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灯会元》:文人为何倾心?

《五灯会元》:文人为何倾心?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灯会元》纲目明了,便于僧俗披览。为此,自《五灯会元》出,包括《景德传灯录》在内的前五种「灯录」社会地位逐渐被它取代,成为流传最广的「灯录」。《五灯会元》作者普济,临济宗杨岐派禅僧,宗杲三世孙。《五灯会元》不仅为佛教僧侣提供了禅宗史研究的资料及参禅得悟的方便途径,而且也扩大了一般文人士大夫的视野。但是,对于禅宗史研究而言,《五灯会元》自有它的缺陷。

《五灯会元》:文人为何倾心?

《五灯会元》是在《景德传灯录》之后编成的4种「灯录」基础上删繁就简汇编而成,计20卷。《五灯会元》纲目明了,便于僧俗披览。为此,自《五灯会元》出,包括《景德传灯录》在内的前五种「灯录」社会地位逐渐被它取代,成为流传最广的「灯录」。

在道原的《景德传灯录》问世后,陆续又有4种“灯录”编成。它们是《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天圣广灯录》30卷,临济宗人李遵撰于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建中靖国续灯录》30卷,云门宗禅僧惟白撰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前;《联灯会要》30卷,临济宗禅僧悟明撰于孝宗淳熙十年(1183);《嘉泰普灯录》30卷,云门宗禅僧正受撰于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其中《天圣广灯录》的编成距《景德传灯录》只有10余年,各宗世系无多出入,只是章次略作变动,所记人数及问答语句稍有扩充,故名“广”。《建中靖国续灯录》撰成距《景德传灯录》将近百年,其书目的在续道原之作,故名“续”;该书分“正宗”、“对机”、“拈古”、“颂古”、“偈颂”五门叙述,所载人物1700有余。《联灯会要》上距《建中靖国续灯录》又有80余年,编者意在合北宋三种“灯录”为一书,而补80余年来前者未收载的临济、云门二家禅师语录。《嘉泰普灯录》撰成距《联灯会要》仅20年,作者未曾见到《联灯会要》,因见《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没有载录帝王、公卿、师尼、道俗,不具“普照”意义,故他不论僧俗,将北宋三灯未取的重要人物,全部收入。

《五灯会元》作者普济,临济宗杨岐派禅僧,宗杲三世孙。将原“五灯”计150卷缩为20卷,卷帙减去原书七分之六强,而内容实际只减去原书二分之一左右,所以首先给人以简明扼要之感,对于只需略知禅宗大意者来说,是一部分量适中的入门书。

原来“五灯”各书以南岳、青原两大系分别叙述,以下不再分宗立派。但世系既久,支派繁衍,法嗣散布,大系难以统摄,所以《五灯会元》改变结构,在南岳、青原下,复立宗派,明晰易查,方便读者。卷1,记七佛及东土六祖;卷2,记四、五、六祖法嗣及应化圣贤;卷3、卷4,记南岳怀让至五世;卷5、卷6,记青原行思至七世;卷7、卷8,记青原下二世至九世;卷9,记南岳下三世至八世沩仰宗;卷10,记青原下八世至十二世法眼宗;卷11、卷12,记南岳下四世至十五世临济宗;卷13、卷14,记青原下四世至十五世曹洞宗;卷15、卷16,记青原下六世至十六世云门宗;卷17、卷18,记南岳下十一世至十七世黄龙派;卷19、卷20,记南岳下十一世至十七世杨岐派。(www.xing528.com)

《五灯会元》不仅为佛教僧侣(尤其是禅僧)提供了禅宗史研究的资料及参禅得悟的方便途径,而且也扩大了一般文人士大夫的视野。由于书中文字语言透彻洒脱,新鲜活泼,简要精练,公案语录、问答对语趣味盎然、脱落世俗,所以深为僧俗所喜读。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元、明以来士大夫好禅者,几乎都家藏其书。

但是,对于禅宗史研究而言,《五灯会元》自有它的缺陷。一是因删削颇多,所引原材料远不如《景德传灯录》等完备;二是经过各家“灯录”反复文字润色,据己意添加或删略,古代禅师们的原意多有改变,故《五灯会元》实际上已难以作为原始资料看待。它的学术价值应低于《景德传灯录》。

杭州灵隐寺佛教塑像(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