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魏著作官与修史臣数量及任免关系的研究

东魏著作官与修史臣数量及任免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籍可考见的东魏著作官只有三人,而修史臣却有宇文忠之、魏收、陆卬、李广、李概等五人。著作郎虽为修史之官,然其任免亦尝与皇帝关系密疏变化有关。比勘史料,四位著作郎兼任时间前后并不相同,没有发现同一时间有两位著作郎,史书所云“郎二人”,令人质疑。[3]四位佐郎,虽有历官的记载,但均无参与修史的记录。北魏以他官兼史事者则称“参著作”或“参著作事”,北齐则称“修国史”,这一称谓的变化

东魏著作官与修史臣数量及任免关系的研究

东魏沿承北魏官制,置秘书著作郎、秘书著作佐郎。(参见《魏书》卷一百一十三《官氏志》)著作郎虽隶属秘书省,但实际上这一官职多由中书省的官员兼任。山伟在北魏时,以秘书监领著作,东魏“孝静初,除卫大将军、中书令,监起居。后以本官复领著作”(《魏书》卷八十一《山伟传》)。武定四年(546),魏收以正常侍、中书侍郎,“加兼著作郎”,直至北齐“天保元年,除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北齐书》卷三十七《魏收传》)东魏著作郎见于史籍者仅有山伟、魏收二人。王肃的儿子王理于武定末被任用为著作佐郎。《魏书》卷六十三《王肃传附子理传》:“理,孝静初,始得还朝。武定末,著作佐郎。”史书所记东魏佐郎仅此一例。

史籍可考见的东魏著作官只有三人,而修史臣却有宇文忠之、魏收、陆卬、李广、李概等五人。宇文忠之于“天平初,除中书侍郎。……后敕修国史。……武定初,为安南将军、尚书右丞,仍修史”(《魏书》卷八十一《宇文忠之传》)。时约在武定初,魏收“求修国史”。崔暹为言于高澄曰:“国史事重,公家父子霸王功业,皆须具载,非收不可。”高澄启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武定二年(544),魏收“除正常侍,领兼中书侍郎,仍修国史”(《北史》卷五十六《魏收传》)。陆卬“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除中书侍郎,修国史”(《北齐书》卷三十五《陆卬传》)。时约在东魏武定年间。李广“博涉群书,有才思文议之美,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中尉崔暹精选御史,皆是世胄,广独以才学兼御史,修国史”(《北齐书》卷四十五《文苑·李广传》)。广兼御史在武定初,修国史当在武定年间。李概修国史亦似在东魏末。《北史》卷三十三《李灵传附李公绪传》:“公绪弟概,字季节,……为齐文襄大将军府行参军,……除殿中侍御史,修国史。”概还曾著有《战国春秋》二十卷,记十六国事;另有《左史》六卷。“修国史”为兼职,官员均来自尚书省、中书省、门下侍官及御史,未见有秘书省的官员。

隋书》卷二十七《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秘书省,……又领著作省,郎二人,佐郎八人,校书郎二人。”《唐六典》卷十《秘书省》、《通典》卷二十六《职官》亦云北齐著作郎员额二人。查《北史》《北齐书》《周书》《隋书》,北齐著作郎可考者五人:魏收、祖珽、权会、杜台卿、司马消难。

魏收是高氏政权第一任著作郎,兼跨东魏北齐两朝,任期为东魏武定四年至北齐皇建元年(560)。天保八年“监国史”,同时兼著作郎。《北齐书》卷三十七《魏收传》:“皇建元年,除兼侍中、右光禄大夫,仍仪同、监史。收先副王昕使梁,不相协睦。时昕弟晞亲密。而孝昭别令阳休之兼中书,在晋阳典诏诰,收留在邺。盖晞所为,收大不平,谓太子舍人卢询祖曰:‘若使卿作文诰,我亦不言。’又除祖珽为著作郎,欲以代收。司空主簿李翥,文词士也。闻而告人曰:‘诏诰悉归阳子烈,著作复遣祖孝徵,文史顿失,恐魏公发背。’”

《北齐书》卷三十九《祖珽传》:“文宣崩,普选劳旧,除为章武太守。会杨愔等诛,不之官,授著作郎。数上密启,为孝昭所忿,敕中书、门下二省断珽奏事。”著作郎虽为修史之官,然其任免亦尝与皇帝关系密疏变化有关。祖珽取代魏收为著作郎,不久,又由于孝昭帝高演的不信任而沉潜,崔劼监史,祖珽也就无所作为了。祖珽以著作郎的身份上密启,惹怒孝昭帝,下令断其中书、门下奏事。这说明北齐著作郎不仅有修史之任,还有讽议之责,此又不同于北魏。

皇建中,权会曾被追著作。《北齐书》卷四十四《儒林·权会传》:“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志尚沉雅,动遵礼则。少受郑《易》,探赜索隐,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义该洽,兼明风角,妙识玄象。……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并如故。”权会由尚书追授著作,似应为正郎,时间当在祖珽被疏远之后。(www.xing528.com)

杜台卿兼著作郎当在后主武平年间。《北齐书》卷二十四《杜弼传附杜台卿传》:“台卿字少山,历中书、黄门侍郎,兼大著作,修国史。武平末,国子祭酒,领尚书左丞。……隋开皇中,征为著作郎,岁余以年老致事,诏许之。”

司马消难也曾仕北齐著作郎。《周书》卷二十一《司马消难传》曰:“父子如,为齐神武佐命,位至尚书令。消难幼聪惠,微涉经史,好自矫饰,以求名誉,起家著作郎。子如既当朝贵,消难亦爱宾客。邢子才、王元景、魏收、陆卬、崔赡等皆游其门。”起家之选,一般为佐郎,然消难为朝贵子弟,也有可能为正郎。比勘史料,四位著作郎兼任时间前后并不相同,没有发现同一时间有两位著作郎,史书所云“郎二人”,令人质疑。

史籍所见北齐著作佐郎有萧慨、元行如、崔镜玄、魏长贤四人。《北齐书》卷三十三《萧退传附子慨传》:“慨,深沉有礼,乐善好学,攻草隶书。……历著作佐郎,待诏文林馆。”同书卷三十八《元文遥传附子行如传》:“行如,亦聪慧早成,武平末,任著作佐郎。”同书卷三十九《崔季舒传》:“(次子)镜玄,著作佐郎。”从史书反映的情况来看,此三人任佐郎均在后主时。然此三人在人数上与《隋志》所云“佐郎八人”相差甚远。另据清严可均辑《全北齐文》卷四《魏长贤》:“长贤,收族叔,孝静时举秀才,除汝南王悦参军,入齐,平阳王淹辟法曹参军,转著作佐郎。河清中出为上党屯留令,武平中,辞疾去职。”[3]四位佐郎,虽有历官的记载,但均无参与修史的记录。

修史臣则有房延祐、辛元植、睦仲让、刁柔、裴昂之、高孝干、陆卬、李广、綦母怀文等,[4]他们所修的史书是《魏书》。天保末,北齐国史的编纂已提上日程,修史臣又称“修国史”。刘逖“迁给事黄门侍郎,修国史,加散骑常侍”(《北齐书》卷四十五《文苑·刘逖传》),时约在河清年间。武平三年(572),李德林“除中书侍郎,仍诏修国史”(《隋书》卷四十二《李德林传》)。魏澹在北齐任“殿中郎将、中书舍人,复与李德林俱修国史”(《隋书》卷五十八《魏澹传》)。文献所见修史臣十二人,其官职为国子博士、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通直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司空司马、尚书郎等,很少有秘书省的官员。北魏以他官兼史事者则称“参著作”或“参著作事”,北齐则称“修国史”,这一称谓的变化也能说明秘书著作制度至北齐已经发生了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