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灵王政变始掩兵赋改革,徐王陷困局,灵王出师伐吴

楚灵王政变始掩兵赋改革,徐王陷困局,灵王出师伐吴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灵王以政变始掩在康王和屈建支持下推行的兵赋改革,触犯了一些权贵。康王和屈建相继去世,掩仍为司马,但已孤立无援。公子围改名虔,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灵王要伍举跟在他身边,随时指点,以免出错。无论如何,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使灵王得到了空前的满足。徐王之母为吴人,灵王以为徐王必定从吴而背楚;竟在申之会上拘留了徐王。是年冬,灵王率与会诸国之兵伐吴,出师之名是七年以前吴国收容了齐国的叛臣庆封。

楚灵王政变始掩兵赋改革,徐王陷困局,灵王出师伐吴

第一节 灵王以政变始

掩在康王和屈建支持下推行的兵赋改革,触犯了一些权贵。康王和屈建相继去世,掩仍为司马,但已孤立无援。公元前543年——郏敖二年,令尹公子围擅自杀死掩,并侵吞了掩的家产。令尹如此独断专行,对郏敖是不祥之兆,但郏敖可能还浑然不觉。《左传·襄公三十年》记芋尹申无宇称赞掩是“善人”,并说:“善人,国之主也。”

郑国的执政大夫良霄(伯有)与子晳、子皮等不和,喜酗酒,好奢靡。良霄模仿楚宫,造了一个地下乐室,常常彻夜在其中饮酒、击钟,是年,子晳攻杀良霄。经子皮推荐,子产(公孙侨、公孙成子)继为执政大夫。

楚宫的壮丽,使来访的北方诸侯为之心动。鲁襄公对楚宫尤为醉心,他在都城里仿造了一座小型的楚宫。公元前542年春,这座楚宫落成,鲁襄公随即住了进去。同年夏,鲁襄公死在楚宫中。

公元前541年——郏敖四年,春,公子围纳郑国丰氏女为夫人,亲自去迎娶。随行甲士甚多,所携兵器甚精,将入郑都时,郑人指责他包藏祸心。无奈,公子围命随行甲士倒悬箭囊,以示囊中无箭,郑人才让他和随从入城。迎亲成礼之后,公子围到虢邑(在今河南郑州北)参加诸侯的盟会,盛装一如国君,由两名卫士执戈前导也一如国君。对此,诸侯的随从大夫颇有微辞。蔡国的子家替公子围辩解说,公子围早就住在楚王的蒲宫里了,现在用楚王的仪仗不算过分。太宰伯州犂为公于围掩饰说,公子围的仪仗不是自己要置办的,是楚王借给他的。这些浮辞,都只能是欲盖弥彰。

公子围认为伯州犂同他貌合神离,伍举对他则忠贞不贰。是年秋,公子围命其弟宫厩尹子晳(公子黑肱)到北部边境去督办筑城事宜,命伯州犂相助,这是有意把他们打发到远离郢都的地方去。是年冬,公子围到郑国去聘问,命伍举为副使。未出国境,获悉郏敖病重,公子围把使命交伍举代理,自己立即赶回郢都。趁着探望郏敖病情的机会,公子围缢杀了郏敖,还杀死了郏敖的两个儿子。这场血腥的政变发生之后,公子围弟子干(公子比)奔晋避祸,子晳奔郑避祸,伯州犂被公子围派人刺杀。

楚使到郑国告丧时,伍举正在郑国。《左传·昭公元年》记伍举问楚使,如郑人问到楚国嗣君为谁,何以应答?楚使说可答以“寡大夫围”,伍举认为措辞宜含蓄,让楚使改答“共王之子围为长”。

公子围改名虔,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以罢(子荡)为令尹,以启强为太宰。

公子围的政变蓄谋已久,据《左传·昭公十三年》所记,先是,他曾卜为王,不吉,大怒,扔掉龟甲,咒骂苍天,大声叫道,连这小小的天下都不肯给我,我一定要自己去夺取天下!杀郏敖后,他如愿以偿了。

灵王初即位时,晋有贤臣叔向(羊舌肸),郑有贤臣子产,齐有贤臣晏婴,北方比较安宁。

叔向和子产又是对手,又是朋友。《吕氏春秋·求人》记录的一则故事说:“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当时在国间交往中流行断章赋诗,借助于众所周知的诗句,以比喻或象征等手法,委婉而明确地把信息传达给对方。上引诗句出自《郑风·褰裳》,子产以人际的恋情喻国间的交谊,又有和好的诚意,又有对抗的决心。明智如叔向,当然能心领神会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晏婴字平仲,是齐国的一位大政治家兼大思想家,后人多称之为“晏子”。其才器可与管子媲美,《史记》有《管晏列传》。相传晏子到过楚国,此事于史无据,可能出于晏子门徒及其后学的想象,用以渲染晏子的伶牙俐齿。《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云:“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邪?’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同书同篇又云:“晏子将至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此类故事令人发噱,姑妄听之可也。

对楚人来说,国间形势比较严峻,要想在中原争城夺地已近乎空想了。(www.xing528.com)

灵王初即位,就剥夺了掩族人居的赏田。他可以处死成功的改革家,然而无法抹杀改革家的成功。

郑国对公子围毫无好感,迟迟不派使者到楚国去祝贺新王即位。公元前539年——灵王二年,多次责问郑国何以如此。郑国无奈,先派使者向晋国说明原委,得到了晋国的谅解。然后,子产陪同郑简公访问楚国,祝贺灵王即位。时已岁暮,灵王邀郑简公到“江南之梦”去打猎。所谓“江南之梦”,应在今湖北潜江一带。[1]

其明年春,许悼公访问楚国,灵王兴致更高了,又请郑简公、许悼公同他一起到“江南之梦”去打猎。灵王讲排场,爱虚荣,派伍举出访,邀诸侯到楚国相会。是年夏,灵王与郑、陈、蔡、许、徐、滕、顿、胡[2]、沈[3]、小邾诸国的国君和宋太子以及淮夷的君长会于申县。晋、齐两个大国不到会,鲁、卫两国的国君称病也不到会,曹、邾两国的国君则以本国有难为借口而逃会。伍举叮嘱灵王对诸侯要以礼相待,灵王不知如何是好,问宋国的向戌和郑国的子产。向戌介绍了大国国君会见小国国君的礼,计有六仪;子产介绍了小国国君会见大国国君的礼,也有六仪。灵王要伍举跟在他身边,随时指点,以免出错。伍举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六仪,实难置喙。无论如何,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使灵王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徐王之母为吴人,灵王以为徐王必定从吴而背楚;竟在申之会上拘留了徐王。是年冬,灵王率与会诸国之兵伐吴,出师之名是七年以前吴国收容了齐国的叛臣庆封。庆封奔吴国后颇受优待,娶吴王女为夫人,受朱方县(在今江苏镇江南)为封邑,聚族而居,富甲一方。灵王带着多国联军攻破了朱方,俘获了庆封,杀死了庆封的族人。他派人把斧钺绑在庆封的背上,拉着庆封到各国的兵营前面去示众,要庆封自己高声喊叫,不要像我庆封那样犯弑君之罪!庆封横了心,大呼,不要像楚共王的庶子围那样弑君而自立为王!灵王大窘,急忙下令处死了庆封。

归途中,楚师讨伐了似乎不大恭顺的赖国。赖君绑着手,衔着璧,其臣赤膊抬着棺材,向灵王请罪。灵王不知所措,问伍举,伍举说,先君成王讨伐许国也这样,成王亲自为许君松绑,接受他献上的璧,烧掉他带来的棺材。灵王照着先王的遗规受降如仪,他本来是要把赖国灭掉的,这时不便公然灭人之国,乃下令把赖国的公族迁到郢都附近的鄢邑。

楚师刚回国,吴师就来报复了。沈尹射领兵拒吴,在夏讷(在今西淝河入淮水处)附近与吴师周旋,同时,楚人在钟离、巢、州来等邑筑城。不巧,这些地方入冬多雨,城没有筑起来。

公元前537年——灵王四年,春,莫敖屈申被杀,据说罪名是可能与吴人暗通。

屈生继为莫敖,受命随令尹罢到晋国去迎亲。晋国以韩起(韩宜子)和叔向为送亲使,晋平公亲自送女出境,郑简公在途中迎送。这个盛大的迎亲送亲行列到了郢都,官方竟没有郊迎,灵王居然还对大夫说,晋人是我们的仇敌,我要派韩起做大阍,派叔向做司宫,让晋人受辱。众大夫默不作声,唯独太宰启强进谏道,假如我们有备,晋人无备,那样未尝不可;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无备,晋人有备。况且,我们无礼,晋人有礼。真要那样做,晋人一打来,我们就要做晋人的俘虏了。灵王以为太宰言之成理,改变初衷,决定以正规礼节接待送亲使。

是年冬,灵王召陈、蔡、许、顿、沈、徐、越诸国之兵随同楚师伐吴。越人是初次与楚人合兵,其大夫常寿过领兵在琐邑(在今安徽霍邱东),与楚师会合。启强所部冒进,败于鹊岸(在今安徽无为南)。吴师部署周密,楚师无隙可乘。灵王在坻箕之山(在今安徽巢湖南)举行了阅兵仪式,然后班师,把前来犒师请和的吴公子蹶由作为人质带回郢都去了。越大夫常寿过为灵王所辱,原因可能是军纪不严。

公元前536年——灵王五年,夏,幼弟公子弃疾奉命到晋国去报聘。途经郑国,郑简公率众卿出城迎送。公子弃疾表示愧不敢当,经郑国君臣执意相邀,才像朝见楚王那样拜见郑简公。公子弃疾献给郑简公乘马八匹,献给郑上卿乘马六匹,献给郑亚卿乘马四匹,献给郑下卿乘马两匹。下令随行人等不得割草、打柴、伐木、拆房,不得损坏庄稼,不得强求所需。其违纪者,有官免职,无官降等。由晋返楚再次途经郑国时也如此,秋毫无犯。公子弃疾的谦恭与当初公子围的倨傲,成为鲜明的对比。

是年秋,徐公子仪楚到楚国访问,灵王以徐亲吴为由,软禁了仪楚。不料,仪楚逃回徐国,灵王命大夫泄率偏师伐徐。吴救徐,灵王又派令尹罢率主力伐吴。吴师在房钟(在今安徽蒙城西南)击败楚师,罢诿过于泄,擅自把泄处死。

灵王就这么折腾了五年,主盟则大国置若罔闻而小国苦于趋附,用兵则得失相当,待人处事则喜逞意气而不守信义,这都是对外的。还有对内的,那就是大兴土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