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天赋善良本性与修养工夫

孟子:天赋善良本性与修养工夫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才:天赋的善良本性。11.9 孟子曰:“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4〕,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5〕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天赋善良本性与修养工夫

11.8 孟子曰:“牛山〔1〕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2〕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蘗〔3〕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4〕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5〕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6〕,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7〕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8〕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9〕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10〕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11〕。’惟心之谓与!”

【注释】

〔1〕牛山:山名,位于战国时齐都临淄附近。〔2〕大国:大都市,这里是指临淄城。临淄城是当时的大都市。〔3〕蘗(niè):植物的芽。〔4〕濯濯(zhuó):没有草木、光秃秃的样子。〔5〕放:放弃,丧失。〔6〕平旦之气:在天刚亮时接触到的清明之气。〔7〕梏(gù):本义为刑具,这里指束缚、约束。〔8〕违:离开。〔9〕才:天赋的善良本性。〔10〕操:操持,把握住。〔11〕乡(xiàng):同“向”。

【译文】

孟子说:“牛山上的树木曾经很茂盛,因为它生长在大都市的郊外,经常被人拿刀斧去砍伐,它还能像原来那样茂盛吗?山上的树木日夜生长,雨露也在不断地滋润它们,所以不是没有新芽和旁枝长出来,但牛羊接着又被牵到这里放牧,因此牛山才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它光秃秃的样子,就以为这山从没有长过大树,这难道是牛山的本来面目吗?在某些人的身上,难道没有仁义之心吗?有些人之所以丧失了他的善心,也就像刀斧砍伐树木一样。天天砍伐,还能保持原来的茂盛吗?他日夜里潜滋暗长的善心,在天刚亮时又接触到清明之气,而使他的好恶之心同一般人也有了少许的相近,可是他白天的所作所为,又把那一点点善念禁锢窒息了。反复地禁锢窒息,那么他夜里潜滋暗长的那点善心就不足以保存下来;夜里潜滋暗长的善心不足以保存,那他离禽兽就不远了。人们看到他像禽兽一样,就以为他不曾有过善良的禀性,这难道是人的本性吗?所以如果得到正确的培养,没有东西不能生长;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培养,没有东西不会消亡。孔子说:‘用力操持它,它就存在,放弃了它,它就丧失;出入没有定时,没有人知道它的去向。’大概就是说的心吧?”

11.9 孟子曰:“无或〔1〕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4〕,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5〕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www.xing528.com)

【注释】

〔1〕或:同“惑”,疑惑。〔2〕暴(pù):同“曝”,暴晒。〔3〕数:术。〔4〕弈秋:古代著名的围棋高手。〔5〕援弓缴(zhuó):援,拿、取;缴,本意是生丝缕,后来称系在射鸟用的箭上的丝绳。

【译文】

孟子说:“对于大王的不明智不必感到奇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暴晒它一天,再冻它十天,什么东西也不能生长。我拜见大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就来了,即使大王有了一点善心的萌芽,我又能怎么样呢?下棋这种技艺,是一种小技艺,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就学不会。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话。另外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边幻想有只天鹅要飞来了,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另一人一起学习,但一定不如那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人吗?当然不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