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疑案:安定公主之死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疑案:安定公主之死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武则天的历史疑案:安定公主之死大约在永徽四年底或者五年初,武曌生下了一个女儿,在这位小公主身上,发生了一件到现在也说不清楚的事情。这位小公主满月不久,竟然在王皇后一次礼节性的看望之后神秘死去,有关她的死因,在记录唐朝历史的四本史书上提出了全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上至,昭仪阳为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疑案:安定公主之死

关于武则天历史疑案:安定公主之死 

大约在永徽四年底或者五年初,武曌生下了一个女儿,在这位小公主身上,发生了一件到现在也说不清楚的事情。这位小公主满月不久,竟然在王皇后一次礼节性的看望之后神秘死去,有关她的死因,在记录唐朝历史的四本史书上提出了全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时间上成书最早的《《旧唐书》》只在本纪部分的史臣曰中突然冒出一句:振喉绝襁褓之儿。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说,给人一种打马虎眼的感觉,你去猜吧! 

时间上成书第二的《唐会要》的说法要清楚得多,是这样的:俄诬王皇后与母柳氏求厌胜之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言下之意是说,王皇后先被诬厌胜之术,凑巧昭仪所生之女又暴卒(明文说法是:死因不明),昭仪就顺势上奏说是王皇后杀死的,高宗才开始有了废皇后的意思。这里,明白无误地说武曌的女儿只是暴卒,绝非武曌所害,精明的武曌只是利用了这个不幸。-----这是唯一的全力反对武曌杀女的正史记载! 

时间上成书第三的《新唐书》摇身一变,不仅了情况说明,还有了细节通报:昭仪生女,后来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时间上成书第四的《资治通鉴》报导得更加详细,差不多被人看成了报告文学,其文如下: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连动作都有)。上至,昭仪阳为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我有四个问题请教欧阳修先生宋祁先生司马光先生, (www.xing528.com)

第一,如果武曌真的能够在不被任何人看到的情况下杀了女儿,这么秘密的事情武曌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那么史家又怎么能够写得这么详细呢,连细节都知道,难道欧阳修先生宋祁先生还有可敬的司马光先生你们仨在旁边亲眼看着吗?是拿着摄像机在旁边作了摄像?唐朝三百年没有任何人(包括她的政敌们)质疑过武曌女儿的死因,请问三百年之后的你们是怎样穿越时空,知道了前人都无法知道的事情呢?宫闱事秘,事所难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好了,直截了当地写出来,没人怪你,魏收这个人写《魏书》固然有许多让人弊病的地方,但他在对那些史家无从知晓的事情的处理上值得称道,北魏孝文帝亲自审理他红杏出墙的妻子幽皇后冯润的过程,魏收就清楚地说:事隐,人莫得知。我也不知道。你瞧瞧,多么负责的写史态度啊,魏收虽然让人指责的地方很多,但这种地方就是值得称道,优点就是优点,不能够因为人家缺点多就把优点一笔抹杀吧!干吗不学学这位史家呢? 

第二,我虽然不知道唐朝宫廷里面是如何育儿的,我却知道清朝宫廷里是如何育儿的,皇子皇女一落生,保姆针线上人浆洗上人等等一大群共四十余人,分成三班,二十四小时看护,唐朝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太大,至少也是人数众多,也就是说在公主身边任何时候人数都不会在十四五人之下,在眼睛如此众多的后宫,请问武曌要怎样避开众人的耳目不让任何人看到她作案呢,如果她真的作案,这些人当中就没有一个人怀疑吗??这么多人就会同心协力一直掩护她吗?如果她干这事稍微引起了怀疑,以长孙无忌的能量,他完全可以有法子从那些宫人嘴里套出(或者说是打出)“真相”,那么武曌就是给了她的敌人一个名正言顺除去她的口实,以武曌的精明和让人钦佩的忍耐力,她会做这种傻事吗?事实上历朝宫廷里的新生婴儿死亡率都非常高,以唐宋为例,李世民的儿子中夭折的就有楚王宽,江王嚣,,代王简,女儿中夭折的有汝南公主,金山公主,常山公主,唐玄宗的三十个儿子夭折了九个,夭折率达三分之一,三十个女儿也夭折了六个,宋朝也是一样,欧阳修先生宋祁先生司马光先生的两任皇帝主子宋仁宗三个儿子全部夭折,夭折率百分之百,十三个女儿夭折了十个,夭折率差不多百分之八十,宋神宗十四个儿子夭折了八个,十个女儿夭折了七个,你们是不是应该去问一问你们的主子:干吗这样不会带孩子,是后宫中哪个人下手除掉了他们吧,曹皇后还是向皇后?你们敢不敢问呢?唐高宗的十二个孩子当中只夭折了一个,应该说是很正常的,在那个婴儿死亡率非常高的时代,小公主正常死亡的可能性远大于谋杀。 

第三,请问各位有什么确凿证据证明武曌谋杀了女儿呢?仅仅因为武曌得到了好处,可是受宜者未必就是凶手,就象仇家未必是凶手一样,那是两个概念,现在的法治社会里,凡是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都只能够进行无罪推定,凭什么欧阳修先生宋祁先生司马光先生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要对武曌进行有罪推定,你们凭什么自认为代表了正义和公理?你们是法律吗?或许我用无罪推定有些不当,但史书认定她有罪就很恰当吗?谁能够拿得出确凿证据?既然谁都拿不出,最多只能够存疑,所以没有谁能够认定她杀了女儿,史书上那种铁钉板板的说法就是完全苍白无力 

第四,请问武曌杀女的动机是什么?一个人如果要冒天大的风险去杀人,肯定有强烈的动机,可是武曌有这样强烈的动机吗?《唐会要》说了,她已经开始安排巫蛊事件了,并且取得了效果,唐高宗已经开始对王皇后很不满了,只要再加把劲,王皇后被废是迟早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武曌还要用女儿的一条命去打击王皇后,这合人情之常吗?简直就是一件莫名其妙,画蛇添足的无理举动,严重缺乏动机。作为一个母亲用亲生骨肉的生命去打击敌人原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当时武则天的生命并没有受到威胁,何况小公主就算死了,武则天也没有因此坐上宝座,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目标,把确定的女儿生命赔进去,也不符合逻辑,不符合武则天办事周详慎密的个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唐会要》讲的才是真实的情况,武曌的女儿因为某种原因,或者是意外或者是新生儿猝死症之类的疾病突然死亡,于是武曌利用了这个不幸,其实武曌也明白王皇后没有杀女儿,高宗也应该明白,杀死个小姑娘算什么呀,要谋杀也应该谋杀李弘才对,可是二人都需要一个借口,一个把那自以为高高在上,其实让人讨厌的女人赶下去的借口!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高宗其实根本不是受骗者,他就是武曌的同谋者!这个男人完全没有人家想象的那样笨!

(来源:历史探秘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