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专业师德建设路径实践

幼儿教师专业师德建设路径实践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专业标准》提出的“师德为先”理念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怎样践行这些标准以及实践中如何考核,却缺乏配套的、具体、可操作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要结合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依据《专业标准》,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专业伦理规范必然会对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予以强制规定,对其专业发展具有保障和约束的作用。

幼儿教师专业师德建设路径实践

(一)制定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

1.制定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必要性

伦理规范是约束幼儿教师行为和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是对幼儿教师行为具体、基本的要求,必然要有“不应该”“不能做”“不得”“不可以”等明令禁止的语言。而且,幼儿教师要践行专业伦理,必须先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该怎么做等。尽管《专业标准》提出的“师德为先”理念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怎样践行这些标准以及实践中如何考核,却缺乏配套的、具体、可操作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如对“尊重幼儿”做出详细要求,何为“尊重”,尊重幼儿或不尊重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哪,可以说幼儿教师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是迷茫的。也就导致部分幼儿教师无法对自己的专业伦理进行有效的诊断、比较和提升,特别是对低水平的幼儿教师,要其领悟并付诸实践就更不容易了。我们也可以设想,如果缺乏完善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就无相应的依据,也就更无法有效地规范和指导其行为,这必然导致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方面问题的频发。因此,制定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对幼儿教师“尊重幼儿、关爱幼儿,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关系”来说是必需的。

纵观国外,英国的《专业人员行为守则》、美国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日本的《教师伦理纲领》、澳大利亚的《幼儿教育伦理规范》,均强调可操作性。尤其是美国,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规范幼儿教师的行为,还制定了更为细化的伦理规范,如《优秀教师行为守则》《教授职业伦理声明》《心理学家伦理规范》。由此可见,国外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涉及的内容非常具体、明确,为教师的自律和自治提供了真正的“标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要结合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依据《专业标准》,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具体、操作性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既要列举幼儿教师的不宜行为、禁绝行为,也要有“应该”“要”等肯定式的语言,还要以明确恰当的方式以及得体的语气和体态与幼儿交往,通过对幼儿教师外显行为的具体规定,让幼儿教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制定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四结合”要求

一是要坚持民主性和人本性的结合。如中国台湾地区学者郭玉霞所言:“专业伦理准则是专业人员透过专业组织所发展出来的,不是外行人或行外组织或机构强加其上的,但同时家长、相关单位都能有参与的管道[15]。”由此看来,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时,只有坚持民主性原则,才能保证所制定的专业伦理规范更加地客观和公正。“人本性”即是强调制定专业伦理规范应“以人为本”,给幼儿教师以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幼儿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正视和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坚持专业性和服务性的结合。所制定的专业伦理规范能够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不能是一般专业伦理规范在幼儿教育领域的简单“复制”,同时,又要强调幼儿教师职业的服务性,不能是遇到问题就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来对待。三是要坚持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结合,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时,既要看到现在的专业伦理现实,又要体现其未来的发展性。四是要坚持强制性和主动性的结合。专业伦理规范必然会对幼儿教师的师德行为予以强制规定,对其专业发展具有保障和约束的作用。同时,幼儿教师自身要有主动的专业伦理追求,这样的结果就是对制定专业伦理规范及执行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化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理念

1.激发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需要

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需要是幼儿教师在对专业伦理价值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专业伦理规范的倾向性和依赖性,从而自觉遵守其原则和规则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专业伦理主体的幼儿教师和专业伦理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需要是幼儿教师认可、接纳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并自觉遵守这些规范的直接动力和源泉。幼儿教师内化专业伦理规范的积极性总是在满足其专业伦理需要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幼儿教师只有在追求专业伦理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获得感和满足感,才能强化自身对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关注、向往和追寻。因此,推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内化的原动力在于激发其专业伦理需要。

长期以来,社会总认为幼儿教师应无条件地奉献自己,所以,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中多是从应然层面强调教师的专业伦理义务。我们很少深入探讨幼儿教师为何需要专业伦理、如何才能使幼儿教师具有专业伦理、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与其个人幸福有何关联等问题,而且也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这些会导致幼儿教师迫于强制和约束而服从专业伦理规范,也导致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陷入两难境地,强调伦理的客观必然性却又找不到使这个必然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桥梁,强调幼儿教师师德行为选择、专业伦理内化的自主性与自觉性,却又找不到形成这种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和内生动力。这些都取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需要。

要激发幼儿教师专业伦理需要,一是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内化过程中确立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觉形成自律能力,激发其产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使幼儿教师养成专业伦理自觉性,把外在的专业伦理规范内化为自我的专业伦理需要,从而实现专业伦理水平从他律向自律的升华。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化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16]。二是要注重给予幼儿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行为自主。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本身就要求幼儿教师对规范的自主领悟和践履,而不是因约束、强制、命令、惩罚、恐惧而产生的被迫行为。幼儿教师在保教实践中,接受的是各种各样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指示、建议、争议、质疑乃至批判,幼儿教师自己的声音很少被听到,尤其是在国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划、政策和法规过程中,更是难以听到来自一线的普通幼儿教师的声音。这些导致幼儿教师失去专业活动赖以生存的自主权利,也导致幼儿教师根本无力内化专业伦理规范。正如我国学者叶澜所说:“一个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也就意味着他有了教师自由。教师自由意味着,任何一种创造好的教师职业生活之可能性都可以供教师选择,并且有待于教师做出选择,而绝不意味着某种可能性已经被别人为他选择好了。一个教师只有在同时拥有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的基础上,才能自己去追求各种值得追求的好的教师职业生活[17]。”

2.培植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意识

这里强调的是要培植两种伦理意识。一是自我意识。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在保教实践中任何时间、任何行为都是在体现自我师德原则,并有可能对幼儿产生影响,甚至所采取的教学决定,对幼儿的评价方法及在保教工作中根据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都有可能以师德和伦理的方式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否则,即使幼儿教师本身没有违背师德问题,却有可能做出违背师德精神的行为,尽管这种行为并不是本意所为。然而,目前许多幼儿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如有的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只喜欢让听话的孩子回答问题,或者安排爱讲话、爱捣蛋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或靠近门口等,幼儿教师这些举动的出发点也许并无恶意,甚至自认为是在督促、鞭策这些孩子,但在无形中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充分的爱与尊重,实际上违背了教育教学的伦理精神。二是动机意识。即意识到自我行为对幼儿产生的师德影响后,有意识、有目的地表达出他们想让幼儿将道德品质内化,以及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良好德性的发展。

3.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情感

情感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与直接的态度。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内化需要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情感。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内化的过程中,情感常常起到驱动和催化作用,从而使幼儿教师对专业伦理规范的内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正如休谟的理念所阐述的,有了情感的参与,理性才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情感是行为的真正动因。因此,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内化离不开对幼儿教师情感的关注。幼儿教师是否产生了与正确的专业伦理理性相配合的专业伦理情感,是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内化与否的最终标志。如果不借助情感使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理性过渡到专业伦理情感,那么对没有形成专业伦理意识的幼儿教师而言,无论对其进行何种方式的专业伦理教育,也很难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而且,对行为失范的幼儿教师而言,情感的作用更加重要,正所谓“情不移则理不通”。

因此,情感是内化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重要因素,在专业伦理规范内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德性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不断更新以及幼儿教师职业角色日益多元的情况下,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情感更需要增强。同时,幼儿教师积极的专业伦理情感,不但可以和幼儿产生情感共鸣,而且可以激发幼儿的伦理意识,对培养幼儿丰富的伦理情感和塑造幼儿健康的伦理人格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三)注重专业伦理教育的一体化

加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就要帮助幼儿教师理解、接纳、适应并认同专业伦理规范。而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教育更强调幼儿教师应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加胜任专业工作,比较多的幼儿教师忽视专业伦理的学习,不注重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伦理水平。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都没有被要求从伦理的角度来思考其行为,也没有彼此讨论专业伦理规范以及认真地参与作为专业伦理实践的幼儿园活动。为此,在实践中要实现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实现专业伦理理念与专业伦理行为的有效对接。

1.加强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的专业伦理教育

职前教育是专业伦理形成的初始阶段。专业伦理须有专业知识和技术作为支持,否则,行为就会鲁莽,甚至伤害所要对待的生命或社会。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必须改革幼儿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课程体系,增设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教育课,并在其他课程中渗透幼儿教师专业伦理。通过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师范生要理解专业伦理对其今后专业生活以及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原则、规范及相应的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主性、专业认同感、专业服务意识等。

2.突出幼儿教师入职阶段的专业伦理教育

新任幼儿教师的入职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伦理的养成至关重要,是专业伦理的具体实现阶段。新任幼儿教师应在接受岗前培训后才能上岗,在培训过程中加大力度进行专业伦理教育,进一步强调专业伦理的重要性,指导幼儿教师在解决具体道德问题时履行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促使幼儿教师将专业伦理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内化为自身品质并外显到实际行动中。这些入职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教师在日后面对伦理两难问题时做出自己的判断。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幼儿教师在面对一般的伦理责任问题时通常很明确,什么该做或什么不该做。只要是具有责任心的幼儿教师,通常都会做出合理而正确的选择。但是伦理两难问题和一般的伦理问题不同,它是工作中遇到的两难抉择,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可能都有其充分的伦理道德上的理由,它需要在两个或几个相互抵触的选项中选出一个,而且做出任何一种选择都可能付出一定的代价。幼儿教师由于角色和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在保教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伦理两难问题,很多时候他们需要马上做出决断,没有时间去求助其他教师。此时,幼儿教师只有熟悉职业伦理的内涵,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恰当的伦理决策。毋庸讳言,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伦理教育能帮助其弄清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澄清有冲突的价值观,或者帮助他们排列价值观的优先顺序,使他们最终做出最优的选择。

3.注重职后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培训

职后教育是专业伦理向高水平发展的阶段。专业伦理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幼儿园在幼儿教师职后发展阶段,应结合专业伦理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注重对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培训和提升,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伦理理念与专业伦理行为的有效对接。幼儿园组织开展职后的专业伦理培训,旨在帮助幼儿教师巩固以前学到的伦理规范,进一步理解幼儿教师专业伦理、接纳幼儿教师专业伦理、适应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从而认同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提高幼儿教师伦理修养的自觉性,引导幼儿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伦理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反思中培养专业伦理自律精神,促进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行为的成熟。

(四)健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保障制度

要推进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提升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品质,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规范作用,不仅要重视《专业标准》和具体的伦理规范,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保障制度。如果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缺少对严守幼儿教师职业伦理规范者的激励机制和对不遵守伦理规范者的惩罚措施,幼儿教师职业伦理规范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美国为例,1975 年,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修改并通过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序言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负有维护最高伦理职责的重大责任。”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及其分会规定:“对违反守则任一条款的惩处为开除会籍,而这项由国家教育协会及其分会所制定的条款应于任何形式下强制执行。”这样严厉的惩罚措施目的是规范教师的行为。健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保障制度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重幼儿教师职业伦理建设的保障机制应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充分发挥职业伦理的激励作用,使幼儿教师具有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良好的自律精神。幼儿园管理者要充分信任每位教师,挖掘他们自身独特的魅力与特长,并且在充分信任每位教师的前提下,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使其能够深刻体验工作带来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体会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会幼儿园教育伦理规范的要求与精神,形成自觉遵守规范的自律行为,主动参与和配合幼儿园管理活动,激发自身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与责任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富有个性的成长。

2.加强财政投入,完善职称评定和晋升体系

一是政府要不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切实改善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幼儿教师的编制设置,维护幼儿教师的各项权利,提升其专业认同感。二是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体系,确保幼儿教师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3.建立教师专业伦理长效机制

建立幼儿教师专业伦理考核评价体系,对违反专业伦理规范的幼儿教师加以严惩,师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将师德失范的幼儿教师调离教师岗位或予以解聘;同时,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团体、教育行政督导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对违反专业伦理规范的幼儿教师的惩罚力度,促使幼儿教师自觉践行应有的伦理要求,避免和防范违反专业伦理规范的师德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团体自治

幼儿教师专业团体能够利用对其成员的资格认定、技术监督和道德评判等手段来确保其专业活动的伦理性和道德性。然而,目前我国缺乏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幼儿教师专业组织,而且幼儿教师的管理权仍完全由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控,无论是幼儿教师管理政策的制定,还是其专业发展方向、专业标准的提出,都由上述两者包办,其专业伦理在研制中也缺乏一线幼儿教师的参与,幼儿教师专业团体自治十分匮乏。

为保证专业伦理真正内化为幼儿教师的品质,必须加强幼儿教师专业团体的自治。一是弱化行政控制。国家应适时地将管理的自主权还给幼儿教师专业团体,让其切实地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材的编写中,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二是实现专业伦理规范制定民主化。应以国家的宏观政策为主导、幼儿教师专业团体为主体、社会大众特别是一线幼儿教师的建议为参考,制定出既符合国家规定,又能反映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的期待,并能切实满足幼儿教师自身发展诉求的专业伦理规范。三是制定严格合理的自治奖惩措施。对遵守伦理规范的教师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违背伦理规范的教师进行严厉的处罚,以严格的奖惩措施彰显幼儿教师团队自治的权威性,并将个体自觉和团体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伦理的自律作用。

(六)提高解决专业伦理两难问题的能力

1.伦理两难问题

伦理两难问题是指幼儿教育从业人员与工作对象之间,在伦理关系的相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责任时,幼儿教师面对各方需要很难决定“如何做出适当行为”的道德冲突。

伦理两难最早于1958 年由劳伦斯·科尔伯格使用了“道德判断访问”[18]的方法。当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面对互相抵触的专业价值观和责任时,就面临着如何做出适当行为的道德冲突,也就是伦理两难问题。而对幼儿教师来说,在保教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情况,需要在幼儿、家长、同事、社会的不同诉求中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有时是艰难的抉择,而且最后也难以满足各方的诉求,因而也就无法总是受到他人或社会的欢迎和认可。

幼儿教育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学前教育是一种有责任意识的活动,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负有教育责任,同时更应具备对保教工作的责任感,为幼儿谋取最大的利益。然而,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保育员、园长等人员的价值观不完全一致时,会优先考虑自己孩子的权益,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大公无私,这与必须以全班幼儿利益为考量的园方立场不同,因此会产生无穷的伦理两难问题。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访谈,了解到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以下一些情形。

情形一:班级里特别淘气的幼儿不守规矩还影响其他幼儿,家长很不满意,要求教师惩罚淘气的幼儿或找幼儿的家长;

情形二:班级的其他幼儿教师没有配合自己完成照顾幼儿的工作,只剩下自己照顾所有的幼儿,忙碌而疲惫,从而产生很多埋怨;

情形三:同事有时候会谈论一些关于幼儿和他们家庭之间的隐私;

情形四:班级的规模已经超出了规定,但班级里还在插入新幼儿,班级师幼比的增大使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幼儿;

情形五:幼儿的室外活动时间被其他活动占用,只能在室内做手工或观看动画片;

情形六:幼儿的游戏活动应该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幼儿园以教授幼儿拼音和数学为主;

情形七:在日常生活中,希望多做一些动手操作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但幼儿园的课程模式主要是集体教学,幼儿被束缚在小椅子上,不能乱动;(www.xing528.com)

情形八:班级里大多数幼儿的家长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好的照顾,纷纷送礼物或金钱。

2.幼儿教师专业伦理两难问题的类型

幼儿教师在必须做和禁止做的伦理困惑中做出的行为承担着伦理责任。通过以上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形来看,在幼儿教师的教育责任中,要处理好对幼儿、家庭、同事及社会的责任,这些责任及联系必然增加幼儿教师面临诸多伦理两难问题的可能性。这些问题按工作对象可分为家长、幼儿、同事及主管四种。

(1)家长方面。

价值观的差异:家长与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价值观不尽相同,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自己即使具有专业的判断力也应适度尊重家长的价值观,毕竟幼儿是在其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否则幼儿会无所适从。

教育观点的差异: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强调以幼儿为中心,教学方式比较开放。家长可能偏向传统认知,重视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将幼儿园视为小学的先修教育及才艺训练的场所,从而产生了教育观点的冲突。

幼儿行为判断及处理的差异:幼儿教育从业人员接触的幼儿多,时间长,较了解各年龄层幼儿的发展与行为特征,能够站在比较可观的立场去处理问题。而家长相比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经验稍为欠缺,因而两者间常发生冲突。所以,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必须常常对家长的要求做出必要的回应,乃至妥协。

隐私权维护的差异:幼儿教育从业人员从家长处获得一些家庭隐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但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推测出幼儿在家有被体罚的情况下,该不该将幼儿在幼儿园的不良行为告诉其家长?从幼儿的言语间得知其家长存在不当或违法行为,是否检举或劝告该家长?其他教师或家长想了解某个幼儿时,教师是否可以提供其真实资料?这些问题涉及幼儿及家庭的隐私,对幼教人员来说,的确是难以抉择的。

(2)幼儿方面。

幼儿将其家庭发生的事情告诉自己信任的教师,涉及其家长违法违纪的言行举止时,幼儿教师该如何处理?课程需要考量幼儿的兴趣,而幼儿的兴趣是玩游戏、看电视等,幼儿教师又该如何引导?此外,幼儿教师常遇到孩子在园生活时出现偏食、打人、咬人,甚至辱骂教师或其他幼儿等难题,以及幼儿个体与群体之间利益平衡的伦理两难问题。如何能给予所有幼儿同样的关爱和支持,公平地对待不同家境、不同智力水平的幼儿,是幼儿教师要面对也必须做出正确抉择的伦理难题。

(3)同事方面。

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该如何处理同事之间对处理幼儿问题时常有的不同意见或看法?当家长抱怨或责备同事的教学或行为时,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该基于何种原则劝告同事或家长?是直接说出来,还是怕破坏同事关系情谊或引起家长对自己的误会而隐忍不说?面对这些问题,由于彼此立场和观点的不同,有时候又难以分辨是非对错,因而有发生争执与冲突的可能。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可能会遇到同事有违背师德的言行、领导要求执行对幼儿不利的教育措施等伦理难题,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又该如何介入或如何应对?有一点必须明确,就是当幼儿的人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幼儿教师有责任采取必要的行动保护幼儿不受伤害,尽职尽责保护幼儿的权益。

(4)主管方面。

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发现自己的主管违反相关教育法规法律,存在虚报数据材料,提供不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服务,是该向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或举报,还是为了保住工作或避免同事之间出现矛盾或者避免被打击报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

3.伦理两难问题的解决

对于以上四方面的问题,亟须幼儿教育从业人员迅速适应并妥善处理。

美国幼教协会在期刊Young Children 中,曾刊出一些幼教伦理的问题并提出公开讨论的机会。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学者史黛芬妮·费妮(Stephanie Feeney)提出的以期协助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应对伦理两难问题的步骤。

(1)列出冲突的价值观:例如将幼儿的需要与母亲的需要之间的冲突,教师的需求与其他幼儿需求的冲突等,一项一项明确地列在纸上,能帮助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直接面对问题的核心。

(2)列出有可能解决的伦理策略:例如建立对话及沟通的渠道。

(3)坚持伦理策略的最低线——这是优秀的幼儿教育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原则,即当所有可能的策略均无法解决冲突时,就只能寻求伦理守则来解决。

4.两难问题的决策程序(图3 − 1)

解决伦理两难问题,做出符合专业伦理规范的决策,需要后天学习技能。美国学者肯尼思·基普尼斯(Kenneth Kipnis)指出:处理专业伦理中的两难问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我们既要做出痛苦的选择,又常常找不到可以提供帮助的人,还常常面对他人的反对。

图3−1 伦理两难问题的决策程序参考

(1)问题分析。在你确定遇到伦理两难问题之后,首先要弄清:问题涉及哪些人的利益?相关的每个人的诉求是什么?自己对每一方的义务是什么?在对情况进行基本的分析后,从《专业标准》中寻求指导,弄清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权衡各种价值观的优先顺序。向幼儿、家长或其他教师了解更多的实情,甚至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条文,明确自己掌握的信息是否准确并能够帮助自己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2)初步实施。在确定存在价值观的冲突后,先思考有没有办法不必做出“非输即赢”的选择就可以解决问题。若有就不需要做出艰难的抉择了。毕竟幼儿教育的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协商调解加以解决的。

(3)确定解决方案。遇到问题首先尝试协商调解这种方式。当然,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仍需在协商调解不成功的情况下做出最终的抉择,也就是必须在师德层面上相互抵触的方案中,通过对各种方案利弊的谨慎分析评估选择其一,并坚决地执行。

(4)回顾与反思。执行决策后,在关注结果的同时,也要回顾决策的过程,看看能否获得一些经验。在解决伦理两难问题后,思考这对自己所在的幼儿园或当地区域的制度是否有影响。假如在反思中发现工作中增加某项规定或制度就能够避免一些两难问题的发生,或者能够使两难问题的解决更加容易,就应该努力完善这些规章制度。

【注释】

[1]樊浩.《论语》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哲学诠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3(3):125 − 140.

[2]沈清松.伦理学理论与专业伦理教育[J].湖南大学学报,1996(4):83.

[3]刘捷.专业化:挑战21 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邵小佩.论幼儿教师专业伦理[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10):7 − 10.

[5]徐浩斌.关于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2(5):80.

[6]王成刚,袁爱玲.论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向度与路径[J].幼儿教育,2009(9):32 − 34.

[7]丽莲·凯兹.与幼儿园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廖凤瑞,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刘万海,孔美美.论当代教师专业伦理的重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3(4):29 − 31.

[9]王丽佳,洪洁.解读“教师专业伦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22 − 24.

[10]Dewey J.Outlines of a Critical Theory of Ethics[M].New York:Hillary House,1957.

[11]Eisenberg L.The Ethics of Intervention: Acting Amidst Ambiguity[J].Journal of Child Psychiatry,1975,16(2):95.

[1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赵玮,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13]王海英.“嵌入性秩序”:幼儿教师劳动价值的经济社会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40 − 46.

[14]谢湘.全球共识:将幼教全推向市场结果很糟糕[N].中国青年报,2010 − 12 − 04.

[15]郭玉霞.教育专业伦理准则初探:美国的例子[J].国民教育研究集刊(台湾),1998(6).

[16]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8]魏英敏.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职业伦理学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