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殊创业者陆亚冲:跳跃变轨,实现软着陆

特殊创业者陆亚冲:跳跃变轨,实现软着陆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陆亚冲属于那种“敢吃螃蟹”又“见异思迁”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充满着跳跃、变轨,而每一次跳跃、变轨的结果,都能顺利地实现软着陆和平稳过渡,留下精彩的人生轨迹。陆亚冲才不管人家的思路哩,只管走自己的路。原来他是“见异思迁”,想单挑发大财呀!经过几年的拼搏,陆亚冲的经济实力壮大了,花20余万元在镇区购买了两套商品房,与3个合伙人买下了36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告别了20多年来一直寄人篱下打游击的历史。

特殊创业者陆亚冲:跳跃变轨,实现软着陆

陆亚冲属于那种“敢吃螃蟹”又“见异思迁”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充满着跳跃、变轨,而每一次跳跃、变轨的结果,都能顺利地实现软着陆和平稳过渡,留下精彩的人生轨迹。

陆亚冲家住川港镇荣兴村12组。两岁时有一次发高热,大队赤脚医生给他打了一针,不想这一针非同小可,竟打伤了神经,造成他右脚终身残疾。

1975年,陆亚冲高中毕业后回生产队“学大寨”。第二年,坐落在本大队的川南小学办起校办厂,大队干部考虑到陆亚冲行走不方便,又有点文化,就照顾安排他进校办厂学车工。虽说进厂当了工人,拿的还是同等劳力的工分,但毕竟吃的是“省力饭”,很令人羡慕。陆亚冲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生产技术,一年时间就能熟练地操作车床,还当起了师傅,带上了徒弟。

谁料好景不长,仅3年时间校办厂就关了门。后来,经朋友介绍,陆亚冲来到南通化工机械厂做临时工,每月五六十元工资。进城当工人,这在当年可是许多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好事啊!可陆亚冲并不“领情”,干了几年又不想干了,于1984年毅然辞职离厂。“这小子怕是脑子搭线啦?”许多人觉得他的举动不可思议。陆亚冲才不管人家的思路哩,只管走自己的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1985年初,他与张芝山镇的一个朋友合资3000多元购买了1台旧车床,向川港五金厂租了1间屋子,搞起了来料加工生产。原来他是“见异思迁”,想单挑发大财呀!陆亚冲说,当时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我这种“私想”哪敢对外讲啊!

好事多磨。仅1年时间,由于川港的乡镇企业用电十分紧张,他被迫撤离,把车床搬到张芝山镇通启大桥旁租的1间房子内,继续从事加工生产。由于路途遥远,腿脚不利索,每天早出晚归,极不方便,“日脚过得太艰苦”,没过几年,陆亚冲又不干了,将车床并给了张芝山的那位朋友。不甘寂寞的陆亚冲回家后决定东山再起,1989年除了向亲戚朋友借,还向民间贷款,东拼西凑共筹集了5000多元买了1台“6136”型号的旧车床,利用岳父家离川港镇较近的优势,在公路边盖了1间房子,开起了独立门户的加工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技术精湛,并注重信誉,生意十分红火。(www.xing528.com)

陆亚冲生就是个“好高骛远”、永不知足的人。人说“他做生意就像馋汉吃肉,嘴里嚼着一块,筷子夹着一块,眼睛盯着一块,心里还想着下一块”。在加工过程中,他发现加工的大多是来自叠石桥周边家庭企业的绗缝车上的同步轮、皮带盘、轴轮等零件,便又萌发了生产与绣品相关的小型机械的念头。他通过深入走访,实地考察,1993年与同事合伙租了川港灯泡厂的3间闲置厂房,搞起了梳棉机、多针绗缝机等配套生产,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的拼搏,陆亚冲的经济实力壮大了,花20余万元在镇区购买了两套商品房,与3个合伙人买下了36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告别了20多年来一直寄人篱下打游击的历史。如今,新厂房里有5台车床,其中1台为“6180”大车床;还添置了2台刨床,其中1台为22万元的龙门刨。设备多了、先进了,业务量更大了,他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从过去单一从事绣品行业相关的机械配套加工生产拓展到目前为钢丝绳生产企业生产机械配件,常年为张芝山、竹行镇等地生产钢丝绳企业使用的捻股车、合成车配件。最近,他们又把目光瞄准国家重点企业,承接了为国家大型企业宝钢集团生产钢板流水线配件的业务。

龚裕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