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村的知青何世俊的口述与高昀的整理

我村的知青何世俊的口述与高昀的整理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村的知青何世俊口述高昀整理1969年,我们双河公社来了一批北京的知青,根据公社的统一安排,我们刘家湾村并没有分来知青。他说,我村的文化人少,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上有困难,希望能分配来几名知青。我们家在刘家湾生产队,那时我也正好二十出头,和村里一群毛头小伙子没事总爱到知青窑洞去转。后来,由于刘书和表现好,在众人的撮合下,和同来的知青焦媛媛结婚。

我村的知青何世俊的口述与高昀的整理

我村的知青

何世俊口述 高昀整理

1969年,我们双河公社来了一批北京的知青,根据公社的统一安排,我们刘家湾村并没有分来知青。1970年冬季,公社在毛项大队贺老庄生产队召开冬季农业农村工作动员大会,当时的支部书记边志仁和我去开会,支书对公社领导提出了要求。他说,我村的文化人少,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上有困难,希望能分配来几名知青。公社最后决定将刘书和、焦媛媛、苗彦雄等十名知青从大庄科大队调到我们刘家湾大队。

听说要分来知青,村上马上开始为知青准备窑洞和日常生活用品。知青来的那天,我们特意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会。欢迎会后,村上将刘书和、焦媛媛、苗彦雄、沙彬彬分到了刘家湾生产队,张波轩、小杜、王东升分到了解胡庄,曹长富、沈志同、曹大明分到了庙梁。

早就听人说,知青对什么都好奇,农民套个驴在磨坊推磨,知青还骑在驴身上;还有人说知青说的话和我们不一样,调调都和我们不一样;做饭方法也和我们不一样……总之,他们和我们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在后来的生活中,我并没有发现知青在生活上和我们有多大的区别。和我们一起下地耕种,一起夏锄冬藏,一起拿烟锅子熏老旱烟,一起端个老瓷碗圪蹴在img44畔上,就着腌酸菜喝米汤……也许大庄科一年的农村生活已磨掉了他们的兴奋,褪去了他们的梦想。在今天看来,这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命运。(www.xing528.com)

我们家在刘家湾生产队,那时我也正好二十出头,和村里一群毛头小伙子没事总爱到知青窑洞去转。在十个知青里面,我和刘书和、苗彦雄、焦媛媛、沙彬彬比较熟。

在我的印象中,要数刘书和干劲大、最有苦,下地干起活来连我们这些从小干活的当地人也佩服。记得有一次,支书布置让我和刘书和去垴畔峁上刷地棱,我们俩说好一人两道条,谁完了就直接回家,谁也不帮谁。我想,我从小就开始下地干活,还不如你这个城里娃,因此也就不紧不慢地干活,临近中午时,我刚刷完一道条的地棱,坐在地畔上抽旱烟。刘书和叫我回家,我就问,你把一条地棱刷完了,他说他两道条都完了,我不信就去看,结果都完了,而且比我刷得还干净。下午他又帮我把剩余的地棱刷完,从那以后,我们俩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后来,由于刘书和表现好,在众人的撮合下,和同来的知青焦媛媛结婚。当时生活条件有限,两人结婚很简单,没有摆席设宴,只是邀请了大队干部和要好的朋友,支书边志仁代表大队送给他们结婚的礼物是一套《毛选》。再后来,夫妻两人先后在双河新崾img45林场和顺宁高湾林场工作。由于当时我也成了家,拖累大,再加上当时交通条件不太好,我和刘书和的联系越来越少,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互相走动走动。只是后来听说刘书和在高湾林场去世,90年代初期,焦媛媛也被孩子接回了北京,从此我们两家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再一个就是苗彦雄。他非常爱看书,现在一到秋天下连阴雨,我就不由得想起苗彦雄来。那时候一下连阴雨,我们就算彻底休息了,我和庄里的一伙年轻人经常到知青住的地方去玩,可每次我们玩牌的时候,就苗彦雄不参加,他捧着一本书,坐在窗台跟前,一看就是一整天。村里人有啥不明白的地方,就去问苗彦雄,无论是天上的、地下的,没有他不懂的。就是因为苗彦雄知识渊博、思想好,经过社员们推荐,他成为我们刘家湾村小学教师,同时兼任村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员,我们村现在支部书记高启富就是他的学生。

何世俊老人最后告诉我,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过上了好光景,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希望当年在刘家湾插队的北京知青都能回来走一走、看一看,看看他们住过的窑洞,听听一起玩耍的老伙计的心里话。听了老人的话,我陷入了沉思:一群普普通通的北京知青,从那么远的地方到我们这山大沟深的保安来,虽然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他们的无私付出,难道就不值得我们去缅怀、去深思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