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西陵探源:事务衙门变迁

清西陵探源:事务衙门变迁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后,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的房子分给了居住在这里的满族群众,后来几经改建,到目前为止,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的建筑已经是踪迹全无了。

清西陵探源:事务衙门变迁

18.清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的变迁

西陵承办事务衙门是陵寝管理的一个重要机构,是陵区与朝廷直接联系并负责向下传达皇帝旨意的机关,即东西府的办事机构。

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的营建时间是乾隆元年(1736年),最初建在泰陵东南口字门外,即现在西陵中学所在地,民国年间贝勒载涛将其机构搬迁至泰东陵八旗营房,即现在的凤凰台村办公。凤凰台村原来也不叫这个名字。雍正皇帝建泰陵以前,在现在村子的东北角有一块地方叫“仓营”,这里依山傍水,草茂林丰,周围环境清静优雅。这里居住着一户姓牛的富民,在村子的西北角便是牛家的坟地,所以,这个村子又被人们叫做“牛家坟”。雍正皇帝选定泰陵风水宝地以后,迁出周围十九座自然村庄,牛家和牛家坟地也在应该迁出的范围之内。但是根据雍正八年的实录记载,当年应该迁出的村庄以及“所有坟墓,悉照地之大小从厚赏给地价,俟卜有平稳之地再行迁移,务使民间从容宽裕,各沾实惠,其应需各项价值,悉于内库支领。”所以,牛家和牛家坟地当时并没有立即迁出。后来堪舆大臣在选择泰陵妃园寝吉地时看到这里风景优美,便想把这里作为吉壤,他们来到近前寻问这里叫什么名字,看坟人告诉他们叫“牛家坟”,堪舆大臣很不高兴,再次寻问他们,意思是想让他们改变一种说法,可是看坟人再次肯定地说这里就是“牛家坟”,堪舆大臣认为名称不吉利便离去了。后来,堪舆大臣选择了离这里不远的“忠义村”西侧作为泰陵妃园寝吉地。牛家和牛家坟地迁走后,这里作为陵寝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营建。公元1777年建造孝圣宪皇后的泰东陵时,在这里营建了泰东陵八旗营房,和泰东陵礼部。营房内有整齐的街道,营房外用围墙垒砌完整,在东面和南面开门,南门为喜门,东门为丧门。住房院落由南至北按等级依次递减,南面院落占地一亩三分,后面院落占地二分四厘。在围墙外的东边建有金银库,金银库内存放陵寝祭祀时使用的器皿和物品。金银库的建筑布局是,进入正门后第一排房是龙厅,龙厅北面是三合院,北房、东房是金银库,耳房是看守人员居住的处所。金银库内还建有冰窖,冰是用来冰镇食品的。在金银库院落的前面还建有宝花房,也是存放陵寝祭祀时使用的供物的。民国政府时期,贝勒载涛将东西府的机构由现在西陵中学所在地迁至此营房内,位置在村子的东南角处,其建筑布局是,最南端是一座座北朝南的正门,进入正门后第一道门内有一排东房,第二道门内是一排北房,这里是龙厅,也就是存放龙亭的地方,龙亭上供有皇帝的排位,在第一道门内与东房相对的位置有一座小月亮门,进入月亮门又有一处小院落,院内是承办事务衙门主事、笔帖式和帮办的住房。所以,当时有人在承办事务衙门的大门上贴有这样一副对联:承办应时讲求新政,衙门尊古率由旧章。(www.xing528.com)

解放后,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的房子分给了居住在这里的满族群众,后来几经改建,到目前为止,西陵承办事务衙门的建筑已经是踪迹全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