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舍得通达智慧,谦忍使心平气和

舍得通达智慧,谦忍使心平气和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家人读罢,领会了张英的用意,于是让出三尺地界,重新修墙。谦虚的忍让,不但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使当事双方心情愉悦,心灵坦然、顺畅。分歧和矛盾是经常会发生的,但是只要宽以待人,谦虚忍让,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把矛盾化解掉。忍让,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让社会充满和谐、友爱。

舍得通达智慧,谦忍使心平气和

达尔文曾说过: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一个人若是掌控不好自己的情绪,就会被情绪所左右,导致烦恼、暴躁,使生活和人际变得更加糟糕。

大千世界,有朋友的关怀,有家人的关爱,有同事的相助,也有小人的算计,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生活的苦恼。若想获得通达的人生,就要善于取舍,学会泰然地面对生活,学会宽容和忍让,避免过多地争执和纠缠。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倘若你动不动就生气发怒,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自己更加纠结,无异于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清代名臣张英就是一个善于隐忍,为人处世懂得退让的最佳例子。

有一年,他老家修葺院舍时,与另外一户人家因为墙角发生了争执,家人写信给在京城的张英,希望他能出面为家人撑腰,压压邻居的嚣张气焰。当张英看到来信后,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回信给家人,并附有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罢,领会了张英的用意,于是让出三尺地界,重新修墙。邻居得知此事后,觉得非常惭愧,也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立墙。结果,两家院子之间就空出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被后世称颂,传为佳话的张英和“六尺巷”的故事。

谦虚的忍让,不但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使当事双方心情愉悦,心灵坦然、顺畅。

分歧和矛盾是经常会发生的,但是只要宽以待人,谦虚忍让,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把矛盾化解掉。所谓“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就是让我们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多一份忍让,使生活多些明媚,少些黯淡。

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见到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夫妻之间,甚至是路人之间的摩擦,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引起争端,以致恶言相向,拳脚相加,甚至诉至法庭,最后两败俱伤。旁观者都会为之惋惜,感到这样做太不值得了。其实,只要当事人冷静下来,理智地对待,事后就会感到很后悔。是啊,有一点宽容精神,忍让一点,再大的事也会化干戈为玉帛。

某报纸曾发表了一篇关于忍让的文章,里面就介绍了一件发生在日本的事。(www.xing528.com)

某天,有个刚学会骑车的小伙子,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上路了。由于技术不过硬,心里有些害怕,此时前方正走着一位老太太,因为日本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同一条道,小伙子在避让老太太时心里一紧张,自行车直冲老太太而去,将她撞翻了,小伙子也连人带车倒在一旁。小伙子心想,这下完蛋了,老太太非得赖上他不可。然而,就在这时,老太太麻利地翻身站起,没顾上拍打身上的灰尘,直接走到小伙子跟前,鞠了个躬,说:“年轻人,对不起,耽误你行路了。”小伙子一时惊愕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老太太竟然给自己鞠躬道歉,他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这种智慧的生活态度,这种虚怀若谷的雍容大度,这种主动承担,主动退让的精神,是一个人阅历人世沧桑后的成熟表现,散发着高尚品格的幽香,让接触到的人受到感召和鼓舞,让自己的心境更加恬淡和舒畅

忍让,并不是畏惧,也不是窝囊,而是一种宽容的精神,是做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忍让,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让社会充满和谐、友爱。有些人错将忍让当窝囊,害怕时间长了成为任人随意捏的“软柿子”,因而得理不让人,无理争三分。其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忍让时则忍让,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

【通达智慧】

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忍让一点,做出让步,看来是“吃亏”了,但却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使自己的生活和心灵更加惬意。

忍让,是一种宽容博大的胸怀,是一张通往和谐社会的通行证。倘若每个人在遇到问题时,都能理性地退让一步,这个世界就会多一分宽容,幸福和快乐就会荡漾在每个人的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