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大口才课:Lesson6忠言不逆耳

北大口才课:Lesson6忠言不逆耳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罢,命人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自古以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万事万物都有相对立的一面,与苦相对的便是甜,巧妙的在忠言里多放点“糖”,“忠言”自然不再“逆耳”。但倘若列宁一开始就坚持不烧,势必激怒群众。显然,这样的忠言效果就是失败的。自古直言纳谏者得领导赏识少,被冷落者多。忠言需要不逆耳的智慧,有技巧地说服对方,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想要忠言不逆耳,有几条忌讳及方式是必须要牢记的。

北大口才课:Lesson6忠言不逆耳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鲁迅(曾任北京大学讲师,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商朝比干是大家都公认的忠臣,他因为不满纣王无道,冒着灭族的危险,多次向纣王进谏。

纣王被比干批评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坚持?”

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

纣王又问:“何为大义?”

比干答道:“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

这番话让纣王勃然大怒,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罢,命人将比干的心挖了出来。

自古以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有多少的忠君爱国之士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像这种得力不讨好的事情,至今依旧很是畅行。好口才的表现绝对不是牺牲小我,却依旧无法说服别人。倘若忠言要谏,为何一定要让对方听着不舒服呢?万事万物都有相对立的一面,与苦相对的便是甜,巧妙的在忠言里多放点“糖”,“忠言”自然不再“逆耳”。

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许多农民都对沙皇非常痛恨,坚决要求烧掉沙皇住过的宫殿。不管别人做多少次工作,都置之不理,非烧不可。最后,只好由列宁亲自出面去说服他们。

列宁对农民说:“烧房子可以,在烧房子之前,让我讲几句话,可不可以?”农民说:“可以。”

列宁问道:“沙皇住的房子是谁造的?”农民说:“是我们造的”。(www.xing528.com)

列宁又问:“我们自己造的房子,不让沙皇住,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农民齐声回答:“好!”

列宁再问:“那么这房子还要不要烧呢?”农民觉得列宁讲得好,同意不烧房子了。

列宁采用的这种“温和启发式问话”方式,一步一步地瓦解了农民内心的仇恨,使他们愉快而又毫无反抗之心地接受了他的建议,最终放弃了烧房子的念头。但倘若列宁一开始就坚持不烧,势必激怒群众。他巧就巧在完全站在农民的角度,又以温和商议的口吻凡事以农民的想法为主进而深入人心,最终成功的予以说服。

打个比方说:假设你是一个团队的部门经理,在已经知道下属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把事情办砸的前提下,尽管你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下次再不能重复上次的错误了”之类的忠告。虽然你言语间有理有据,但对方也很有可能不买你的账,大有可能在心里抱怨:“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本事你自己去试试!”显然,这样的忠言效果就是失败的。

可若换种方式,你先对下属说“你已经尽力了,事没办好我也有责任”之类的安慰话语,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相信他会非常乐意接受你的忠告。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忠言顺耳更利于行。自古直言纳谏者得领导赏识少,被冷落者多。一心为工作,为他人着想,但不讲求方法,你的谏言有时也会成为伤人伤己的利器。忠言需要不逆耳的智慧,有技巧地说服对方,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想要忠言不逆耳,有几条忌讳及方式是必须要牢记的。

指责只会让人与人之间陷入恶劣的情绪之中,导致影响理智和判断力。这样的话最好以后不要再说了:“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为什么总犯同样的错误呢?”“我看你真的是无可救药啦!”

在善意地批评别人时,用这样的话开头,可能效果更加好:“这件事情你也尽力而为了,虽然结果还是出了错。”“我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可能你也不明白什么地方出了错。”真诚往往最能够打动人。

谁愿意犯错误呢?特别是当事人内心已经很自责时,他们更加需要别人的心理支持。因此,多说说这样的话,远比逆耳的建议更重要:“我想你现在可能很难受。”“抽空我们找个时间,一起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好吗?”“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做好的。”

跟什么样的人沟通,肯定要说不同的话。对长辈说的话跟晚辈不一样,男性跟女性不可能都一样,对朋友与对对手更是立场不一样,对家人与对同事考虑的问题不一样。千万不要使角色混乱,说出不合适的话,否则,谏言的效果不但达不到,还伤了和气。很多话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用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身上,就有可能闹出大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