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字八法:圆与方的书法艺术讲义

永字八法:圆与方的书法艺术讲义

时间:2024-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五)圆与方本编从“一画”讲起,说明它是一个看似最“简单”最“普通”的、不值一提的“横道道”,实际却是文化源头、先民智慧的最伟大的“觉醒”与创造。横竖二线相交,成九十度角。“石”字呢,“厂”(岩也)下一“口”,那口本是个“扁圆体”,与“方”无涉。……同样为世人所不曾思考,不加理解——更不能赏玩方笔的艺术美。报刊主持这方面版面的人士的“口味”也是个“关卡”。

永字八法:圆与方的书法艺术讲义

(二十五)圆与方

本编从“一画”讲起,说明它是一个看似最“简单”最“普通”的、不值一提的“横道道”,实际却是文化源头、先民智慧的最伟大的“觉醒”与创造。此理为世俗常人所忽视,以为“何足道”也。如今拟将本篇收束时,再提出一个同样伟大而为人忽视的命题,即“方”的创造。

“方”之创始比圆要困难得多。它肇始应晚于圆者很久。

先民“仰观俯察”而造字之先,必须创造出“线”来才行;而俯仰观察的收获就是见天穹而学画——创了一个弧线和“地平”的直线。弧是圆的一“段”,造字时,“日”就是画个圆,内含一“点”。这已为小学生尽知。直线就是“一画”,不再重讲。

“直线”先横后竖,组织于曲弯的弧线之间,构成了篆字。可是写篆字的时代人们还“不会”画个“方”。

“方”是什么?横竖二线相交,成九十度角(或略有出入也仍为方,尽管不是“正方”)。那么你看看:篆字里可出现过一个“九十度角”?

没有。那时的“口”字是上面一“横”,下面一曲“兜”起来。“石”字呢,“厂”(岩也)下一“口”,那口本是个“扁圆体”,与“方”无涉。……

这就表明:“方”在大自然“造化”中是看不到的,无从启发与摹拟。所以,创造这个“方”,是个大智慧,意义十分伟大。而书法开始会运用它,却是从汉隶书才兴起的。

这不过是讲结体的事,并不难讲难懂——难的是要怎么才让人明白汉隶书不但“体方”,而且“笔方”!

笔之方,又是一大创造。同样为世人(包括许多写毛笔字的人)所不曾思考,不加理解——更不能赏玩方笔的艺术美

这是书法书学的一大关纽。(www.xing528.com)

然则,“方”之笔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方笔的“秘诀”正是打破“中锋”写篆法,而创出运用“侧锋”的美妙结果。

此理若明,书法“坐进千里”(张怀瓘语)。此理不明,就必须会死守一个“中锋”法,写出满纸的“圆乎乎”“肉酣酣”的“篆笔楷书(包括行书)”来。

时下这种字很盛行,全无“明利媚好”之美。令人看了“闷气”得难受。

此种用笔由颜体为始。到清代,如何绍基,是典型的“中锋”大家,专写“圆笔”行草,通篇的字都在那儿“转圈圈”。

审美眼光不同。有人很喜欢这种字,一心摹仿。所以,讲讲“方”的可贵,或不为多余吧?

我也惟恐此为一己之见,便有意“调查”,问一些青少年:你们喜欢哪种笔画——明快秀丽的?还是圆曲粗野的?他们有的说自己没有判断力;有的却很决断不含混地说:喜欢秀气文雅式的字,不喜欢粗杠子,也不喜欢“肉虫子”式的字——一点味道也没有。

其言可引人深思。

书风也反映一个时期(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化知识界的精神状态。打开报刊,满目所见,书画艺林,一派“浊气”占主要地位和比重。粗浊、浮躁,无真功而一味剑拔弩张地“鼓弩作势”,加上有意以“革新”之美名画些光怪陆离的“画”,便以为这是书道的“进化”“发展”。报刊主持这方面版面的人士的“口味”也是个“关卡”。“电脑字”正在大比赛,看谁最丑怪、最破坏汉字书法之美……

这一切,让学童自幼耳濡目染,以为“正途”,是个长久之计吗?切盼有人关怀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