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口才课:成功战胜讲话心理恐惧

北大口才课:成功战胜讲话心理恐惧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孱头;不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也是正常的。结果名列榜首的竟然是“当众演讲”,名列第二的才是“死亡”。有数字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惧。天生不害怕当众讲话的人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恐惧就无法克服。当众说话,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北大口才课:成功战胜讲话心理恐惧

我认为,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正常的;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是英雄。我们平常所说的从容镇定、处变不惊,就是指的这个。不应当恐惧而恐惧者是孱头;不应当恐惧而不恐惧者也是正常的。

——季羡林(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思想家、作家

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测验,测验的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结果名列榜首的竟然是“当众演讲”,名列第二的才是“死亡”。有数字显示,有将近一半的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惧。

通常情况是,站在众人面前,口干舌燥、脸红出汗、声音发颤、语速加快、头脑一片空白……这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形象,而且还给当事人的身心带来沉重的压力和痛苦。天生不害怕当众讲话的人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恐惧就无法克服。

我国近代史上学识渊博的大学者胡适原来也不是一个很会在公众面前讲话的人。为此,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专门学了一门训练自己说话的课程

酷暑夏日的某一天,他第一次站在讲坛上讲话,会场下面听讲的人们扇着扇子,而被叫上讲坛的胡适却因为紧张,全身发冷,腿直打颤,准备好的词都忘了。他使劲地用手扶着讲台,希望借此掩饰一下内心的紧张,希望记起一些台词来。但老师为了锻炼他的胆量,竟叫人直接把讲台搬走,弄得胡适更加没了自信。

后来,在各种场合都非常会讲话的胡适先生回忆起那次经历时笑着说:“因为我光顾着想下面的讲词,也就忘了我打颤的双腿了,奇怪的是它们渐渐地也不发抖了。”

口才大师卡耐基先生对这种行为最有经验,而他克服说话的恐惧心理的经验之谈便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

一次,卡耐基参加训练班的毕业聚会,在聚会上,一个毕业生当着二百多人的面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五年前,我来到你举办示范表演的一家饭店。当我来到会场门口,就停住了。我知道只要走进房间,参加上课,早晚都得要讲演一番。我的手僵在门柄上,我害怕走进去。最后,只有转身走出了饭店。当时,我要是知道你能教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恐惧,我就不会白白错过失去的五年了。”(www.xing528.com)

卡耐基深深的被这位毕业生大胆而自信的发言所吸引,因为他不只是隔着一张桌子,而是面对着几百个人发表自己的言论,他已完全克服了当众发言的惧怕心理,他必定能借助这份已拥有的自信和勇气,处理更伟大的事情。

爱默生先生曾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这话是很对的。但无法克服畏惧,建立起自信,就无法实现更有效的说话。日常生活中任何的沟通交流都离不开毛遂自荐,大胆言论等。也只有克服了那份恐惧感,我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讲话,博得赞誉。

其实很多时候害怕当众说话的原因是不习惯于当众说话,第一次必定是最难熬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希斯洛是古罗马著名的演讲家,他第一次登台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查理士是美国的雄辩家,他初次登台时更是两个膝盖不停地抖;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面孔朝天……

也许是曾经的失败发言造成了阴影,当别人对你的语言能力或者是行为举止表现出否定态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紧张感。结果,再次面临同样的局面时,你还会畏缩不前。但越是躲避,恐惧感就越会增加。

所以,调整好心态至关重要。要时刻告诉自己,任何人都会有恐惧感,很多的演讲家、政治家,无论他们有多优秀,但最初都有怯场的经历。比如林肯,林肯初登演讲台时窘迫不已,因为恐惧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结果被轰下台去,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未尝不是最残酷的打击。但林肯却勇敢地面对现实,勤讲多练,每一次演讲的机会都勇敢去尝试,为此他的演讲水平日益提高。而后来他的总统就职演讲也被誉为最精彩的就职演讲之一。

又比如雅典著名的演讲家狄里斯。虽然他初次登台演讲前已经做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和充分的准备,但仍然遭到了失败。现实与想象的差距让他陷入极度恐惧之中,因为这场演讲下来,他语无伦次,台下的观众甚至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然而这次压倒性的失败并没使他灰心丧气,而是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讲话的胆量。他每天对着镜子发声,或者跑到海边,朝着大海呐喊,反复矫正,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被誉为“历史的雄辩家”。

当众说话,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的。有时候,即使这种恐惧感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和言辞不畅等严重情况,也大可不必绝望。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症状,很常见,只要肯多花时间,不断训练自己,就会发现这种恐惧感很快便降低到适当的程度,这时它就会成为一种动力。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被誉为“保险推销之神”的日本明治保险公司理事原一平说:“只要自己坚信是正确的,就不要顾虑太多,重要的是要有先冲过去再说的勇气,万一失败,也不至于严重到对方会要你的命的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