呢?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可以收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呢?(www.xing528.com)

(1)认识对位:幸福的生活包罗太多,工作只是一部分。

(2)时间充裕:合理安排作息,让自己从容完成工作。

(3)适当游戏:人非机器,机器也要检修加油,何况是人?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4)松弛练习:了解自己身体的压力反应(如心跳、头痛、出风疹等),尽量松弛。

(5)向外求援:相信他人,避免单兵作战。

(6)悦纳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但不要客意追求完美,不为完美所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