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纪录片:国学经典-中华古诗词

中国纪录片:国学经典-中华古诗词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敕勒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丝穹庐,笼盖四野。这是一首敕勒人吟唱的民歌。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文学史所谓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止于隋朝统一,历时约四百年,这是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几乎成了动乱和黑暗的同义语。《敕勒歌》是这个自由而又自觉的时代的生命之歌,穿越千年的绿色和幽远,在人们的心底回响。

中国纪录片:国学经典-中华古诗词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丝穹庐,笼盖四野(YA二声)。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敕勒人吟唱的民歌。由鲜卑语译成汉语,具有北朝民歌特有的不可抗拒的美学魔力,被某些喜欢汉文化的外国朋友誉为“草原第一歌”。

诗作开篇创造了阔大而又苍凉的美学境界。首句“敕勒川,阴山下”以极其精炼而又质朴的语言状写草原的壮阔雄伟与神秘幽远。绵延千里的阴山与一望无际的敕勒川青翠相融,壮美丰饶、辽阔苍凉的大草原是这个蓝色星球上惟一可以与大海相媲美的自然景观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极写敕勒川天野相接,广无际涯,无比壮阔的景象。天空有如一个巨大的毡帐笼盖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诗的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美学呈现,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对应物。天与穹庐的比喻不是状物而是在表现着敕勒人四野为家的豪迈、粗犷,以及与自然合一的审美生存特征。 

诗作在极写草原的“静态”之后以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与其相对应。 (www.xing528.com)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空莽莽苍苍,雄浑深远,四野幽远迷茫、广袤无际。在雄浑和迷茫中,风儿吹动了无边无际的牧草,犹如波涛起伏的绿浪,显露出若有若无的牛羊。

这最后一句“风吹草低现牛羊”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充满动感。将全诗的动静相谐,广大与具象相谐推向极致,草原上到底有多少牛羊,敕勒川到底有多么广大幽远,你只问不经意间拂过的风吧,是风让我们见识了草原的生命本质,是风拨动了敕勒人心灵的草原。 

北方民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总会直面生命的对应物,自然的兴衰枯荣与他们的喜怒哀乐相对应—天人合一,苍凉感油然而生,发而为声,自然真挚感人,魅力无穷。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文学史所谓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东汉建安年代,止于隋朝统一,历时约四百年,这是中国古代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几乎成了动乱和黑暗的同义语。然而,如果我们换一种眼光,就会发现其间确曾有过欢乐的歌吟与生命的律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心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是中国古代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敕勒歌》是这个自由而又自觉的时代的生命之歌,穿越千年的绿色和幽远,在人们的心底回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