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日咳传染强,需及时治疗

百日咳传染强,需及时治疗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幼儿易并发肺炎及百日咳脑病而危及生命。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3周有百日咳患者接触史或无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史。6个月以下婴儿痉咳重者或有百日咳脑病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痉咳,减轻炎症。2.百日咳脑病可有惊厥、颅压高表现,应给予降颅压、止惊等对症治疗,必要时短期应用地塞米松。还可试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

百日咳传染强,需及时治疗

百日咳(whooping cough,pertussis)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病程可长达2~3个月。本病传染性很强,常引起流行,幼儿易并发肺炎及百日咳脑病而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3周有百日咳患者接触史或无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史。

2.临床表现

(1)初咳期(7~10d):有咳嗽或低热等上呼吸道症状,咳渐加重,日轻夜重。体检肺部无阳性体征。

(2)痉咳期(约4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阵咳终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常伴眼睑水肿、眼结膜出血、舌系带溃疡。新生儿和小婴儿常以憋气、青紫、拒奶为主要表现,发生窒息、惊厥,甚至心搏停止。

(3)恢复期(2~3周):痉咳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3.辅助检查

(1)血常规:痉咳期白细胞总数高达(20~50)×109/L,淋巴细胞分类可达60%~80%。

(2)病原学检测:细菌培养、免疫荧光试验及血清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程7~10d。

2.对症治疗

(1)止咳化痰:如痉咳影响睡眠可给镇静药。

(2)6个月以下婴儿痉咳重者或有百日咳脑病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痉咳,减轻炎症。

3.新生儿及婴儿百日咳的治疗 红霉素改为静脉滴注,窒息时应即时做人工呼吸、给氧、吸痰,窒息时间过长而致心跳停搏时,立即做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加压给氧等。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1.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为快速抑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对化脓性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常用药物有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www.xing528.com)

2.平喘药物 沙丁胺醇为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可激活呼吸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环化酶而增加平滑肌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浓度,从而使平滑肌松弛。对各种刺激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强大的舒张作用,也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可预防过敏性哮喘的发作。

3.祛痰药物 祛痰药可稀释痰液或液化黏痰,使之易于咳出。包括黏液溶解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可分解痰液中的黏性成分,使黏液液化,黏滞性降低而易咳出。

4.镇静药物

(1)氯丙嗪、异丙嗪为吩噻嗪类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以减轻焦虑紧张、幻觉妄想和病理性思维等精神症状,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可抑制咽部毛细血管扩张,减轻喉头、声带水肿。

(2)苯巴比妥属长效巴比妥类药物,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还能增强解热镇痛药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从而减弱传入冲动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有利于皮质抑制过程的扩散。

5.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药理剂量时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既可减轻或防止急性炎症期的炎症渗出、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也可减轻和防止炎症后期的纤维化、粘连及瘢痕形成。可口服泼尼松,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6.免疫增强药 本类药物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使低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例如人免疫球蛋白,含有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的IgG抗体,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迅速提高血液中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并发症及其治疗】

1.百日咳肺炎 患儿可表现痉咳不止,肺部阳性体征及胸片异常。应积极抗感染及化痰等对症治疗。

2.百日咳脑病 可有惊厥、颅压高表现,应给予降颅压、止惊等对症治疗,必要时短期应用地塞米松。还可试用百日咳免疫球蛋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