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原县青年团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简史

三原县青年团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简史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三原青年团组织的建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三原于1923年相继建立了共进社三原分社、青年同志共进社、渭北青年社等青年学生进步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特别是陕西省学生联合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和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在三原先后召开,促进了三原党、团组织的建立。

三原县青年团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简史

一 三原青年团组织的建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三原于1923年相继建立了共进社三原分社、青年同志共进社、渭北青年社等青年学生进步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特别是陕西省学生联合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和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在三原先后召开,促进了三原党、团组织的建立。

共进社三原分社及三原青年同志共进社 1921年10月旅京陕西籍学生创办进步刊物《共进》杂志。1922年10月,旅京陕籍学生刘天章、李子洲等又在北平成立政治性团体——共进社。1923年8月,共进社主要领导人李子洲、赵葆华、杨晓初、杨明轩、严少儒等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应三原渭北中学校长郝梦九邀请到渭北中学任教。他们在师生中发展共进社社员,进行革命活动。不久,便成立共进社三原分社。兴平、三原、咸阳礼泉、泾阳、旬邑及陕西各地在三原上学的张含辉、张仲实(又名张安人,陕西陇县人)、关中哲、亢维恪、张性初、方仲如、王授金、秋步月、崔贯一、张金印等先后加入共进社。三原分社负责人郝梦九、李子洲、杨晓初、赵葆华等以渭北中学为基地,积极推销党的外围刊物——《共进》。他们在渭北中学门口办起“书报公共阅览室”,陈列大量进步书刊,其中书籍有:《科学人生观》、《天演论》、《共产主义ABC》、《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及《不平等条约》等;刊物有:《共进》、《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及《政治生活》等;报纸有:北京的《晨报》和上海的《国民日报》等。这些进步书刊、报纸,当时成了青年学生追求进步,摄取革命营养的热门读物。共进社和《共进》杂志,对传播马列主义思想,教育青年学生,指导教育界进步人士从事新文化、新思想的革命斗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三原、兴平、泾阳、礼泉、咸阳等县党团组织的创建人和以后许多优秀党员,多是早期和以后的共进社成员。1925年7月,共进社社员们在三原渭北中学召开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会上明确提出了“武装民众”“以民众的武力打倒一切统治阶级”的口号,推动了整个陕西形势的发展。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及陕西的榆林绥德、三原等地代表和部分社务委员魏野畴、刘志丹、杨明轩、方仲如等,郝梦九、赵葆华作为三原代表参加会议。

1924年年初,省立第三师范学生受爱国思想、新文化的启迪和熏陶,蒲克敏(字子政,陕西蒲城县人)、严木三(严树森,陕西富平县人)、亢维恪(又名亢心栽,陕西蒲城县人)、王之鼎(又名王云,陕西淳化县人)等秘密发起组建青年同志共进社。秘密联系各校进步学生,传阅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研讨中国之前途等。青年同志共进社一成立,就受到渭南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书记王尚德(又名王璋峰,陕西渭南县人)的重视和支持。

渭北青年社 1925年1月20日,就读上海大学三原籍学生李子健受团中央派遣回三原开展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建立和发展团的工作。他利用在渭北中学和第三师范任教之机,广泛接触进步学生,灌输党团基本知识,在他倡议和支持下,2月19日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青年同志共进社”基础上成立渭北青年社,并以团章为蓝本,选举产生渭北青年社中央执行委员会,赵宗润(别号纵刀,陕西富平县人)为书记,王之鼎为组织委员,贾怀庚(又名贾子明,陕西三原县人)为宣传委员。下辖渭北中学、三职、女中、省立第三师范四个渭北青年社支部,社址设在渭北中学。到6月,社员发展到70人,渭北青年社书记由王鸿俊(陕西三原县人)接任。渭北青年社的主要活动是发展社员、推动各校组织学生会、发动和领导学生开展革命活动,并于8月4日创办了《渭北青年》期刊。渭北青年社在渭北一带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起到了共青团外围组织的作用。1926年12月,随着党团组织日益壮大,渭北青年社职能弱化,逐步解体。(www.xing528.com)

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 1924年3月,团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决定,由中央及豫陕区委设法在三原等地建立团组织。1924年,考入三原省立第三师范的赤水籍学生姚志哲(又名姚守愚,陕西渭南县人)、薛应选、杨纯德、田怀德等4人在赤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团负责人王尚德指示他们在三原秘密发展团员。1925年1月7日,王尚德报告团中央,决定将三原青年同志共进社作为一个支部。28日,西安团负责人张性初由西安到赤水,与王尚德邀请三原、华县、赤水、西安各团体进步分子,于2月1日在赤水职业学校召开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在华县、三原等地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三原团支部由4人组成,姚志哲任书记。2月23日,李子健在三原北城二郎庙召开会议,将三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原特别支部(简称团特支),团特支书记仍由姚志哲担任,并吸收亢维恪、赵宗润、王之鼎加入团组织。时有团员7人,团特支机关设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直属团中央领导。5月8日,张仲实、张云汉、何维珍3人被批准入团。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团特支按团章规定,团的书记三个月改选一次。6月7日,团特支改选,赵宗润任书记,时有团员12人。9月6日,团特支干事会成立,亢维恪为书记,张仲实为组织委员,王之鼎为宣传委员,团员发展到17人。12月,亢维恪毕业升学,特支书记由赵宗润接任。渭中、三师、三职等校先后成立团支部,使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1926年初,团特支划归共青团西安地委领导。3月底划归共青团三原地委领导。

党组织建立初期,由于党的力量较弱,党、团工作分工不很明显,同上级党组织联系及开展各项革命活动,往往都是以团组织名义进行。

共青团三原地方执行委员会 1926年3月,三原共青团员发展到40人。在团中央特派员吴化之(又名吴华梓,湖北汉川人)指导下,特支干事会于3月30日召开大会,成立共青团三原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团三原地委)。赵宗润、王鸿俊、庞诚斋(陕西临潼县人)、贾怀庚、程士诚(陕西三原县人)5人为执行委员;马文宪、孙一君、杨培琪3人为候补委员。是日晚,团地委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出团地委书记赵宗润、组织委员王鸿俊、宣传委员庞诚斋(后由孙一君继任)、学生委员会书记贾怀庚、非基委员会书记程士诚。这次会议还成立了渭北中学、三师、三职、庄里(富平)等4个团支部:渭中支部,书记马文宪;三师支部,书记李琦;三职支部,书记唐金满;庄里支部,书记严木三。4月5日,渭北中学团支部人数已达15人以上,成立了干事会,书记马文宪。当时根据农民运动发展需要,于4月28日成立三原西关农运党团组织,党团书记由庞诚斋担任。5月,三原团员已发展到59人。6月,因赵宗润外出参加会议,团地委书记由王鸿俊担任。1926年5月,共青团三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马步云和张振海从三原到泾阳,协助耿觉等建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泾阳特别支部,马步云任书记。团三原地委先后隶属共青团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和陕西党团联席会议领导。1927年2月,共青团陕甘区委成立,团三原地委受团陕甘区委领导。4月,团地委再次改选,由孟芳洲任书记。7月,团地委改为共青团三原县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