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区域模式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区域模式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关键在于从全国的宏观角度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不同的统筹措施,研究过程中将用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法、文献综述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区域模式

(一)研究思路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各个区域都在积极研究并实施的战略举措,各区域的城乡关系现状、统筹水平都有较大的差距,应摆正不同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角色定位。本书在总结西方和亚洲地区城乡统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全域为研究范围,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探讨城乡统筹发展的模式问题,即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和不同等级行政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探讨各类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区域客观地分析城乡统筹的发展现状,明确发展目标。

从时间角度,以分析我国各地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入手,以“空间”(处于不同城乡发展阶段的区域)反映“时间”(城乡发展阶段),根据我国不同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区域,选取东部率先发展地区的北京、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地区的黑龙江、中部崛起地区的安徽和西部大开发地区的西藏为案例进行分析,概括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北京模式、黑龙江模式、安徽模式和西藏模式。另外,对我国首个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区域成渝地区进行分析,为我国其他区域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从空间角度,根据我国不同行政等级区域的省域、市域和县域,选取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为案例,概括出不同行政等级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和发展重点。省级区域以决策功能为主,规划、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地(市)区域决策与执行兼具,加强市县乡的合作,提高自身带动能力;县(市)区域主要是执行功能,增强政府服务功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模式,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改革策略。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等级区域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模式,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不同区域统筹的方向与重点。

(二)研究方法

城乡统筹模式研究的复杂性,决定了本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本研究关键在于从全国的宏观角度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不同的统筹措施,研究过程中将用到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法、文献综述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

1.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一种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使研究结构具有科学性和解释性。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国内外统计网站、统计年鉴等多种途径,收集统计数据,构建数学模型,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动态与静态定量分析。

2.归纳与演绎方法结合(www.xing528.com)

归纳分析法是在对一般事物和现象有一定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而演绎分析法则是以一般性的知识为前提,推理出对个别事物的结论。作者通过对韩国、日本等国家城乡统筹实践的研究,归纳出国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模式,并对我国各地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演绎,提炼出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模型,对我国其他区域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文献综述法

查阅中外文献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西方、亚洲国家和地区城乡统筹研究和实践的相关论文、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目前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范式,多是从不同角度的探讨和解释。本研究采用规范分析法探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模式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建立研究框架。以具体区域为案例,用实证分析法探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模式和对策等问题,借鉴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城乡统筹的发展历程、国外城乡统筹的实践经验、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差异等问题,进行概括提升,提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模型。

(三)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技术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