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

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观来说,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比其他职业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虽然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并不能等同于师德修养的高低,但能折射出幼儿教师不同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幼儿教师的师德情感是以师德认知为基础,在自身的保教实践过程中通过内心体验而形成的超越师德义务、以爱为基础的积极的师德情感。幼儿教师的师德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此外,还要鼓励幼儿教师创造性开展保教工作。

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的内容

(一)提高师德认知

师德认知是指幼儿教师对师德内涵、规范、原则、范畴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师德认知是幼儿教师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总的来说,师德认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提高幼儿教师师德价值的认知

这是提高幼儿教师师德认知的前提。幼儿教师对师德认知的对错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只有深刻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到师德修养对幼儿教育保教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会自发地将外在的师德要求转化为自身需要,从而落实到师德修养的实际行动中,转变为积极的师德行为。幼儿教师有了内在的师德要求,就会对幼儿教育事业萌发出无私的献身精神,从而不断地“建功立业”。

2.提高幼儿教师师德规范的认知

这是提高幼儿教师师德认知的基础。客观来说,幼儿教师的师德规范比其他职业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如所有幼儿教师和保育员都要学会保持好自己的外在形象,在幼儿面前要保持清新、端庄和大方的形象,对幼儿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师幼关系上,幼儿教师要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关心爱护每位幼儿,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幼儿,对所有幼儿都要一视同仁;在与家长的关系上,幼儿教师要尊重、理解家长,并与幼儿家长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在与社会的关系上,幼儿教师应做到热爱并积极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在同事关系上,要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师德的内涵,熟练掌握师德规范和《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师德践履中自觉遵守师德规范,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

3.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

幼儿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并在实践工作中正确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才有可能完成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的目标。对幼儿教师而言,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是其进行保教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还要不断丰富、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虽然幼儿教师业务水平并不能等同于师德修养的高低,但能折射出幼儿教师不同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

(二)陶冶师德情感

师德情感是指幼儿教师根据一定的师德规范,在处理相互关系和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荣辱、美丑等稳定的情感体验。幼儿教师的师德情感是以师德认知为基础,在自身的保教实践过程中通过内心体验而形成的超越师德义务、以爱为基础的积极的师德情感。幼儿教师的师德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热爱与执着于幼教事业

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关系幼儿的健康发展,关系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幼儿教师职业是充满爱的职业,热爱与执着于幼教事业,不仅仅是职业情感,更是社会责任,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因此,幼儿教师要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待自己的职业,用高尚的师德引领幼儿发展。

2.尊重和关爱幼儿

尊重和关爱幼儿是幼儿教师对幼教事业忠诚热爱、执着追求的表现,也是师德情感的重要内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过:“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也能让孩子们活得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可见,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决定着幼儿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尊重和关爱每位幼儿,要对每位幼儿一视同仁,承认幼儿在学习方式、性格特点、处事方式及思维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性,把握幼儿的心理动态,了解幼儿的脾性,重视与幼儿的平等交流,善于用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待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并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重要、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强化内部民主管理,赋予幼儿教师更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调动幼儿教师更多地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决策,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创设轻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提高幼儿教师的归属感和满意度。要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让不同特长的幼儿教师都有展示自己和获得肯定与提升的机会,多倾听幼儿教师心声、关心幼儿教师生活、支持幼儿教师研究、考虑幼儿教师的长远发展等,以及组织幼儿教师开展相互之间的学习探究、合作沟通等,让幼儿教师感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此外,还要鼓励幼儿教师创造性开展保教工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你的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幼儿教师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既有助于幼儿的学习生活,也有助于自身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收获幸福,获得荣誉感等情感体验,使幼儿教师的师德情感进一步升华。(www.xing528.com)

(三)磨砺师德意志

幼儿教师师德意志是指幼儿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过程中,坚持师德原则和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并做出行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能力。师德意志是幼儿教师在一定的师德认知和师德情感的基础上,为实现职业理想而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调节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精神条件。

1.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幼儿教师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要有一定的牺牲,同时还要面对现实条件的制约、领导同事的误解、家人朋友的埋怨、错误舆论的责难等各种困难和压力,以及身体状况欠佳、教学能力欠缺、心理素质较差等自身因素的局限,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拥有坚定的师德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迷失自我,在压力下不违背初衷,在战胜困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提升战胜诱惑的能力

犹如困难压力无处不在,物质、精神、社会的各种诱惑也时常伴随在幼儿教师的生活工作中,尤其是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面对着工资福利待遇与量大且辛苦劳累的工作不相匹配的现实,幼儿教师只有拥有坚定的师德意志和职业理想,坚守自身的师德底线,才能够淡泊名利、抵制诱惑,从而坚守暂时清贫却孕育着希望的幼儿教育阵地。

3.提高生活中的自制力

幼儿教师生活中的自制力是对自己的需求、动机、情感、行动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幼儿教师承担繁重的工作带来的压力过多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职业倦怠,而不自觉中产生不良情绪。如果幼儿教师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出现打骂、讥讽幼儿的现象,导致幼儿心理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保持良好形象,注意言行举止,通过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等来调适不良情绪,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幼儿教师要能够克服各种欲望、战胜不良行为习惯。幼儿教师的自制力越强,其行为就越理性,也就越不会因为教学受挫而情绪失控,在面对挫折和突发情况时也不会变得萎靡或不知所措,使自身的师德意志不断得以磨砺。

(四)确立师德信念 幼儿教师师德信念是指幼儿教师在深刻理解师德原则、范畴等的基础上,对师德产生坚定不移的信仰及由此生成的师德行为。师德信念是构成幼儿教师师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幼儿教师师德信念直接影响着师德认知、情感及意志的稳定性发展,也影响着幼儿教师师德行为的选择与评价判断的能力。

具有师德信念的幼儿教师对与自己信念相近的思想、言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否则,就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感体验。具有师德信念的幼儿教师能够用坚强的师德意志和坚定的师德行为维护自己师德认知的正确性。幼儿教师树立了坚定的师德信念,就具备了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能持之以恒地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在面对道德选择时恪守师德规范,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五)规范师德行为

幼儿教师师德行为是幼儿教师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操、师德意志的支配下,在保教活动中所采取的具有现实性的行动。良好的师德行为是评判幼儿教师师德素养高低的客观依据,能够促使幼儿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做出正确的师德行为,从而巩固和发展已形成的师德意志。

师德行为的养成是师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师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自觉的、不断反复的师德实践过程,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师德行为,只有在师德践履中遵循师德原则和师德规范,并长期坚持下去,才能不断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意志,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从而逐步达到比较完善的师德境界。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可能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幼儿如能受到幼儿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的熏陶,自然能够终身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