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骆宾王结局之谜,初唐四杰之最传奇

骆宾王结局之谜,初唐四杰之最传奇

时间:2024-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骆宾王结局之谜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年辈最高、阅历最广、最富于才情和传奇色彩的不平凡的人物。尽管骆宾王在檄文结尾气势磅礴地提出:“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因为骆宾王本非首犯,不在“传首”之列,杀与未杀,不在必然。这个说法,必是经过认真调查,并含有官方认可的意味,所以《新唐书·骆宾王传》则说:“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骆宾王结局之谜,初唐四杰之最传奇

骆宾王结局之谜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年辈最高、阅历最广、最富于才情和传奇色彩的不平凡的人物。

他天资聪颖,7岁就能作诗。有一次他漫步池边,有人指着池里的群鹅要他赋诗,他随口吟道: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他的才华为他赢得了早到的声誉,人们称他为“神童”。

但是,这位神童的生活道路却是异常坎坷的。

他少年丧父,一生书剑飘零、沉沦下僚,最高的官位不过是侍御史,然而只几个月就被以“贪赃”的罪名投入了监狱。他在《在狱咏蝉》诗中自嗟自怨: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余心?

不久遇赦,又被降为临海县丞,但他高洁的志趣无法与琐屑的俗务调和,终于“怏怏失志,弃官而去”。

扬州,他遇到了徐敬业。使武则天动容的檄文,这正是一个多事之秋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去世。武后有四个儿子,太子李弘传说被武后毒死;二子李贤被废,放逐到巴州,也被武后逼令自杀;三子李显以太子身份即位,是为中宗,然而不到两月,李显又被废弃,贬为庐陵王;改立第四子李旦,是为睿宗,大权却完全掌握在武后手里。她残酷地歼剿李唐宗室和元老旧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称帝。

万马齐喑,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就是这个徐敬业。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元勋徐眅(赐姓李)的孙子,袭封英国公。他来到扬州,联络了出使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人,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讨武武装起义,骆宾王出任艺文令,写下了气吞山河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文章开篇写道:

“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

——武后读着,露出了鄙夷的神情。因为,宣丑揭秘,本是檄文的老套。文章接着写道:

“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正好道破了武后的心思,她会心地微笑了。随着文章的发展:

“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子。”这真真假假的指摘,就像一道道无形的霹雳在武后心中震响,她动容了。待她读到: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

她不禁变色了,忙问:“作者是谁?”左右回答说:“骆宾王。”她慨叹地说:“有这样的人才,却使他流落不遇,这是宰相的过错啊!”

尽管骆宾王在檄文结尾气势磅礴地提出: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然而,在武后派来的30万大军凌厉的攻势面前,徐敬业的“义军”瞬息间土崩瓦解,骆宾王也就不知所终了。

自杀被杀还是逃逸

关于骆宾王兵败后的下落,一般有三种说法:(www.xing528.com)

一是被杀。《旧唐书·骆宾王传》说:“敬业败,伏诛。”《资治通鉴》也说,光宅元年十一月,“敬业大败……至海陵界,阻风,其将王那相斩敬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这一说法,曾为当时的人所认可。与骆宾王素有世家之谊的宋之问在《祭杜审言学士文》中写及王、杨、卢、骆时说:“王也才参卿于西陕,杨也终远宰于东吴,卢则其栖山而卧疾,骆则不能保族而全躯。”由此看来,骆宾王不只自己身死,而且累及家族了。

二是投水自杀。唐人张?《朝野佥载》说:“骆宾王《帝京篇》曰:‘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后与徐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此其谶也。”张?举进士于公元670年,是当时人,谶语虽系迷信,但记载的肯定是当时的传闻。

三是逃逸,不知所终。这一说法虽是含糊,倒可能是真实的。因为骆宾王本非首犯,不在“传首”之列,杀与未杀,不在必然。《考异》引《唐纪》则不载骆宾王被杀,只说“余党赴水死”,这虽然与《朝野佥载》的“投江水而死”暗合,但“余党”之说,比较含混,“赴水”之后,死与未死也非必然。

20多年后,唐中宗降旨搜访骆宾王诗文,郗云卿为《骆宾王文集》作序时说:“文明中,与嗣业于广陵共谋起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郗云卿是奉旨行事,成集后肯定要进呈御览。这个说法,必是经过认真调查,并含有官方认可的意味,所以《新唐书·骆宾王传》则说:“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灵隐为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宋之问贬官后放还,游灵隐寺,当夜月色极明,长廊漫步,诗兴大发,不过才吟两句,就接不上来了。搜索奇思,终不如意。

有一老僧点长明灯,坐大禅床上,问道:

“少年入夜久不寐,却吟讽甚苦,为什么?”

之问回答:“弟子在学习写诗,看今夜月色甚好,想题咏上,可惜,思绪不畅。”

老僧说:“你吟吟上联看。”

宋之问念道:“鹫岭郁岩?,龙宫隐寂寥。”

老僧吟讽再三,就说:“何不说‘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之问一听,不禁愕然,因为这二句诗不仅景观遒丽,而且气象壮美,于是就接着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落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桥路,看余度石桥。”

综观全诗,老僧所赠二句,实乃一篇之警策。

第二天,宋之问再去拜访他,他却不在了。

问寺僧,寺僧说:“他就是骆宾王。”再问,寺僧说:“当日敬业战败,与骆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恐逃失了主犯,上面怪罪,当时死者数万,就找了两个相像的人,斩首上献。后虽知不死,却也怕犯了欺君之罪,也不敢再行捕送了。”

对于这段史实,深信者有之,怀疑者也有之。

怀疑的人说:骆宾王同宋之问的父亲共过事,同宋之问也有交往。骆宾王的诗集还保存有3首赠宋之问的诗,怎么可能见面互不认识呢?就算是不认识也罢,宋之问生于650年被贬岭南,则已是50高龄,不再是一个少年了。

深信的人说:骆宾王失踪已是20多年,又系月夜,一方有心隐瞒,不识倒是情理中的事。况且骆宾王之诗集中的《夕次旧吴》等诗,一片故国之思,当是兵败之后,故地重游的作品,如果已死,是不可解释的。

后人的话

800年后,明朝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说:正德九年(1514年),有一个姓鲁的在江苏南通城东黄泥口挖凿靛池,发现了一座古墓,石碑上写着“骆宾王之墓”。唐代南通邵潜在《州乘资》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清乾隆十三年,寓居南通的福建学者刘名芳在考察南通山志时,发掘了这座古墓,找到了“唐骆”两个字的石碑和枯骨,把他改葬在风光秀丽的狼山脚下。

雍正年间,有个叫李干涛的人,自称是李眅的第三十七代孙。他说:“扬州兵败后,眷属逃窜几尽,三十四世祖李纲同骆宾王一起匿居于邗之白水荡,后来,宾王客死崇川。”崇川,就是南通。

这就侧面证明了“逃逸”之说,至于是为僧为民,则不可考据了。

如今,狼山郁郁苍苍,宾王墓依山而建,墓前有一二楹的石坊。

上联是:笔传青史,一檄千秋著。

下联是:碑掘黄泥,五山片壤栖。

纪念着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