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欲求不满:抑制的有效策略

欲求不满:抑制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抑制的功用,即在于阻止复杂理性不赞同的生命冲动直接进入意识领域,以安定自身,维持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慎求无咎。因而,抑制不仅力图使复杂理性所反对的生命冲动迟延得到直接满足,而且,使之可能完全不能得到这种满足。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复杂理性的抑制,而被迫退回到心理结构的底层,因而,不能冲出潜意识、不能浸入意识,并不意味着消失。这种状态,我们就称之为欲求不满。

欲求不满:抑制的有效策略

抑制,是复杂理性继决断之后所采取的更高一级的方式。

所谓抑制,也就是将生命冲动寻求直接快乐的要求从心理的个体清醒的意识中排斥出去。

例如,一个女孩子,在百货公司选购一件衣服,衣服本身的质料款式她都甚觉满意,只因数位服务员过分殷勤,使她觉得自由受到了威胁,结果,她拒绝了这份交易,此种心理反感,即是抑制发生作用的一个表现例子;

又如,深更半夜听见邻居家有女人哭声,因很难断定是强盗抢劫,还是夫妻打架,在此种情境下,邻人既少趋前探问,也少电话报警,尽管事实上很多危机事件就是在此种情境下,因无人救助而形成严重后果,则是抑制发生作用的另一个表现例子;

再如,某公司职员被解雇,先是对老板愤恨,后因无法报复反而将情绪转向自己,恨自己缺乏人缘,恨自己过于老实,恨自己能力不够,无疑是抑制发生作用的又一个表现例子;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应邀到某地讲学,原先准备的主题讲完之后,台下有位听众感到不过瘾,请他再讲一讲对某个敏感问题的看法,这位经济学家“口欲言而嗫嚅”,最后,竟说出一句后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个问题……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这,同样是抑制发生作用的突出例子;

看看现实生活这样一幕:某街巷头,一个出售劣质皮包的卖包人在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猎物,每只几元钱的皮包,他,竟能卖到几十元乃至百元,他的推销“艺术”十分独特:先在一个待卖的提包夹层中放入一张百元大钞,而后,将此提包放入大堆中,下一步就是引人看包了,当看包人过来时,卖包人好像极随便的样子,摸起那个放入现金的提包,让看包人看货色如何,实际上让看包人看到内藏的百元钞票,这一招果然灵验,一位姑娘本来是随便翻看一下而已,看到包中钞票后,就若无其事地马上还价,很快便以80元的价格成交,付款后拿包走出不远,卖包人追了上来:这位小姐,我刚才卖包的钱可能忘在这包里了,边说边拉开提包,取走了钞票,买提包的人若因此退包,只能证明自己是一个品行丑陋的贪便宜者,结果,只好顾及脸面,暗暗叫苦,自认倒霉,悻悻而去,更是抑制发生作用的典型。

抑制,常常使得心理的个体表现出好象根本就没有那些生命冲动的欲望似的。

抑制,是代表复杂理性的。(www.xing528.com)

抑制的功用,即在于阻止复杂理性不赞同的生命冲动直接进入意识领域,以安定自身,维持个体自身意象格局居中守正,慎求无咎。

因而,抑制不仅力图使复杂理性所反对的生命冲动迟延得到直接满足,而且,使之可能完全不能得到这种满足。

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复杂理性的抑制,而被迫退回到心理结构的底层,因而,不能冲出潜意识、不能浸入意识,并不意味着消失。

相反,这种在潜意识内潜伏的强烈的本能冲动,尽管其心理能量一般地被严密地加以控制,也总是以它永恒的冲动力和渗透力在时刻伺机寻找发泄的途径。

否则,如果被围困在生命冲动之中的心理能量不能尽快地得以渲泄出来,心理的个体就不可能经常达到某种心理状态的暂时平衡。

这种在常态时不能进行到底,寻求直接快乐的要求未能够如愿以偿的本能冲动,总是使得心理的个体内部心理结构处于一种不平衡的、过分紧张的、焦躁不安的意识上的混乱状态。

这种状态,我们就称之为欲求不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