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肿瘤边缘确认方法-新编胸腹部能谱CT临床影像学

肺肿瘤边缘确认方法-新编胸腹部能谱CT临床影像学

时间:2024-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肺肿瘤边缘的确认病例摘要①病史:男性,62岁,咳嗽1个月,咯血1周;胸部DR平片显示:左肺门占位;行胸部能谱CT扫描显示:左肺门肿块,考虑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左肺鳞状细胞癌。

肺肿瘤边缘确认方法-新编胸腹部能谱CT临床影像学

2.2 肺肿瘤边缘的确认

【病例】

(1)病例摘要 ①病史:男性,62岁,咳嗽1个月,咯血1周;胸部DR平片显示:左肺门占位;行胸部能谱CT扫描显示:左肺门肿块,考虑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为左肺鳞状细胞癌。并对其进行能谱分析,以明确病灶的边缘及与不张肺组织的界限。②体格检查:左肺呼吸音减低。③实验室检查: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FRA21-1)8.85ng/ml(0.1~3.3ng/ml)。

(2)能谱CT检查图例 参见图2.3、图2.4、图2.5、图2.6。

图2.3 肿瘤显示的最佳单能量水平

注解:通过使用宝石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浏览器,我们将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置于左肺门肿块内,将邻近不张肺组织作为背景,可获得肿块相对于不张肺组织的最佳对比度(图①)。结果发现40keV单能量水平可以获得显示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图②)。

图2.4 左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在不同能谱图像上的比较

注解:图①静脉期70keV单能量图像(近似混合能量图像)上,显示左肺门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并堵塞左主支气管,肿块与周围不张肺组织界限存在,但不确切;图②相同层面,40keV单能量图像上见此肿块与周围不张肺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肿块边缘较图①清晰。图③相同层面,碘基物质密度图像上显示肿块的边界较图①②更清晰,与周围不张肺组织的对比度更大。

图2.5 肿块边缘与邻近不张肺组织能谱曲线的比较

注解:图①40keV单能量图像上肿块内放置感兴趣区1~7(黄色圆圈所占区域),沿邻近不张肺组织放置感兴趣区8-13(金色拱形所占区域);图②展示以上13个感兴趣区的能谱曲线,对比发现R0I1~7的能谱曲线及ROI 8~13的能谱曲线各自走行形态基本一致,但是两组之间分界明显,肿块能谱曲线走行高于邻近不张肺组织,特别是在低keV条件下。

图2.6 肿块边缘与邻近不张肺组织碘含量与水含量的对比

注解:将图2.5中所置13个感兴趣区的碘含量和水含量制成直方图,如图①显示;对比发现:ROI 1~7的碘含量相差不大,ROI 8~13的碘含量相差不大,但ROI 1~7的碘含量整体趋势低于ROI 8~13。图②显示:ROI 1~7与ROI 8~13组内及组间的水含量相差不大。

【扫描方案】(www.xing528.com)

采用能谱扫描模式,电压行高低能量(80kVp和140kVp)瞬时切换(0.5ms),电流为自动毫安(mA)技术。转速0.5s/r,螺距1.375∶1,重建层厚0.625mm,重建层间距0.625mm;对比剂流速3.5ml/s。

【病案分析】

肺癌(lung cancer)是当前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肺癌治疗手段多采用放射治疗[1],明确肿瘤边界,对放疗中精确勾画靶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T检查对于病灶的显示,无论平扫还是增强,主要取决于病灶本身的密度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密度差,如两者之间密度相同或者差距较小,则难以区分。常规CT(conv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为混合能量成像(polychromatic energy imaging),降低了组织的低对比分辨率[2],当病灶和周边组织结构密度一致或近似时则无法区分,特别是胸部中央型肺癌和肺不张的区分,一直是临床的难点。

相比之下,能谱CT可以借助X射线高低2种能量(80kVp和140kVp)的瞬时切换,产生2种已知密度的物质密度图像(material density image)和40~140keV共101种单能量图像(monochromatic energy image)。一般来说高能量时图像的组织对比度较小,而低能量时图像的组织对比度较大[3],所以一般在低能量水平下有利于区分密度一致或近似的2种组织。本组病例表明,40keV单能量成像可获得病变与肺不张的最佳对比噪声比,使得两者的密度差别增大,从而有利于将两者区分。

任何物质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由其他任意2种基物质的X射线吸收系数来决定。能谱CT成像将碘与水作为最基本的标准物质,进行物质分离成像和定量分析。物质分离并不是确定物质组成,而是通过给定的2种基物质来产生相同的衰减效应。CT造影剂为含碘对比剂,碘基图像可以增强碘的汇聚能力,因此碘基图像可以间接反映组织的血供情况[4]。肺癌合并的不张肺组织血供丰富,且强化持续时间较肺癌长,因此碘基图可清楚显示不张肺组织密度高于肿块,说明前者碘含量较高。但是癌变肺组织与不张肺组织结构和血供发生变化时,水含量差异不大。

能谱CT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不同的物质对于不同能量的X射线吸收特征不同。物质的CT值衰减曲线是指X射线束穿过某种物质的衰减情况,可以用不同单能量(keV)下的组织相应的平均CT值来表示。物质的CT值衰减曲线是由组成物质的化学分子结构决定的,不同化学构成的组织具有不同的CT值衰减曲线,可以用CT值衰减曲线的差异来区分人体内不同化学成分[2]。肿瘤生长方式多为浸润性生长,因此影像学上肉眼观察的肿瘤边界并不能真实反应肿瘤的侵犯范围,经本例分析,可通过在肿瘤边缘与邻近不张肺组织放置多个感兴趣区,比较其能谱曲线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明确肿瘤边界及侵犯范围。

(关牧娟 高剑波)

参考文献

[1]彭志刚,刘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区分中央型肺癌肿块与肺不张[J].放射学实践,2007,23(8):1037-1039.

[2]辛小燕,朱斌.CT能谱成像在胸腔渗出液与漏出液定性鉴别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23-726.

[3]吕培杰.CT能谱成像在小肝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03):321-324.

[4]刘金刚,刘亚.CT能谱成像在诊断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性质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8):731-7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