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剧作《浣纱记》:范蠡西施爱情传奇

明代剧作《浣纱记》:范蠡西施爱情传奇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的戏曲作家梁辰鱼写过不少剧本,最有影响的是《浣纱记》,讲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交战的故事,以西施与范蠡的爱情作为全剧的线索。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他和西施的婚事就耽搁了下来。西施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明代剧作《浣纱记》:范蠡西施爱情传奇

明代的戏曲作家梁辰鱼写过不少剧本,最有影响的是《浣纱记》,讲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交战的故事,以西施范蠡爱情作为全剧的线索。剧情是这样的:越国大夫范蠡在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出访民间。来到诸暨苎萝山下若耶溪,遇见正在浣纱的西施,被她的天姿国色所倾倒。就以溪水之纱相订白首之约。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他和西施的婚事就耽搁了下来。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以后,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献的美人计

西施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虽然不愿意充当美人计的主角,也只得自叹薄命,同意去吴国。夫差一见,果然大喜,宠爱无比。他自以为打败了越国,天下无敌,更没有把越国放在心里。最后,吴国终于被越国灭掉。勾践正要论功行赏,范蠡却不愿做官,接了西施,泛舟湖上,改名隐居去了。

剧本所讲的故事,有些情节是虚构的,而西施和范蠡却实有其人。范蠡是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县)人,越大夫,曾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他给越国另一大夫文种的信中说:飞鸟打光了,再好的弓箭也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狗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劝文种赶快离开越王。他自己也隐姓埋名出走,先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后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西施是春秋末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南)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但是,对西施的结局,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西施后来被投水杀身,这种说法最早见记载的是《墨子。亲土》篇,其中说:西施之沈,其美也。,古作。)这句话的意思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太平御览》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字也是的意思。

鸱夷,就是皮袋。这句话是说,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进皮袋沉到江里去了。《吴越春秋》是叙述吴自太伯至夫差、越自无余至勾践的史事。但它比《墨子》一书要晚出好几百年,而它所记载西施的死反比《墨子》详细,可能出自民间传闻。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www.xing528.com)

另一诗人皮日休也有诗题《馆娃宫怀古》五绝,第五首是: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从这两首诗可以知道,唐代也流传过西施被沉于水的说法,可是都没有说起西施和范蠡有什么关系。还有一种说法,《越绝书》是这样记载的: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越绝书》是东汉袁康所撰,记吴越两国史迹及范蠡等人的活动,多采传闻异说。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秋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不作皮袋

解释,而指的是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范蠡亡吴后,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姓氏书辨证》卷三中也说,范蠡到了齐国以后,自号鸱夷子。因为有范蠡泛于江湖的传说,或许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遭到如此可悲的结局,就流传出西施和范蠡偕隐五湖的美满姻缘的故事,以寄托对他们的同情。梁辰鱼就是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浣纱记》。

新出的《辞海》(修订本)也这样说:西施一作先施。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偕人五湖。并没有提到她被沉于水的传说,大概也是愿意她有一个完美的归宿吧。《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都提到范蠡但没有讲起西施,更不用说她和范蠡有什么关系。是司马迁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记载,没有听到这方面的传说,还是司马迁特意不写进去,今天就无从知道了。因此一代佳人西施的结局众说纷坛。是被沉于水,或者跟随范蠡归隐于五湖,或者还有其他什么结局?这个谜尚待进一步探索。(王福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