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西陵探源:揭开因建西陵调整行政区划的故事

清西陵探源:揭开因建西陵调整行政区划的故事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可以分归山西就近管辖,恭候命下之后,彼此差员划定交界一转移间两省,均属有裨。

清西陵探源:揭开因建西陵调整行政区划的故事

6.因建西陵调整行政区划

雍正皇帝为了保护北京城的安全,把陵寝重地选定在了北京西南125千米的易县境内,后来,又为了便于战略管理和风水的需要,曾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关于这点,雍正皇帝的亲信宠臣,当时的北直总督李卫曾在“钦定万年巩固章程疏”中做了详细的陈述。根据李卫的奏折,雍正于十一年(1733年)将原来山西省大同府蔚州管辖的广昌县浮图峪以东18个村庄(浮图峪、铁岭村、小河村、天桥村、胡家台、高家庄、川村、乌龙沟、煤窑村、双子宅村、长岭村、贡土村、搭连沟、阎家庄、戚家沟、黄安岭、山炮村、宁静村)拨入易州管理。并升易州为直隶州,“领涞水、广昌二县。”现将李卫的奏折全文抄录于后,以飨读者。

钦定万年巩固章程疏(www.xing528.com)

北直总督臣 李卫

钦为易州泰宁山太平峪,乾坤毓秀,川嶽钟灵,恭建万年吉地。臣于七月初七日敬诣瞻仰,细度山水形胜,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皆系天造地设,前拱后卫,实如玉笏金城。自广昌分为三枝,由插箭岭高起南来,从浮图峪盘旋东转,悉皆起伏连绵,有关风水发脉,臣职守封圻保护是所专司。随逐一履勘伏覩,万年吉地来龙左右两枝,系直隶所辖,同属一省保护绵密,惟广昌至紫荆关易州延长一百九十里,悉为中枝龙身正脉,转系直晋两省接界、分管,且浮图峪之东又有山西广昌县之草桥店等七村庄,更在内垣近障之中,紧贴龙脉,尤当敬谨保护,分两省各属,未免彼此牵制,呼应不灵,且广昌一邑,南联唐县,北接蔚州蔚县,东通易州,三面环绕,俱系插入直隶地方,从前亦系直隶武职防守。又自县治至晋省府属之大同三百六十里,至山西省城七百余里,较之直省保定府止三百一十里,至易州交界止三十五里,由县到州城共一百九十里,其均远近相去经庭。臣经由广昌地方,据乡民纷纷具呈,吁请就近改归直隶州,以保定府之涞水、山西省广昌二县,改为州辖,将浮图峪以内原属广昌之草桥店等村,永远归于州界,则东西拱卫、左右联属,体统更觉整肃,而保护风水,万福攸同,垂之亿□而愈隆矣,至就晋省而论,或以地方人民有关,课额则普天下皆属王土,移于晋而增于直,同为国家钱粮,原无盈亏之别,若欲彼此而换,则两者接壤州县,非咽喉要隘之区,即系隔越山关界线,无可挪调。惟查张家口同知所管口外纳粮地亩,沿边七百余里,包裹晋省大同之外,离归化城八十里方位,田土肥美如同内地。每年丰收接续开恳钱粮,日见增益,此处在张家口同知所辖,未免道路遥远,不无鞭长难及之势,而于晋省则为必须之区,现在镇臣李如柏奏请添设卫所,前据口北道白石面称即系此一带地方。若可以分归山西就近管辖,恭候命下之后,彼此差员划定交界一转移间两省,均属有裨。愚昧之见,是否可采,臣之谨恭摺具奏,请旨伏乞圣鉴,钦定遵行,谨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