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威廉·哈里逊选择5美分还是1美元

威廉·哈里逊选择5美分还是1美元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威廉·哈里逊5美分与1美元的取舍威廉·哈里逊是美国第九任总统。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哈里逊自小家境贫困,平时沉默寡言的他被家乡大多的人视为是个傻孩子。有次一个人故意开玩笑地戏弄哈里逊,拿出5美分、1美元的硬币让他挑选,哈里逊端详了半天后选择了5美分的硬币,这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大笑不已,于是哈里逊是个傻孩子的消息不胫而走。此后,凡是遇到哈里逊的人便会故意拿出5美分和1美元的硬币来“验证”哈里逊的愚蠢。

威廉·哈里逊选择5美分还是1美元

威廉·哈里逊5美分与1美元的取舍

威廉·哈里逊是美国第九任总统。他于1773年2月9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城。1791—1798年,在军队服役,获上尉军衔。1798年被任命为西北地区的部长,第二年当选为这一地区的第一位国会议员。1800—1812年,任印第安纳领地总督。1812年战争爆发后,曾被授予美国陆军少将,在泰晤士河战役中击败英军印第安人的联合部队。此后辞去军职,先后任俄亥俄州众议员、参议员。1828—1829年,任美国驻哥伦比亚公使。1840年,哈里逊在大选中战胜民主党的范布伦,但在1841年3月4日宣誓就职后几星期,就因患感冒转为肺炎,于4月4日逝世。他是美国第一个在任职期间逝世的总统。

多数人都想占便宜,很少有愿意吃亏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永远处于得利的位置,总有碰到吃亏的时候。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吃亏未必是坏事,如果你不小心受了骗,损失了一些钱财,但从此以后你提高了警惕,往往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在工作中某些员工平时只知埋头苦干,不计小的得失,但往往是这些人深得老板的信任和器重;邻里之间发生了矛盾,但往往是主动妥协忍让的更容易受到街坊的尊重,所以,有时候吃亏其实就是一种福,甚至能换来更多的收获。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哈里逊自小家境贫困,平时沉默寡言的他被家乡大多的人视为是个傻孩子。有次一个人故意开玩笑地戏弄哈里逊,拿出5美分、1美元的硬币让他挑选,哈里逊端详了半天后选择了5美分的硬币,这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大笑不已,于是哈里逊是个傻孩子的消息不胫而走。此后,凡是遇到哈里逊的人便会故意拿出5美分和1美元的硬币来“验证”哈里逊的愚蠢。

后来,一位好奇的老太太禁不住问道:“孩子,难道你真的分不清哪个硬币更值钱吗,为什么每次都偏偏要选5美分的?”哈里逊笑着说:“我当然知道1美元的硬币更值钱了,可如果我每次都拿1美元,那以后还有谁愿意拿出硬币来让我这个‘傻子’挑呢?那样的话我连5美分都得不到了。”就这样哈里逊积少成多,攒了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钱财。

生活中吃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吃亏,一种是被动的吃亏。像哈里逊一样愿意主动吃亏的一般都是聪明人,他们明白吃小亏占大便宜的道理,而更多的人则是不愿意去做困难的事、报酬少的事,因为这没有便宜可占。去做属于我们职责范围内的事那只能算是分内事,如果我们在工作之余主动争取去做更多的事情,则必会让老板对你更加器重。所以,平时我们自愿多付出一些劳动不但不会吃亏有损失,反倒往往能有意外的收获。

被动的吃亏一般是指我们在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被安排去加班或是做工作之外的一些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心里必定会很不情愿。其实,我们最好还是心平气和地接下领导安排的工作,并用“吃亏是福”的道理安慰自己,无论是在工作或是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永远按部就班地做下去,难免有起些波澜、遭遇坎坷的时候,就像人走夜路难免会有摔跟头的一样,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然后继续自己的路程。生活中不经意间吃了些亏实属正常,且不可为之伤神不已。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很多时候吃亏的形式是忍耐和退让,尤其当弱者与强者发生利益纠纷的矛盾时,最好的处事办法便是忍让,如果针锋相对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结果你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在岁月的流逝中,人的一生似乎都是在选择之中度过的,总在与自己的力量不相称的目标中,过份的欲求更多的东西。人们总是提醒自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可是人们的欲望和贪婪是没有满足的时候。反而越满足,胃口就越大,得到的不能放下,得不到的,欲望的贪婪更是让人们不顾一切去窃取。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最恰当。人们总是在取与舍面前,更多的是选择取,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放下欲望的贪婪,舍去不现实的一切。总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天下之物皆该为自己拥有。永远不会满足。人们总会得陇望蜀,过份地迷恋或贪欲那物欲横流的东西。不断地往自己的行囊中增加无穷无尽的身外之物。也不管是必需的还是无需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别人的,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欲而不择手段地占有,在利欲面前早就忘记了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其实,我们的人生是否幸福,关键是看一个人是否知道取舍。欲望太多,会成为一生的累赘。(www.xing528.com)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历史的长河里如白驹过隙,在这瞬间的人生里,美好的东西实在多得数不过来,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有人说:人生是一个不断放弃的过程,要有所取舍,有所得失。过分的索取、贪婪会让我们不得不发出疲惫的呻吟,要知道背囊里的东西越多、越重,最终会使你累倒在地。看淡一切,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无所做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美的心对待生活,失去也许是无奈的,而得到可能就得益于失去。失去未必不好,意味着得到更珍贵的。得与失或者不在个人,而取和舍却全在于个人造化。

得与失,实则是一种心态。得之,不要大喜,不可贪得无厌;失去,切勿大悲,不可失去精神。得与失,不要看得太重,一切付之笑谈中。我们的心灵需要空间,若是被塞得满满当当,必不会舒坦。要想赢得空间,我们就不得不放弃对某些物品的占有。也就是说,清理工作首先应该对准我们满脑子的欲望。对这个道理,知之易,行之难。可以这样说,当我们初识了酸甜苦辣以后。得失这个观念就一直纠缠着我们,无论如何我们都无力将其抛在一边。

原本,人是随意的,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做,全凭感觉,并不理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当人有所长进以后,做事情就更多地是凭借理性了;但是,问题有时恰恰就出在这里,理性被定义在一个相当窄的区域内,比如,搏斗拼争精神被极度地推崇,当其被应用得几近泛滥时,自然也就成为了伤人身体的利箭。依我看,天真往往与无邪结伴,成熟通常与世故为邻;由概念而思虑得失,由得失而衍生杂念。由杂念而体行世故;这大概就是人心偏离本真的原因吧?我们喜欢看小孩子率性嬉闹,或许,这就是想让自己体会那曾经的但却往而不复的天性。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已被各种欲望所累,心再难回到童真的年代了。走过岁月,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现实,没有了舍弃的勇气,所以,也就只能呵护着,却又不敢太费力气。人生就是如此难取舍。

生命是脆弱的,随时都会被摧残,但生命却又是坚强的,因为人们会用自己的意志力来应对上天的摧残;生命又是多情的,她安排了许多的悲剧和喜剧让人们去体验,可是人类又太伟大了,他有各种各样的悲喜忧欢去应对上苍的安排,于是便有很多的故事发生,或喜,或悲,或苦,或甜,或忧,或伤,其实这一切的一切相对于莽莽苍苍的世界实在是太渺小了。所有的人,无论贤愚、贫富、贵贱,在一生中,都会在许许多多的取舍之间,彷徨迷失、忧伤心痛。人们总会得陇望蜀,过份地迷恋或贪欲那物欲横流的东西。不断地往自己的行囊中增加无穷无尽的身外之物。也不管是必需的还是无需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别人的,只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欲而不择手段地占有,在利欲面前早就忘记了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

失去或许是吃亏,但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

吃亏是福,吃小亏占大便宜。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

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这并不仅仅因为人性的弱点,很难拒绝摆在面前本来就该你拿的那一份,也不仅仅因为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不能舍眼前小利而争取长远大利。能不能主动吃亏,实在还和实力有关,因为吃亏以后利润毕竟少了,而开支依然存在,就很可能出现亏空,如果你所吃的亏能够很快获得报答那还挺得住,反之,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来说,可能致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