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国军事史:管仲与齐桓公的成就

齐国军事史:管仲与齐桓公的成就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齐桓公与管仲两位杰出人物之间在军事领域的默契配合,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罕见的成功范例。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取得春秋首霸的地位,与他本人具有较高的军事修养是分不开的。齐桓公的军事修养也体现在他思想解放、注重改革方面。齐桓公与管仲、隰朋等率领齐国军队毅然单独远征山戎。经过这次军事行动,齐桓公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齐国军事史:管仲与齐桓公的成就

(一)管仲及其早期从军经历

管仲(约前730?—前645),名夷吾,字仲,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管仲年轻的时候迫于生计,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并同好朋友鲍叔牙一起从过军、打过仗。后来管仲曾回忆说:“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34]通过在战争实践中的艰苦磨炼和对军事理论的长期钻研,管仲对战争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思考,逐渐形成了一套既与齐国悠久的兵学传统相吻合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军事思想

在齐襄公统治末年,由于齐国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鲍叔牙和公子小白一起出奔到莒国,管仲等人则和公子纠一起出奔到鲁国,这时管仲已当上了公子纠的“傅”[35]。后来,当齐襄公和自立为齐君的公孙无知先后被杀、齐国出现权力真空时,为了使公子纠能回国争夺君位,他又率兵在路上拦截也是为了争夺君位从莒国返齐的公子小白。史载,管仲在这次冲突中曾亲自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36],可见他当时不仅富有谋略、善用兵法,而且也是一位能临阵对敌、勇冠三军的将领。

公子小白在齐国的这场君位争夺中最终取胜,即位为齐桓公。但管仲不仅没有被杀掉,反而在其挚友鲍叔牙的力荐下“任政相齐”[37],得到重用。从此,管仲的卓越军事才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二)齐桓公对管仲的任用及其本人的军事修养

过去,人们在研究齐国的军事发展史时,较多地注意到管仲的贡献,而对齐桓公的作用则重视不够。其实,齐桓公不仅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贤君,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军事家。他在位期间,齐国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诸方面发展很快,在军事上也建树颇多,实力大增,是太公建国以来最为辉煌和强盛的时代,堪称第二个里程碑。而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与齐桓公对管仲等贤臣的知人善任和他本身具有较高的军事修养分不开的。

齐桓公与管仲两位杰出人物之间在军事领域的默契配合,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罕见的成功范例。如前所述,管仲曾经是齐桓公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公子纠的得力助手,本应被处死,但齐桓公以振兴齐国的大业为重,从爱惜人才的角度出发,将管仲释放并“厚礼以为大夫”[38],委以军国重任。其中虽有贤臣鲍叔牙的无私举荐之功,但如果没有齐桓公本人的深谋远虑、知人善任,管仲也断然难以由一个桎梏在身的阶下囚而破格当上齐国之相。

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齐桓公始终与管仲保持着比较融洽的君臣关系,并且基本上做到了用人不疑、言听计从,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很不容易的。正是在齐桓公的信任和支持下,管仲等人的军事才能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齐国在军事体制的改革和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空前的进步。如果说管仲在军事理论构建和军事文献著述上有更多的贡献,那么齐桓公则在实际战争的指挥与决策中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他们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恰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所以,即使从对齐国军事发展所做贡献的角度来讲,齐桓公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与管仲匹配的合作者。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取得春秋首霸的地位,与他本人具有较高的军事修养是分不开的。这首先体现在他对军事人才的尊重和任用上。例如,当管仲从鲁国被作为囚犯解送回齐国时,齐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39],其对人才的渴求之情溢于言表。齐桓公在位期间,齐国既有管仲、鲍叔牙、高傒这样的谋略家,也有隰朋、王子城父、宾须无这样的指挥家,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云集,军事人才辈出。试想,齐桓公如果不能礼贤下士,不善于鉴别和使用人才,当时的齐国怎么可能涌现出如此多的军事家并各展其能呢?

齐桓公的军事修养也体现在他思想解放、注重改革方面。桓公在位期间,不仅支持管仲等人在齐国进行以“作内政而寄军令”为核心的一系列军政改革,而且当各乡官吏来朝见时,他总是拨冗接见,“君亲问焉”“又问焉”“桓公亲见之,遂使役官”“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选其官之贤者而复用之”,[40]亲自主持军政改革的大业。

齐桓公的军事修养还体现在他的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上。有一个典型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鲁庄公十三年(前681年)冬天,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时,鲁将曹沫手持匕首劫持齐桓公,迫使桓公答应归还在几次战争中占领的鲁国土地。事后,齐桓公打算毁约,管仲劝他:

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41]

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意见,把占领的土地归还了鲁国。由此,齐桓公在各诸侯国中树立了威望,为首霸天下奠定了基础。

(三)桓管时代齐国主要军事活动和春秋首霸地位的取得

1.迫使邻国就范

齐桓公即位之初,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使鲁、宋、郑、卫等周边国家就范。这一目标的实现开始并不顺利。公元前684年春,齐国军队在长勺被鲁国军队打败。同年六月,齐、宋联军攻打鲁国,又被鲁公子偃用计击败。在军事失利的同时,齐国与一些国家建立起来的联盟关系也随着形势的变化变得分合不定,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局面。(www.xing528.com)

在这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齐桓公、管仲等人表现出了政治家、军事家的雄伟气魄和卓越智慧,积极设法使齐国尽快从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他们在稳定内部的同时,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运用巧妙的外交手段,根据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处理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各种问题。经过一番努力,先后与宋、鲁、郑、陈、卫等国进行了会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和威信。[42]

2.帮助燕国击戎

在同周边邻国相继建立起联盟关系之后,齐国君臣便开始进行他们第二阶段的争霸活动,其特征是把军事行动的重点放在了抗击北方山戎等少数民族的进攻上。

据记载,燕国曾因多次遭到山戎的进攻而向齐国请求援救。齐桓公约请鲁国共同出兵击戎,但鲁庄公临期按兵不动。齐桓公与管仲、隰朋等率领齐国军队毅然单独远征山戎。齐军斗志旺盛,君臣上下一心,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与山戎作战的胜利,“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43]。燕庄公为了感谢齐国的援助,“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44]。经过这次军事行动,齐桓公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此后,齐国还曾派军队救邢存卫:

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男女不淫,牛马选具。狄人攻卫,卫人出庐于曹,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无育,桓公与之系马三百。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非为己动也,是故诸侯归之。[45]

齐桓公的威望进一步提高了。

3.遏制楚国北进

进入春秋以后,楚国的势力发展很快,齐桓公在位时,楚国已成为齐国军事上的劲敌。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必将对齐国的霸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齐桓公君臣在北方基本安定之后,便将主要的军事力量用于遏制楚国势力北进。

公元前666年,楚国军队伐郑,被齐、鲁、宋三国联军击退。此后若干年间,楚国势力继续向北发展,并且与以齐国为首的中原诸国之间不断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在楚国的军事压力下,一些与楚国邻近的中小诸侯国经常动摇于齐、楚两股势力之间。根据这种形势,齐国君臣下决心在军事上与楚国进行正面对抗。经过一番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三十年),齐国联合了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组成联军,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大举南征,在先期击溃楚国的盟友蔡国军队后,“遂伐楚,次于陉”[46]楚成王一面急派军队与多国联军相拒,一面派使者前往交涉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47]管仲出面责问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48]楚使承认包茅不入不对,答应今后保证供给,但对昭王南征不复不肯承担罪责。双方对峙至夏天,楚王又派屈完为使来到联军驻地。齐桓公把联军列成阵势,和屈完一起乘车观看,以向他展示严整的军容和强大的实力。桓公对屈完威胁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49]屈完的回答却也不卑不亢:“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50]在彼此都有所顾忌的情况下,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同楚国最终达成了妥协,在召陵(今河南漯河郾城区东),“屈完及诸侯盟”[51]。楚国表示愿意作出两项让步,即恢复纳贡和加入齐桓公为首的联盟。订盟之后,齐国为首的联军就主动脱离了与楚国军队的接触,撤军北归了。经过这次军事行动,楚国的军事实力虽然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削弱,但是齐国毕竟通过施加军事压力,在与楚国的较量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并获得了舆论上的胜利,从而成功地维护了其盟主的地位,赢得了中原各诸侯国的信服,暂时遏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

有学者曾认为齐桓公过早订盟撤军,失之于软弱。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双方都愿意接受的。齐桓公君臣深知,楚国的实力也很强大,况且楚军利用地利之便,依险固守,以逸待劳。联军人数虽多,却未必完全一心,一旦打起来,并无必胜的绝对把握。而且当时齐、楚两国间并不接壤,直接利害关系毕竟有限,假如不顾一切地血战一场,即使能战胜楚国,也必然两败俱伤,损失很大,对齐国完成称霸大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认为,齐桓公、管仲等人所采取的保持威慑力量、不战而使楚国屈服的策略,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看都是完全正确的。

4.利用尊王的口号称霸诸侯

齐桓公在为建立和巩固霸业而采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始终巧妙地以尊崇周王为旗号,这样可以依靠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有效地打击其潜在的争霸对手。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齐国军队单独或联合别国军队一起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以周王室代言人的身份讨伐了不少所谓对周天子不恭的诸侯,也平定了许多诸侯国内及国与国之间的动乱、纷争[52],维护了周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齐国军队还参与了周王室的内部事务。如周惠王死后,齐桓公率各国诸侯共同奉其子周襄王即位,使其正统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齐桓公还曾派管仲、隰朋带领齐国军队调解周与戎的争端,直接为王室效力。为了表彰齐相管仲等人的功勋,周襄王甚至想以上卿之礼款待他。[53]总之,在尊王争霸方面,齐桓公君臣是春秋时期最为成功的典范。

其实,尊王同前面谈到的“攘夷”一样,只是齐桓公在向春秋首霸、“一匡天下”目标迈进时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尊王只是手段,争霸才是目的。我们稍加分析即不难发现,在齐桓公以尊王为名进行的历次军事行动中,本国的利益实际上始终被放在首位,而其结果也无一例外地是齐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其影响不断得到加强,这正是齐桓公和管仲作为军事谋略家的高明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