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实现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创新。只有这样,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制度化的理论与实践才能体现出时代性、科学性。在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中,实现师德制度公正是师德制度能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内在认同并成为真正具有约束力的重要前提。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制度化

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制度化旨在实现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在制度上的完整和规范,使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由“软约束”变为“硬约束”,在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中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仅仅依靠人的内心信念已很难维持,我们要避免人的主体性对道德的伤害,就必须把伦理落实在制度上,而不是落实在人的主体性上,要用制度来承诺道德”[7]。因此,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需要实现制度化,要用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可操作性等来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

1.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形式完善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要根据师德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师德建设的不同层面和环节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且制度体系中的各部分应能分别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且彼此配合协调,相辅相成。如幼儿教师师德建设需要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奖惩等制度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制度体系,每项制度都在体系内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效用,从而不断完善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并使之发挥应有的约束力量。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在形式上的完善要求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在不同的层面上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的实际,结合幼儿教师的教学和生活实际,为实现幼儿教育的本真目的和幼儿教师职业幸福制定相应的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这样,不同层面的师德问题在解决和建设过程中,都能够遵守和执行相应的师德制度。同时,幼儿教师在师德制度建设中的纵向制度保障环节上,从制定师德制度的程序、民主参与、师德学习培训、师德评价到师德监督等制度,都要在不同的制度实施情境中进行制定和完善,从而真正健全师德制度建设的系统和体系,保证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在各个环节上的落实,进而使制度能够得到幼儿教师内在的认同,并自觉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格

2.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实质完善

一是确立幼儿教师师德制度意识。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在实质上的缺失所反映出的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制度意识的缺失,对制度所具有的刚性约束力量的珍视和信任的缺失。实际上我们并不缺少制度,而缺少的是对既有制度本质上的理解和认识,对制度所具有的刚性约束力量的信任和坚持,并使其得到真正实现的公平和正义品质。因此,无论是制度的制定者,还是制度的执行者,都要真正地确立制度意识,充分发挥师德制度在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中的作用,使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切实成为约束幼儿教师师德行为、激励幼儿教师工作热情的强有力的律令。二是实现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创新。一项制度在建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在实质上的完善需要有制度创新。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要具有历史的眼光和国际化视野。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既要善于挖掘我国教育和文化发展的丰富历史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古为今用,又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制度化的理论与实践才能体现出时代性、科学性。同时,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需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辩证审视各国师德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使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更具开放性。最重要的是在具体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中富有创造性地面对师德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使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更富有适切性和实效性。

(二)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伦理化

师德制度建设伦理化是从伦理价值的角度来考量师德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即是说,师德制度要确立和实现人的主体价值,不能只是表面的消极意义上的规约和限制,更应是对教师的关怀和激励,激发和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使师德制度所具有的内在的公平和正义能够通过制度的执行实现公平和正义。师德制度内涵的伦理价值决定了师德制度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方式。所以,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必须具有内在的伦理价值上的权威性。因而,幼儿教师师德制度伦理化是师德制度建设的有效路径。

1.确立人的主体价值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为了幼儿教师和儿童主体价值的实现。要实现对幼儿教师主体价值的尊重,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就要实现原初的存在价值回归,使工具性价值真正服务于目的性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对幼儿教师的理解、尊重和关怀。

一是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要以促进幼儿教师发展为内在追求。依据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和专业伦理发展规律进行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在保教工作中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遵守师德规范的责任感,激发他们内在的专业成长动力,焕发他们强烈的专业进取精神,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提升他们的职业生活质量,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充实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荣誉感。二是幼儿教师师德制度要实现对幼儿教师的制度性关怀和帮助。要基于对幼儿教师的关怀制定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实施及时有效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他们调整身心状态,为他们专心工作、潜心教研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保教工作,实现价值追求。

2.实现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公正

公正是制度最重要的伦理意蕴。制度公正是制度获得事实上的合法性的内在依据。在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中,实现师德制度公正是师德制度能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内在认同并成为真正具有约束力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在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中,实现制度制定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制度执行过程的民主监督。幼儿教师师德制定过程的民主参与的实现,意味着各项师德制度的制定,应有普通幼儿教师的充分参与,应广泛倾听普通幼儿教师的声音,使幼儿教师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把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制度的制定过程变成全体幼儿教师积极参与、理性论证、内心认同的过程,以此来增强幼儿教师自觉遵守、主动执行的意识,并使幼儿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自我约束、自觉遵守、自主执行。幼儿教师师德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民主监督,意味着改变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在各种师德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加强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专业组织以及民主监督的作用,使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得到公正的执行。

(三)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生态化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生态化是指在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中,用教育生态学的观念将师德制度建设放在整个教育制度系统中,加以动态、全面地考虑,实现幼儿教师师德制度与其他教育制度之间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价值作用和效益最大化。(www.xing528.com)

1.处理好幼儿教师师德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制定和执行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与其他制度的矛盾和冲突。尽力避免制度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和冲突,在制度执行中对各种制度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在教育实践中,对幼儿教师教学的评价与对幼儿教师师德的评价要遵循不同的内在标准,不能相互替代或等同。要按照幼儿教师师德内在的专业性对幼儿教师进行制度建设和执行,保证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在现实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还要修改或取消对幼儿教师师德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的制度,以保证制度之间的内在统一与和谐,保证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有效实施。

2.提供形成良好的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生态系统的制度支持

幼儿教师师德失范问题,有因幼儿教师个人师德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但更多的是制度性原因所导致的。因此,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要综合考虑幼儿教师师德会受到的更基本或更重要的制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分析和研究各种制度对师德的影响,如果体制性的制度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土壤。因而,需要建设和完善各种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制度,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生态环境

3.强化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生态系统的实践支持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由美国资深企业家保罗·托马斯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的管理学概念。不论在任何单位,制度的执行力都十分重要。“如果没有牢固的执行理念和强劲的执行力,任何的决策和计划都不可能贯彻落实到底,制度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持,最终导致制度本身存在价值危机,制度的生命力也就终止了”[8]。制度的制定是前提,制度的执行则是制度的生命力所在。对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来说也是如此,制定的师德制度是书面的、理论性的东西,若不将它转化为行动,那它只能是一纸空文,并不能解决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此,一要提高制度执行者的认知水平。认知是行动的前提,要提高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执行力,首先要对制度执行者进行教育引导,增强执行者的制度意识和制度执行能力。二要坚持正确的执行原则。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执行,要坚持正确的执行原则,以此保障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有效进行。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在制度的约束之外,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走形式,不搞变通,坚决维护制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三要督查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落实情况。制度是否得以落实,需要有相关的督促检查,这是保障幼儿教师师德制度落实的必要手段,而且监督工作要想做得严做得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师德制度的执行力度最大化,就需要在多个领域中扩大督促检查的范围,在促进师德建设中找准结合点,围绕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监查,力争从源头开始,加大力度,将事后监督反映控制在事前预防,从而确保幼儿教师师德制度的有力执行。

(四)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人性

1.重视德性伦理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需要重视德性伦理,尊重和提升幼儿教师的师德修养。这是因为“虽然制度伦理、伦理制度十分重要,为任何道德建设不可或缺,但道德建设又不能停留在、局限于制度伦理或伦理制度的建设上。道德建设更为根本的任务,是在制度伦理、伦理制度的基础上,塑造出具有完全道德意义的德性伦理。因为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即以个体的德性为自因的伦理。德性伦理的实现过程是道德、伦理的主体化、个性化过程,是将外在的伦理要求内化为个体自身的道德品质、道德素质的过程”[9]。要以幼儿教师个体内在的师德信念、崇高的师德理想超越制度伦理的外在规约,实现师德上的自觉和自由,从而实现教育的美好境界。

2.重视伦理关怀

“道德需要制度的伦理关怀。通过制度的合理安排使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得到正当解决,这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如果没有制度调节来奠定和保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基础,那么道德自律在利益冲突面前是很难维持巩固的[10]。”制度在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上,无论是外在伦理关系的调节,还是内在道德自律的巩固,都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且,制度对人性的善是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的,一定程度上会使幼儿教师放弃对自身更为高层的师德理想和高尚的师德行为的追求。但是,情感上的关怀会激发和强化幼儿教师的师德情感,使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师德理想和师德信念充满信心。“德性的期望和制度的逻辑使教师个人的热忱、兴奋、喜悦以及苦痛、伤感、失意,在刚性规范面前只能自动隐退。另外,久陷于各种外部的规范之中,也容易造成教师逐渐丧失自主的精神和创造的意识[11]。”在现实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面对来自幼儿及其家长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还承受着繁重的保教工作,其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这种关怀和支持往往会比外在的制度性的规约更能触动他们,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更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热爱幼儿。

3.重视因地制宜

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运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12]。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理应遵从实事求是原则。各幼儿园都应从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幼儿园自身需要和可能来制定幼儿教师师德制度规范。否则,制度即便建立起来也只是一纸空文。此外,在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保障相关方针政策在本园的实施;另一方面要根据本园实际需要来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幼儿教师师德制度,从而确保幼儿教师师德制度在实施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制度制定的轻重缓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