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压力是对手,更是朋友-掌握心灵解乏术

压力是对手,更是朋友-掌握心灵解乏术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压力是对手,更是朋友虽然压力常常会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沉重和疲倦,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谈压力色变。所以,有压力不见得都是坏事,糟糕的是给自己的压力过重。倘若懂得根据自己的承载能力装卸压力,那么压力将是我们的好朋友。适度的压力是点燃生命热情所必需的,它能激发出惊人的潜力。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对健康是有害的。而当压力超出认识水平而成为一种负担时,就要及时减轻压力。

压力是对手,更是朋友-掌握心灵解乏术

压力是对手,更是朋友

虽然压力常常会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沉重和疲倦,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谈压力色变。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事物都符合辩证法的规律,都有其两面性,压力也一样。它既是心灵的敌人,更是心灵的朋友。因为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例如集中注意力、激发斗志、促进思考,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并且,你知道吗?适度压力还能帮助我们美容呢,因为它会让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年轻。

大家可能会问,压力真的有这么好?何以见得?好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那是一次远洋航行,一艘巨大的货船经受了滔天巨浪的洗礼,安全把货物送到了目的地。可是,就在众人兴高采烈的返航途中,他们遭遇了一场可怕的风暴。年轻的水手们一个个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候,航海经验丰富的船长果断地下命令:“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那些年轻的小伙子面面相觑,低声嘀咕着船长是不是疯了。因为谁都知道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这样就会使船下沉,岂不是自寻死路?可是嘀咕归嘀咕,船长的级别最高,看他严峻的脸色不像是在开玩笑,水手们只好照船长的命令去做了。

但让他们惊讶的是,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那些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是要根据船的承载能力界定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但是如果船没有承受重压,它就会如你们担心的那样,消失在海面。” 年轻的水手们这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船负重了才安全呀。

其实人也是这样,背负适当的压力,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才是最安全的。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压力效应”。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儿压力的人,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而那些负荷过重的人,却不是被风浪击倒,而是为忙碌的生活所累。所以,有压力不见得都是坏事,糟糕的是给自己的压力过重。倘若懂得根据自己的承载能力装卸压力,那么压力将是我们的好朋友。

适度的压力是点燃生命热情所必需的,它能激发出惊人的潜力。这个道理,古代的军队统帅都明白。因为一旦久居太平,马放南山,那么军队马上会变得松松垮垮,没有战斗力。如果把军队调至强敌当前的边疆,军队反而紧紧张张,战斗力增强。为什么中国历史上,那些位于边疆的“蛮夷”比中原将士更骁勇善战?生存环境的残酷和生存压力的逼迫,恐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www.xing528.com)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日本人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与压力。比如在严冬季节,日本人会让孩子接受一个小时的冷水洗浴锻炼,这不仅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耐寒能力与体质,更是为了磨炼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孩子就这样在压力中成长得更坚强更勇敢。

也许有人会说,压力会让我们身心疲惫,这时候,身体的抵抗力有可能下降,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是的,传统的观念是,为了过得健康快乐,我们必须消解压力,保持轻松的心态。但最近却有专家提出:“抗衰老的最新办法就是用适度的压力来向身体机能发起挑战。”

2005年,在伦敦举办的第二届防衰老会议上,摩尔斯•科莱兹斯博士,一位私人抗衰老医生,告诉我们:“身体开始衰老,多数是从35岁,这时自我修复机制也开始变慢。促使这个机制更好工作的办法是锻炼。同样地,你也可以通过锻炼促使你的肌肉变得更加强壮。这就是说,你必须寻找压力来促使你的身体应对衰老。”

不过,科莱兹斯博士也同时指出,并不是所有压力都有这种作用,只有那些合适类型的适度的压力才是有用的。有用的压力指的是短期的、刺激不大的、有成就感的类型。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对健康是有害的。所以,想要和压力做朋友,我们还需要分清压力的类型,寻找那些可能对我们有益的,消解那些对我们有负面影响的压力。

不管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是责任重大的管理者,适当的压力对他们都并非坏事。比如人们普遍感到的生存压力,可以变成工作的动力,开发更大的潜能,推动个人与社会向前走。当然,压力加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好的效果。人都有积极与惰性的一面,当两者较量,惰性一面即将占上风时,及时施加压力无疑效果最佳。而当压力超出认识水平而成为一种负担时,就要及时减轻压力。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压力,而是能否把握好压力的时机和分寸。倘若可以,那么压力就可以为我们所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