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农村女孩与北京知青的久远回忆

一个农村女孩与北京知青的久远回忆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久远的回忆——一个农村女孩与北京知青的故事聂飞从接到让她回忆知青插队生活的那一刻起,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40年前的一天,双河乡南沟门村来了几个外乡的青年,有男的也有女的。北京知青的到来,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欢乐与别样。她动起了脑筋,想出了一些为小女孩御寒的办法。程老师决定要回北京了,她把回家的消息偷偷地告诉了小女孩,叮咛她好好学习。这是一个小学生对老师的判断与印象。

一个农村女孩与北京知青的久远回忆

久远的回忆——一个农村女孩与北京知青的故事

聂 飞

从接到让她回忆知青插队生活的那一刻起,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高兴,抑或是激动,叫她彻夜难眠。往事一直把她带回那段发黄的岁月,甚至是她的朦胧童年

40年前的一天,双河乡南沟门村来了几个外乡的青年,有男的也有女的。听大人们说,他们是从北京来的,都是有文化的青年人,来到这里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她才9岁,一个活泼又调皮的小女孩,穿着破烂单薄的衣衫,见到这些外乡来的哥哥姐姐们,显得有几分害羞和新奇。

家境贫寒的她,每天都在饥肠辘辘之中度过。年幼懂事的她,每天放学都去捡一些麻绳、烂鞋卖钱,卖完之后买来铅笔和本子,以备学习之用。时间久了,连这破烂也捡不到了,孩子们在无奈中一天天长大。北京知青的到来,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欢乐与别样。

很快地,一个个头高挑,眼睛小,梳着羊角辫的大姐姐成了他们的老师。这个老师叫程漠环,她们管她叫程老师。程老师讲课非常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给他们既讲语文也教算术,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唱歌。

程老师走进孩子们的世界里,为山沟沟里纯稚的目光所接受,她对她偏爱有加,因为她家里最穷,但是学习又最好,而且也是一个乖巧聪明的小妹妹。

看着因衣服单薄而冻得瑟瑟发抖的她,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动起了脑筋,想出了一些为小女孩御寒的办法。她拿出父母从北京为她寄包裹的白色邮布,把这些布全部染成红色,然后晾干,找来些陈旧的棉花,为她缝起了棉袄。一件像样的棉袄穿在了小妹妹瘦小的身体上,她心里很高兴。最后,她还用剪裁下的小布片为小妹妹缝了一双手套。这是小女孩从小到大的第一双手套,戴着老师为她缝的手套,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苦难的岁月在艰难中熬过,时光还是在一天天过去。程老师决定要回北京了,她把回家的消息偷偷地告诉了小女孩,叮咛她好好学习。就这样,程老师离开了山沟沟,成了小女孩一生的老师,半辈子的回忆。

程老师走了不久,又来了一名新老师,他叫王小强,那时她已12岁。贫困的家庭,使得她略显几分成熟,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得多。王老师对学生很热情,待人彬彬有礼,办事说话很沉稳,比其他几名知青显得有文化,有素养。另外,王老师他人也长得帅气,身材魁伟,大花眼,圆脸盘,看起来很精神。这是一个小学生对老师的判断与印象

少年的心里,有着如此的评判也是正常的。她可以分清好与坏,优与差。她依旧学习很好,在班级上名列前茅,王老师对她更是悉心地教导,让她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呵护,也由衷地体会到当学生的快乐。(www.xing528.com)

日子久了,她竟对王老师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喜欢。然而,她考虑到自己与老师的处境,让她的这个念头一次次淡漠。心里无数次的对比,无数次的失望,只把这份情感埋在心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突然有一天,王老师把她叫到一边告诉她,他要回北京了,送给她几样学习用品,叮咛她一定要好好学习,说他以后会回来看她和南沟门的。她有些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顿时有些发愣,只在言语上做了些支吾的应允。

王老师离开了南沟门,也带走了她的希望,每天的生活对她来说都是空落落的,她像没了精神支柱。王老师走后不久,她也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务农了,唯一使她难割舍的是心底的那份无望的相思,那是她的秘密,一个人的世界。他的影子时常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也经常让她在梦醒后伤感。她执著的性子,从没有放弃对他的等待,明知是不可预期的。直到与柳沟的小伙子结婚的那一天,她依然没有放弃对他的等待,连她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1981年的一天,她听说王老师要来南沟门了。她自作主张溜出大会战的队伍,老早地就站在垴畔上等待他的出现。他终于来了,他还叫了她“来婵儿”。她虽然对他有着无尽的思念,可想到自己当时不堪的生活,难免有些自卑与羞涩,见到他只是“不冷不热”的寡淡,只以几句简单的对白完成了他们之间的多年后的重逢。

村上的人都来了,欢喜地接待着这位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奋战过的北京人。他拿出相机,要为大家照相。山沟里的人在那个年代照相是何等稀奇的事,好不容易有机会了,女人们尤其珍惜,梳洗打扮一番后才面对镜头。有个冒失鬼,他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连帽子也不摘就准备照相。心细的她,发现他的帽额上还别着针,她一把取下他的帽子,拔下根针收好了。

照完相之后,他去了曾经住过的已经废弃的土窑洞,往事在他心中备感伤怀。他硬是强忍着眼泪。由于时间关系,他只作短暂停留。临别时,他没有为她留下一句深刻的话,不是一个简单又平常的话别。她目送他的离去,久久无语。

几个月过去了,她收到一封他的来信。信的内容也是平淡无奇,说了些有困难找他之类的话。令她惊奇的是,随信一起寄来的还有五包针。她顿时明白了,原来他一直也在关注着她。她很激动,也很满足。

她流泪了,天亮了。她在那个遥远的年代整整走了一夜。她身边的老头子打了一夜的鼾。她叫段惠玲,小名“来婵儿”(本书中王小强先生所著《来婵儿》一文的主角),现居永宁镇柳沟村,一个普通又普通的农民

时光带走了知青生活,世界早已物是人非,留给活着的人的是情系一生的温暖和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