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仲以诚劝桓公,化解战争危机

管仲以诚劝桓公,化解战争危机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仲以诚劝桓公管仲,名夷吾,谥曰“敬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史称管子。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齐桓公讨伐鲁国,鲁国人不敢轻率迎战,在距离都城五十里的地方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像齐的附庸大臣那样来臣服于齐国,桓公答应了。在这起突发性事件中,管仲可以说能因势利导,虽说前面有所失,后来却终有所得。

管仲以诚劝桓公,化解战争危机

管仲 以诚劝桓公

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名夷吾,谥曰“敬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庭生活贫困,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来他从军来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齐桓公讨伐鲁国,鲁国人不敢轻率迎战,在距离都城五十里的地方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像齐的附庸大臣那样来臣服于齐国,桓公答应了。曹刿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了又死呢,还是愿意生了又生?”庄公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曹刿说:“您如果按照我的话去做,国土必定会很广大,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了又生;不按照我说的话去做,国家必定灭亡,自身必然遭到屈辱,这就是死了又死。”庄公说:“我愿意依照你说的去做。”

第二天将要盟会时,庄公与曹刿都怀揣着剑登上土坛。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剑来指着自己,说:“鲁国都城离边境几百里,如今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反正也没有生路了,同样是死,不如让我死在您面前。”管仲、鲍叔牙见状就要冲上去,曹刿手按着剑挡在两阶之间说:“现在两国君主要私下商量一番,谁也不许上去!”庄公说:“我希望在汶水封土为界,不能满足我的要求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桓公说:“这是用土地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保卫领土,您还是答应了吧!”于是齐恒公终于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跟鲁国订立了盟约。

桓公回国以后越想越生气,决定不还给鲁国土地,管仲说:“这样做不行,人家只是要劫持您,不是要订立盟约,可是您不知道,这不能叫做聪明;面临危难却不能听任人家胁迫,这不能叫做勇敢;答应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叫做诚信。还给人家土地,虽说失去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四百里土地换来的是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的诚信,这用什么才能换来呢。”

——《孟子·离娄上》(www.xing528.com)

▶妙语点睛

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并且天下都能对他言听计从,可以说这都是他的信用至上起了决定作用。在这起突发性事件中,管仲可以说能因势利导,虽说前面有所失,后来却终有所得。

▶警世良言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已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   ——《吕氏春秋·贵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