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得讨厌,识老方可可爱

老得讨厌,识老方可可爱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谨防“老得讨厌”人都会老的,但有人老得使年轻人由衷的钦敬,而有的人却老得使人讨厌。人老了如何使人不太讨厌,至少要先做到一条:识老。没有新意,这是老化的重要标志。老不可怕,识老即可。不服老更是好事,应当提倡。但“不服”的性质也有区别,某些“不服”非但不可爱,而且有些可厌。对衔、位、名、利的失去愤愤“不服”。那些“不服”,就尤其证明他确实老了,老得甚而有点“朽”。

老得讨厌,识老方可可爱

谨防“老得讨厌”

人都会老的,但有人老得使年轻人由衷的钦敬,而有的人却老得使人讨厌。这样的事,确实值得研究。

人老了如何使人不太讨厌,至少要先做到一条:识老。在这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尽量使人感到可爱些,至少不太讨厌。

人的生理之老不必说了,这里重点说说心理之老。心理上老了的人,常见的特点往往有三“多”:一、多忘,尤其对“近事”忘得快,甚而一忘到底,使劲想也想不起来。面对“远事”(即往事、年轻时代的事、童年时代的事)反倒忘不掉,记得牢。二、多复,即常常重复自己说过的话。而每次说这些“老话”时,又认为是在讲新的见解,新的语言。三、多倦,包括确实疲倦了而别人催他上床休息时,他反倒强调:我不累,我不困,你们说你们的吧,我听着呢!

对那样正常的老,别人应当尊重。而老年人本身呢,最好能正视自己的老。为此,应当少些对“忆旧”的迷恋,少说重复性的话,有了倦意时该睡觉就睡觉,不要熬自己、熬别人。(www.xing528.com)

老年朋友(包括当年的老同学)相聚,聚上一两次尚可,聚得次数太多便难免互厌或自厌。有些很熟很熟也始终互有好感的朋友,聚在一起且饮且谈时,都认为讲的是新事情、新见识,其实忘记了这样的“新事”和这样的“高论”早已重复多遍了。没有新意,这是老化的重要标志。而比没有新意更可厌的,是拒绝去学新知识、新认识、新行为。

老不可怕,识老即可。不服老更是好事,应当提倡。但“不服”的性质也有区别,某些“不服”非但不可爱,而且有些可厌。例如:有的人从来不服别人的真德真智,真功真绩,自己赶不上又不去学习,唯以嫉妒之心待之,且又常出讽言,尤其是对年轻人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才干,用“不承认”来表示“不服”。特别是由于年老理应退下来的时候,硬是不退。对衔、位、名、利的失去愤愤“不服”。那些“不服”,就尤其证明他确实老了,老得甚而有点“朽”。

有句话叫做“人老心不老”,或“树老花不老”,都曾是表扬人的话。人老同时心老,树老同时花老,不强做违年龄、反季节的勾当,未必不是好事。关键的问题是:心老怎样老得不衰朽,花老怎样老得不凋败。头一条就是“识老”,即承认老。在此基础上首先去做老年人应该做的事,甚而去做年轻人很难做到的事。这样的事是什么事?就是挣脱或丢弃恶争恶斗之事,就是多一点有“仁义含量”的事,简称“积德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