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聪明应对失言技巧,化解难堪

聪明应对失言技巧,化解难堪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弥补失言的技巧我们生而在世,非大圣大贤,无法事事三思而后行,故失言失行者,可算常事也。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造成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聪明应对失言技巧,化解难堪

弥补失言的技巧

我们生而在世,非大圣大贤,无法事事三思而后行,故失言失行者,可算常事也。而失言所起的负面影响,绝不是仅仅说错话而已,更多的是它带来的不良影响。

现代社会,失言之例不乏其人,只是人物大小不同,影响不同而已。究其原因,无外是由于没有准备和过于紧张,容易导致语言逻辑混乱,形成失言;对话中只注意单向思考,也容易失言;凭感觉去说话,也常常会造成失言。

作为空姐,朱莉叶常常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尽管这样,她有时还是不免失言。

一次在航线上,朱莉叶和往常一样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热情地询问一对年轻的外籍夫妇,是否需要为他们的幼儿预备点早餐。那位男乘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国话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人奶。”

朱莉叶没有仔细听这位先生的后半句话,为进一步表示诚意,毫不犹豫地说:“那么,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请随时通知我好了。”

男乘客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说道:“这就不需要麻烦您了!”朱莉叶这才如梦初醒,羞红了脸,为自己的失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可收拾。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造成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www.xing528.com)

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提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试图给福特以改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是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属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而相比之下,里根的表现就显得很有“心机”。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漏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聪明的人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别人就弄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不去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也就不再关注和强求了。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有说话不当或做事不当的时候,发生这些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积极寻找措施来补救。这是一种最为明智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