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形象与师德修养-师德修养

教师形象与师德修养-师德修养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的劳动,才能使新一代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使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发展。

教师形象与师德修养-师德修养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

21世纪教师的角色特征

新技术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技术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教育也面临挑战:一方面表现为对教育需求量的增加,教育社会功能的多元化和促进经济发展功能的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要求教育能培养出适应并推动时代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对原有的教育制度、结构进行改革,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变革角色,以适应21世纪的挑战。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

20世纪中叶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引起了所谓的“知识爆炸”现象。这种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使教师的原有角色发生了动摇。一是教师即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成为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科学家和教育家的最后对策是建议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引导他们进行“发现式”的学习。二是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以及他们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三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日显重要。学校教育给予的知识已不足以供其享受终生。尽管“继续教育”、“回归教育”已迅速发展起来,但毕竟是有限的。更新知识主要还是靠个体的自我努力,这才是内在性的。因此,学生必须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与创造能力、自主与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的能力。学生成长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教学条件。教师不能再简单地、盲目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往如何促进学生“会学”上。

2.教师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

现代社会的压力增加,竞争加剧,人与环境冲突增多,使年轻的一代面临许多过去几代人均未遭遇过的心理压力、心理冲突和困惑,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承担起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

教师的心理保健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排除学生心理的苦恼,而且还解决其心理“病状”,在于日常教学和班级组织管理工作中,依照心理健康的原则,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避免每个学生可能产生的挫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二、从教师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看,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要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位积极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者。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前提条件。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很难解释我们目前教育领域中所发生的一切,不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活动。教师必须从“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如果教师不把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会失去思想和发展的活力。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于新的问题也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也必然随之提高。

三、从教师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看,21世纪的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发展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己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导致了教育功能和教师作用的发展。教师成了而向未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促进者、发展者。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教师是民族素质的奠基者

2.教师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3.教师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促进者

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业,公民的素质是行使其权力的基本的主观条件,它在实际上影响着民主的性质、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巩固、民主管理的效能。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的劳动,才能使新一代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使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发展。

4.教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中华民族几千年留下的大量的优秀思想文化遗产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当今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经过教师的整理、选择和创造,才能具有现实价值,以丰富精神文明的内容,建设新的思想文化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教师的培育,才能使下一代掌握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遗产和新成果,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分析、鉴别和创造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代相传,不断提高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1世纪新型的教师

美国华盛顿州学区的迈克尔·威廉士校沃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以下七项要求:

一、合作学习

21世纪的教师要从“讲台上的圣人”——告诉学生他们必须了解的内容,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在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和创造时给予帮助。学生们只有在自己产生联想、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时,才能学得最好。同时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多讨论,多做小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教给学生合作学习和以小组的形式与他人一起工作的技能。

二、综合课程

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们正在从教授一门门个别的学科转向运用一种综合法。二十一世纪的工作将不再运用单一的科学技能或单一的教学和写作技能。他们把所有的学科综合在一起。学生们必须要看到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生活技能之间的关系。因此,21世纪的教师必须愿意花费时间(在学科之间)形成联系并且愿意调整其教学,以便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

三、多元智能

一位哈佛的心理学家霍尔德·卡德纳提出人至少有如下七种基本智能:(1)语言智能;(2)逻辑——数学智能;(3)音乐智能;(4)空间视觉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人类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每个学生在某些领域都是有天才的,没有一个学生只在某一方面聪慧而在其它六个领域绝对愚笨。21世纪的教师必须能在教学中综合所有这七种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同时,必须能够开发、考虑、正确认识并且能够尊重人们的所有差异。

四、思维技能

21世纪的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必需的重大思维技能。其中包括:批评性思维技能:比较/对比,分析,做决定,观察,推理,分类,总结,模式,找重点,简述观点,找证据,评估,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树立目标;创造性思维技能:流畅,灵活,详细叙述,创新。21世纪的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这些思维技能,即工具,这样,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成功。

五、评价

21世纪的教师要把评价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当学生在学习之前首先知道用来评价他们的标准时,他们学得最好。

六、技术

21世纪的教师不得不学习运用网络的技能,使用多媒体授课,在电脑上保存学生的成绩,教给学生一套全新的计算机技能——文字处理、数据库、展开页面,因为技术正在以几何速度增加,要求21世纪的教师们必须跟上技术的这种飞速发展。

七、班级环境

教师们必须牢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一个否定的目光或者一个消极的词语,都对学生有富极大的“摧毁力”。相反,教师一个肯定的目光或者一句肯定的话语,又有着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心、热情并取得成功的威力。与一群个性互不相同的学生一起工作的人的相互影响,要求21世纪的教师必须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21世纪教师形象设计

一、个人修养设计

个人修养主要包括文化和道德修养。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21世纪,绝对没有因不学无术而误人子弟的老师。那时的教师普遍具有深邃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任何年代,“为人师表”都是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起码的道德。除此之外,为了便于与学生沟通,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头脑里都装有新时代的新潮思想。

二、教学工作设计

除了具有传统的敬业精神之外,21世纪的教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质,教师对学生皆能“因材施教”,选择独特新颖的方法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现象。因此,那时的学生不会再有“老师让我学,我不得不学”的想法。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那时的教师不再为升学率而搞“题海战术”,师生双方的负荷减轻,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地位待遇设计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21世纪的教师不再是昔日光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的穷教书匠。到那时,不管在精神文明方面,还是在物质基础上,教师都是富有者。他们不会因生活窘迫而纷纷“下海”经商,教师将成为社会上各行各业人士所羡慕和向往的职业。

四、性格特征设计

21世纪,教师性格的共同点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谈吐不俗。他们具有很高的公共关系意识,不仅善于处理与周围同事的人际关系,而且善于与学生融合相处。

教师:21世纪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未来学家预言,教师将是下个世纪最受欢迎、报酬最优厚的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充分,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工资和其他方面的待遇也有了相当的改善,一个“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一、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能做教师吗?

师范院校毕业生从教自是理所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师资来源,他们经过专业训练,进入角色可能会比较快。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一定得毕业于师范院校。只要你受高等教育,有志于教育事业,又具备了教师的素质,你还是有机会当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传授知识、解答疑难这样的“硬件”,还有一些“软件”您必须注意:首先,职业对你的道德素质要求很高,干这一行,你必须要有很强的道德自律感。其次,你还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你的苦心也许常常会遭遇误解;即使你的谆谆教育被接受了,学生还是会在家庭、社会的多重影响下向着你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这一切都可能给你带来“尽了最大努力,却不尽如人意”的挫折感。所以,你自己首先必须要坚强。

二、为师的苦与乐

北大中文系毕业的胡峰岩现在北大附中教语文。“自己毕业时还是一片茫然,搞不懂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后来,我妈对我说:‘当老师吧。与孩子们在一起,你的心永远都是年轻的。要能再活一次,我还干这个’。母亲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心态,据她说与学校的环境很是相关。”

“现在做老师已有一年多了,对其中的苦乐有了更深的体会。总体说来,还是很不错。尤其是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一双双纯真、渴望、信任的眼睛望着你时,你的责任感都是那么让人自豪。以前我对责任几乎没有概念,可登上讲台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内心有种东西被唤醒了。”

“另一方面,做老师也非常辛苦。也许是初为人师吧,我感觉自己心里好象从来没有轻松过。每天都有无穷无尽的新问题等着你去解决,除了教给他们知识,你更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实际经验教会学生正确处理成长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其实,这是教师肩负的更主要的责任。没有十二分的耐心与爱心,你如何应付得下来?”

跨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崇高的献身精神

有人曾把教师比作火柴,它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光,却毁灭了自身。还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比作人梯,比作铺路石,比作园丁,比作黄牛……这些比喻都是非常贴切的。只有具备了这种献身精神,才能忘记自我,忘记一己之利,才能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二、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要成为青少年学习做人的“模特”,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熏陶和感染。正所谓青少年对教师“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所以,一个教师必须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既热情又理智,既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又使学生愿意接近。

三、重言教,更重身教

一个教师必须里表如一。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四、广博而准确的知识

学生最相信的是教师,往往以教师的是非为是非,认为教师说的就是真理,所以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广博、深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知识的更新,知识面的扩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作为平凡人,必然有缺点,在掌握知识方面,也必然有不足,这是不足为奇的,也是合乎规律的,但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足。如果教师对自己不文过饰非,不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一定会取得学生信任。反之,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信任甚至反感。须知,多一份真诚,就会少一份隔阂;少一分虚伪,也就会多一份崇敬。(www.xing528.com)

六、爱护学生,实施正面教育

一个教师,必须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向上精神,任何歧视和挖苦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必须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真正认识错误,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帮助他彻底改正缺点或错误。

教师形象的塑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的优劣。因此,面对跨世纪的挑战,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努力成为受学生及学生家长欢迎的人。

一、优雅的气质风度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从而影响学生的现代意识和审美观念,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的场所,也是展现自身实力和教学魅力的地方。教师只有具备了符合自己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审美情趣的教学风格,才能使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得以充分显示。不管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还是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语言的运用,都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斟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巧妙有机地结合知识传授,展现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人格力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得到精神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魅力所在。

三、广泛的兴趣特长

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不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人格力量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们效仿的榜样。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己的学生。”同时,广泛的兴趣、特长也会促进教师自己智能的发展,启迪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教师人格的魅力

教师的人格体现在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实践证明,教师良好的人格面貌在学生的心灵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成为年轻一代健康人格重要的“基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过程的展开、深入,这种人格基因将会逐渐增大,扩展,再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工作中和人生追求中。教师要有很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才会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注重自身精神文化的修养,坚定不移地传播文明的种子,有了这种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和人生追求,在三尺讲上塑造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谈师德修养

偶尔遇到“文革”前一位学生,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你上课时一笔一画认真的板书,养成了我书写工整的习惯;你早起晚睡、勤于工作的影响使我养成了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事实证明,加强师德修养,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对搞好德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优秀地教师都是重视师德修养、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思想品德高尚、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

师德修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是做到如下三点。

一、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这是师律修养之魂。削弱这个魂,师德就低劣;没有这个魂,必然失魂落魄。试想,一个教育专业思想不巩固的教师,还奢谈什么师德修养?一个见异思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心想转行的教师;他哪里还有心加强师德修养呢?所以优秀教师却一定热爱教育工作,有很强的敬业精神。

二、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师爱”是加强德育工作的前提,教育者首先应爱教育的对象,对其献出伟大的“师爱”,才会对受教育者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竭诚服务,耐心教育。对德育态度端正了,方法措施就随着解决了。爱是伟大的力量,爱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对学生富有感情,才能关心每一个学生,才能关心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德育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德育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身先士卒,他的教育才有威力。很难设想,一个污言秽语的教师会培养出语言文明的学生;一个懒散成性的教师会培养出勤奋笃学的学生。严格要求学生首先应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

总之,德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敬业精神。为此,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坚定、情操高尚、知识渊博、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人。这是教师应有的标准,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资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中等师范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个合格的师范学校学生,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这五种素质,构成了当代师范学校学生素质的基本内容。

一、中师生的政治素质

合格的中师学生,在政治上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定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坚持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科学,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

二、中师生的业务素质

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首先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的无论是社会科学知识,还是自然科学知识,无论是传统知识,还是新鲜的前沿科学的基本知识,都应当做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灵活运用。其次,应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中师生应该较好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学习科学等,特别是对邓小平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理论有深刻的领会,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科学地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再次,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中师生对于自己侧重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全面掌握,而且要能熟练地应用于实践。应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史及现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后,应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不仅应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对于相关科学的知识应有广泛的了解。有了深厚广博的知识底蕴,并且多才多艺,能在素质教育中大显身手,有所作为。

三、中师生的道德素质

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和献身教育事业是师范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和职业道德。因此,中师生应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具有热情、公正、真诚、执著的道德态度,应具有勤奋谦虚、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举止文明的道德风尚。

四、中师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素质教育活动是丰富的、多方面的、动态的,需要中师生具备多种能力。

(1)认知探索能力。中师生应注重培养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并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去探索、拓宽自己的认知领域,使自身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2)组织指导能力。素质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要求中师生在校期间要从各科老师那里学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和谐地组织指导好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求中师生有较强的指导能力,以便将来走上讲台后能有效地把自己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行动,形成学生能力的催化剂。

(3)交往表达能力。素质教育活动涉及面广,要求教师善于协调社会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交往能力的优劣对教育的效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中师生应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另外,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人际交往中,还要求中师生有较强的传达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要简洁、准确、流畅;书面表达要严谨、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对现代化视听及因特网手段,做到熟练运用,操作自如。

(4)自学研究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信息的获得、加工、处理和运用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教师具备自学能力是其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不断调整的前提条件。中师学习只有两年时间,不可能学到足够的知识,所以,具备自学能力是适应将来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

(5)动手、创造能力。素质教育活动及环境的营造,都需教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现代化教学设备及手段的广泛使用,要求教师的演示能力、操作能力必须加强。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及创造能力,敢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五、中师生的身心素质

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工作节奏加快,劳动负荷增大,这些都对教师的身心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师范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勇于承受各种挫折和挑战,善于克服困难、摆脱困境,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掌握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初为人师者八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初为人师者,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使自己成为思想品德高尚、言行堪为学生表率的教育工作者,下面就自身从教五年的经历谈一些体会:

一、要信

即要有信心,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坚信自己有能力把工作做好。青年教师初登讲台,往往语无伦次,声音小,教态不自然,有的不敢看学生。要相信凭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勤奋的工作,这些现象都是会改变的,绝不能因暂时的不成功灰心丧气,而要充满信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如果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那么信心就是事业的立足点,而增强自信心会使你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要学

即甘当小学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首先要学习老教师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这是师德修养之魂。我们不能仅仅把教师当作职业,而要把教师当事业,当作奉献的渠道,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

其次要虚心学习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三、要练

就是要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对老师来说,板书、板图、板画、钢笔字要准确、工整,普通话要规范。青年教师还要学会唱歌、跳舞、打球等各种文体技能,做到全面发展。

四、要思

即要做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思考。

首先,在教学中要多思考,如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更准确、形象、生动?怎样讲好每节课的导语和结束语?怎样防止两极分化?怎样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在管理工作中也要多思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需要探索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上、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思想上的疑惑或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应思考怎样才能既疏导疑惑,又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只有多思考才能知不足,也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五、要爱

即热爱学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作为青年教师,应真心实意做学生的良师挚友。师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发自真心地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六、要严

严即一方面严于律己,另一方面对学生严格管理,一丝不苟。

七、要公

即教师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看问题是非分明,不姑息、不株连、不感情用事,对学生不论成绩好坏,品行优劣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八、要正

即为人正直、正派,要树立正气。作为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自己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去影响学生。青年教师必须从上述诸方面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已成为学生思想行为的楷模,专业知识的崇拜者,学习方法的导师。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