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都会郢,历经迁都,始终名郢

楚都会郢,历经迁都,始终名郢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国才有王,有王才有都会,楚都会当时名郢,以后数次迁都,仍名“郢”。楚建国后的郢都,据文献和考古罗列如下:纪南城一般称为纪郢。楚以纪南城为郢都,开始时间有两说:①《世本·居篇》:“武王徙郢。”楚武王熊通在位51年,是哪一年徙郢呢?熊通三十七年为公元前704年,先立王位后定都,当在公元前704年以后。此两冢应为楚顷襄王夫妻冢。

楚都会郢,历经迁都,始终名郢

80.郢都[40]

楚原居丹阳,是周成王封绎“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41]。这个丹阳的地望,自古就有多说,据宋代裴骃《集解》:

徐广曰:在南郡枝江县。括地志:归洲巴东县东南四里归故城,楚子熊绎之始国也,又熊绎墓在归州秭归县。《舆地志》云: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

古代注释不同,发展到现代,异议更多,现概括丹阳有四说:①湖北枝江县境内;②湖北秭归县境内;③河南淅川县境内;④早期楚都应在丹江流域探寻。现在,丹江水库和长江三峡水位均已提升,丹阳旧址更难寻觅。所谓都,即国都。《说文》:“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又“郢:故楚都。在南郡江陵北十里”。《释名·释州国》:“国城日都,言国之所居,人所都会也。”楚武王熊通于公元前706年(已建国35年)伐隋,“请王室尊吾号”,周室不听,于公元前704年(建国已37年)“王不加位,我自尊耳”[42]。有国才有王,有王才有都会,楚都会当时名郢,以后数次迁都,仍名“郢”。今人以为几个“郢”的地望混淆不清,在郢前加一字,如纪郢、陈郢、寿郢等。

楚建国后的郢都,据文献考古罗列如下:

(1)纪南城

一般称为纪郢。本书前已叙及,现加述为都城的时间。

楚以纪南城为郢都,开始时间有两说:①《世本·居篇》:“武王徙郢。”楚武王熊通在位51年(公元前740—前690年),是哪一年徙郢呢?细查《史记·楚世家》:熊通三十七年,周“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熊通三十七年为公元前704年,先立王位后定都,当在公元前704年以后。②因此,《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列楚始都郢为楚文王熊赀元年(公元前689年),《汉书·地理志》亦同。

楚都纪南城迁出的时间,文献无明指,一般都以为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於陈城”[43]

楚始都纪郢迟至公元前689年,至公元前278年,共411年。其间,还有几年都鄀、鄢,举其整数而言,楚都纪南城有400年。

(2)鄀郢

左传·鲁定公六年》:“今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于是乎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史记·楚世家》亦云:(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汉时为鄱阳县),楚恐,去郢,北徙都鄀”。鄀的地望,据《括地志》云:“楚昭王故城在襄州乐乡县东北三十二里,在故鄀城东五里,即楚国故昭王徙都鄀城也。”(www.xing528.com)

水经注疏》(第2399页):鄀“县南临沔津,津南有石山,上有古烽火台,县北有大城,楚昭王为吴所迫,自纪郢徙都之,即所谓鄢、鄀、卢、罗之地也”。熊会贞按《括地志》,“言故鄀城东,与此言县此异,合观之,盖在故鄀县东北五里也”。

(3)陈郢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於陈城”[44]。楚襄王迫于秦军的压力,将楚政治军事中心的国都迁于陈城,即将汉水流域的中心移至汝淮流域。陈城是陈国首都,早在公元前598年,楚庄王“杀陈夏徵舒,楚子入陈”[45],陈已成为楚附庸;公元前531年,楚“灵王城陈、蔡、不羹,三国皆赋千乘”[46]。陈城的故城在今河南淮阳县城关,楚惠王十一年(公元前478年)灭亡。这里地形险要,人烟稠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因此楚襄王迁陈的第2年,“收东地兵,得十万,复西取秦所拔我江十五邑”[47]

文献记录陈城位于河南淮阳县,在县城东南5公里的瓦房庄西,有两冢相连,状如马鞍,两冢南北长50米,东西宽70米,残存高度10余米。经发掘,南冢为“中字形墓”,设台阶5层,冢西陪葬有南北长40米的车马坑;北冢为“甲字形墓”,设台阶7层,冢西陪葬有南北长35米的车马坑。从规模上看,南冢略小于北冢。两冢墓室均为夯土板筑,平面近正方形。两冢附近还发现有30多座楚贵族墓地[48]

南北两冢被盗,仅存极少残缺器皿:①双蛇头承托器,发现于此冢车马坑盗洞中,为承弓之物,过去已在周王和汉王墓中发现过,是为王墓陪葬物。②陶大鼎。同出百座陶礼器,主要有鼎、壶、钫、、罐、殷、敦、盒、豆和高足壶等。器物组合均在2组以上。2件陶大鼎,口径竟达79厘米。③龙首铜车辕头1件,造型庄重,形象逼真。④两冢出土车31辆,马与泥马近50匹,旌旗数面。车分安车、猎车、兵车、轺车等8种。

出土器物的年代,对照其他楚器,应为战国晚期王墓。据《史记·楚世家》:“三十六年,顷襄王病,太子亡归。秋,顷襄王卒。太子熊元代立,是为考烈王。”此两冢应为楚顷襄王夫妻冢。

(4)寿郢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命曰郢”[49]。又“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反攻,诸侯兵皆败走”,楚避强秦再迁都寿县。先是考烈王十年(公元前253年)“楚迁于钜阳”[50],在钜阳仅11年,再迁寿县。

寿县也有楚王墓发现。安徽淮南市长丰县朱家集李家孤堆(原属寿县)是一座楚王墓,出土的青铜盘和鐈鼎各有铭文“熊感”。“感”即“捍”,是楚幽王姓名,再据其墓葬的形制,肯定是楚幽王墓。公元前228年,楚幽王病卒后,由其舅李园(当时是楚令尹)国葬于此。可惜,解放前盗掘3次,出土文物散失。

楚都由湖北迁安徽陈城、钜阳、寿县,历顷襄王、考烈王、幽王和负刍,历时55年而亡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