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锆石宝石的特点和用途

锆石宝石的特点和用途

时间:2024-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锆石锆石是历史上应用较早的宝石品种之一,因色散高,光学效果酷似钻石,是钻石最好的天然替代品。锆石作为12月份的生辰石,象征着成功。高型锆石多呈白色、褐红色,低型锆石多为绿色。低型锆石经加热后可重新转变为高型锆石。

锆石宝石的特点和用途

第七节 锆 石

锆石是历史上应用较早的宝石品种之一,因色散高,光学效果酷似钻石,是钻石最好的天然替代品。锆石作为12月份的生辰石,象征着成功。但由于它性脆易损。市场价格日渐收缩。

一、锆石的基本特征

1.化学成分及分类

锆石的化学成分ZrSiO4,常含有U. Th放射性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因放射性元素辐射作用使锆石发生蜕晶质变化,结晶程度降低,物理光学性质亦发生改变。

按结晶程度将锆石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低型锆石近于非晶态。高型锆石多呈白色、褐红色,低型锆石多为绿色。

2.晶系及结晶习性

四方晶系,常见单形:四方柱、四方双锥、复四方双锥,可发育膝状双晶。也有磨圆或水蚀卵石。

图7-34 锆石晶体形态示意图

3.颜色

常见为黄色、褐色、黄绿色,以及无色、绿色、红色等。无色,蓝色和金黄色常由热处理所致。

4.光泽和透明度

金刚光泽或强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

5.主要物理及光学参数

表7-7 锆石物理性质

6.解理和断口

无解理,贝壳状断口,脆性高,棱线处较容易磨损,甚至较硬的包装纸也会使它产生破损(纸蚀现象)。

图7-35 锆石的纸蚀现象(彩图86)

7.内含物

各种固相矿物如磁铁矿黄铁矿磷灰石等。刻面棱双影线等。

8.吸收光谱

可具多条吸收线或吸收窄带。其中红区中内653.5nm和659nm为诊断性吸收光谱。无色,蓝色仅此特征吸收线,黄、褐、绿色锆石多达40条谱线,红、橙色无特征吸收线。

图7-36 锆石的吸收光谱(彩图87)(www.xing528.com)

9.紫外荧光

无-强,不同颜色品种有差异,且荧光色常带有不同程度的黄色。绿色锆石一般无荧光、蓝色锆石有无至中等浅蓝色荧光、橙至褐色锆石有弱至中能强度的棕黄色荧光、红色锆石具中等紫红到紫褐色荧光。

二、主要品种

由于锆石晶体中含有放射性元素U、Th,在其衰变过程中会使晶体结构遭到破坏,根据结晶程度的好坏将锆石划分为高型、中型、低型三种类型。

1.高型锆石

锆石中的最重要品种。颜色多呈深黄色、褐色、深红褐色,经热处理变成无色、蓝色或金黄色的锆石。该类锆石受辐射少,晶格完整,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双折射率,能看到明显的后刻面棱重影现象,相对密度、硬度也较高。

2.中型锆石

介于高型和低型之间的锆石,是两者的过渡产物。颜色多为带褐的绿色、黄绿色及深红色。在加热至1450℃时,可向高型锆石转化。

3.低型锆石

由氧化硅和氧化锆的非晶质混合物组成,其结晶程度低,几乎呈非晶态。该类锆石折射率、双折射率、相对密度和硬度均较低,后刻面棱重影也极不明显。该类锆石常见颜色为绿色、橙色、褐色等。低型锆石经加热后可重新转变为高型锆石。

低型锆石:因含一些放射性元素,使得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晶体转为非晶质体,并将锆硅酸盐成分分解为氧化锆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即ZrSiO4分解ZrO2+SiO2,这些混合物基本上为非晶质体,由晶体转变成非晶质的过程,称为蜕晶质或非晶质化。蜕晶质后,大部分物理性质都发生改变。

三、锆石的鉴别

高型锆石多呈无色、褐红色,低型锆石多为绿色、暗绿色。识别要点有:

1.光泽和色散

亚金刚光泽,高色散(火彩)。

2.放大观察

可见刻面棱双影线明显。

3.硬度和脆性

硬度7,加工后,刻面棱圆滑。加上脆性大,具纸蚀现象。

四、成因及产地

宝石级锆石主要作为副矿物产于玄武岩变质岩中,而真正有开采价值的是砂矿型锆石矿床。

主要锆石矿产地有:柬埔寨、泰国、缅甸、斯里兰卡、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中国主要产自福建明溪、海南文昌、山东,与蓝宝石共生于砂矿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