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儿童锻炼机会,让孩子更独立!

提升儿童锻炼机会,让孩子更独立!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孩子是不可能永远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父母的照顾下过一辈子的。玲玲很高兴,立即和小朋友们一起,兴高采烈地投入到了合唱队的排练中。老师反复给玲玲讲,这次合唱的机会难得,一旦退出,就再也不能参加了。太优越的生活往往使孩子缺乏锻炼,玲玲就是因为父母对她过于溺爱,替她包办一切,使她无法承受任何困难,长此以往,玲玲面对生活的艰辛一定会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毅力,被社会淘汰。

提升儿童锻炼机会,让孩子更独立!

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

孩子是不可能永远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父母的照顾下过一辈子的。如果有一天,孩子不得不离开父母,会不会自己照顾自己、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就成为孩子生活幸福与否的重要条件。国外的许多父母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以求早日为孩子的独立生活打下基础。而在国内,父母们总是担心孩子受挫折、受伤害,总想替孩子包办一切:不但是吃饭、喝水、穿衣服、叠被子、整理书包、穿鞋穿袜等生活事务一手包揽,就连洗脸、洗头、洗脚等简单的小事也一一代劳。这只会使孩子缺乏必要的锻炼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不但抑制了孩子自我服务的内在需求,也剥夺了孩子在锻炼中成长的大好机会。

【案例】

玲玲是一个很喜欢唱歌的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玲玲所在的幼儿园编排了一个庆祝儿童节的大合唱,并在大班中选了100名孩子参加,玲玲也被选中了。玲玲很高兴,立即和小朋友们一起,兴高采烈地投入到了合唱队的排练中。一开始,玲玲的劲头很足。排练回来时,老师问:“累不累?能坚持吗?”玲玲总是回答:“不累,能坚持!”可是,没过几天,玲玲就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老师问玲玲为什么不愿意去了,玲玲说:“太累了,我坚持不下去。”老师觉得很奇怪:其他的孩子们都说不累呀?于是,老师给玲玲的妈妈打了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玲玲在家里是名副其实的“公主”,什么活都不干,连最简单的吃饭、喝水也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阿姨等人帮助自己做。这样的生活使玲玲吃不得一点苦,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放弃。

老师反复给玲玲讲,这次合唱的机会难得,一旦退出,就再也不能参加了。玲玲的妈妈也帮助老师给玲玲做思想工作,可玲玲就是不愿意继续参加排练。无奈,老师只好让玲玲停止了排练。玲玲其实还是很想参加演出的,到了“六一”那天,看到小伙伴们穿着漂亮的演出服,在舞台上放声歌唱时,玲玲难过地哭了。(www.xing528.com)

太优越的生活往往使孩子缺乏锻炼,玲玲就是因为父母对她过于溺爱,替她包办一切,使她无法承受任何困难,长此以往,玲玲面对生活的艰辛一定会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毅力,被社会淘汰。

所以,不管多么爱自己的宝宝,不管有多不愿意让自己的宝宝受到伤害,父母也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条件、兴趣和能力,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在家里,父母可以从孩子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先难后易地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然后在孩子向自己求助的时候“犯点懒”,尽量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能够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和成长。

例如,吃饭时,父母可帮孩子准备好餐具,然后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可以用勺子,也可以学着使用筷子。这个过程以孩子为主,家长辅助,但不要要求孩子一下子就用得很好。也许孩子一开始做得并不好,并且很费时间,但是,这是孩子开始独立、自理生活的开始,父母最好不要帮忙或催促,要有耐心,尽量让孩子自己干。熟能生巧。孩子锻炼得多了,自然就会吃得很好了。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父母还要警惕两种错误思想:一是不闻不问,不管孩子有没有困难都放任自流,任孩子自生自灭;二是一把抓死,将孩子的一切都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正确的做法是:既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预先估计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又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两岁以后就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吃饭,3岁就可以自己刷牙、收拾玩具等。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会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