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往事:朱亚武回忆农村双抢

农村往事:朱亚武回忆农村双抢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亚武面对今天的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我不禁回想起过去在农村的点滴经历,有太多太多的往事难以忘却。还记得小时候农村“双抢”的一些事情。我连像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只曾亲眼看见父母进行劳动生产,因为我长大后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事情了,但是农村的“双抢”我却印象很深刻,人们埋头苦干,累洒汗水,无怨无悔。

农村往事:朱亚武回忆农村双抢

朱亚武

面对今天的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我不禁回想起过去在农村的点滴经历,有太多太多的往事难以忘却。

过去我的老家叫洪湖县峰口公社定洲大队,现在为洪湖市峰口镇定洲村。当时我家的房子,做架子的材料是原木杉树,隔墙的材料是木板,上面盖的是小布瓦。家里没有什么家具,堂屋里放着一个石磨,用来研磨大米小麦,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很温馨。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是1975 年,当时学费是男生一学期1 元,女生5 角,如果家里实在没有钱,是可以免费上学的。学校提倡同学们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有一天,我放学早,回家看见我父亲和一个陌生人坐在一个石磨架上,两个人抽着圆球牌的香烟,在谈论农业生产上的一些事情。那个人的头发是小平头,上身穿军装颜色的服装,胸前的口袋里有一支钢笔,裤子有些皱皱的,脚穿一双军用解放鞋,那个人很和蔼,和我父亲谈了差不多半小时。起身要走时,那人说要到大队农田里到处转一转,看一看,看大队和队里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尽量解决一些生产上的实际困难。我父亲想留他吃早饭,那个人说不吃,说了声谢谢就走了。

我问了声这是谁,父亲告诉我那个人是公社上的一位书记,主要是来了解农业生产上的事情。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虽然不记得那个书记的姓名了,但这件事情影响着我,使我对真正的共产党人产生出尊崇和敬仰,一直没有改变过。

1976 年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我们每个小学生戴着黑色的袖装,在操场上连续默哀了六天,当时上课时间为每周六天。晚上很多大人跑到公社街上12 寸的黑白电视前,看毛主席逝世的追悼会的转播。在学校里,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当时还有这样一件事,社会上发生脑膜炎流行病,老师叫我们所有学生集合到操场上喝预防脑膜炎的中草药汤药,有异常的同学要到大队医务室进行治疗,那时的医务工作者贯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宗旨,无论大、小病都是免费的医疗

还记得小时候农村“双抢”的一些事情。“双抢”在每年的7 月中旬开始,这时天气炎热,有时晴雨不定,既要收割早稻,又要在8 月之前把晚稻秧插下去,所以叫“双抢”。“双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7 月中旬,一望无边的稻田已经成熟了八九成,那时农村队长非常重视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只要天气不下雨,马上就开始通知全队妇女割早稻,几乎所有妇女一律到田里收割稻谷,男人则分派的其他“双抢”的任务。人们晴天时头戴草帽,下雨时头戴斗笠,有人身上披着像雨衣一样的胶布,有的披着蓑衣。男人带着冲担(木扁担的两头是铁的,像牛角一样),把妇女们割下放在田地上的稻谷用草绳捆成一捆捆的,每捆有40~50 斤重,用冲担挑起2 捆奔向生产队的晒谷场,晒谷场早已清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成捆的稻谷堆成一个一个的稻谷垛,为方便雨水的泄出,谷垛最底下都做得非常平整,呈高约30 厘米的圆锥形。(www.xing528.com)

到了第二阶段,就要抽水灌溉稻田,当水深大约有6 厘米时,中老年男人们先牵牛犁地,把泥土翻面,再用犁耙把土搅碎,让泥土在水里浸泡成泥浆,这时把农家稻草烧的灰和粪等肥料(当时还没有使用化肥)泼洒下去,最后把稻田抹平,等着肥料沉淀。

第三阶段是抢种。要插秧得先有秧苗,吃完饭后几乎所有青壮年人都加班去扯夜秧,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天都要扯夜秧。秧田里的水一般深6 厘米,水深处秧苗洗得干净,水浅处秧苗洗不干净,如果洗不干净,秧会很沉重,第二天挑秧的人很累。当时4 个人扯一厢就回家,一厢一般为50 米长、2 米宽,2 小时能扯一厢,人们扯秧完成后就回家休息。第二天男人把扯的秧捆在一起,或者把秧放在竹架子上挑到田间,错落有致地放成一排一排的,而女人在田间排成“一”字形来插秧,左手拿秧右手插秧,个个争先恐后,干劲十足,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要这样坚持15 天左右才能结束“双抢”。

“双抢”期间的晚上,小孩们由老人照看,老人们用脸盆把水泼在自家屋门前的路面上,再把凉床放在门前,因为每家的小孩多,小一点的孩子在凉床上乘凉,老人用凉扇为小孩驱赶蚊子,大一点的小孩自己拿着凉扇和凉席找一个干净的地方躺下,看天上的星星,还不时用凉扇晃动几下驱赶蚊子。

我连像这样的经历也没有,只曾亲眼看见父母进行劳动生产,因为我长大后已经是改革开放的事情了,但是农村的“双抢”我却印象很深刻,人们埋头苦干,累洒汗水,无怨无悔。

我的印象中,1988 年至2003 年这15 年期间,由于各种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税费的负担,我家乡出现承包耕种土地越多越亏本的情况,我也是在这期间到武汉来发展了。回首我在农村里生活的二十多年,我看到了蓝天白云朵朵,夜色朦胧寂静,天空浩瀚无垠,这些记忆与农村的点滴往事一起,深深地铭记在我心中。

(作者现居洪山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