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交往”:老少互动乐享人生

精神交往”:老少互动乐享人生

时间:2023-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在“精神交往”人生最重是精神。其三,适当“礼仪交往”年轻人之间交往可能洒脱不羁,不在乎礼仪;老年人则受传统伦理的影响,遇事讲礼仪。所以同老人的精神交往还可通过与他们共同完成其某项任务来实现,把老中青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作为沟通心灵的极好渠道。

精神交往”:老少互动乐享人生

孝在“精神交往”

人生最重是精神。物质生活丰富了,老年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老辈人能在与晚辈人积极的“精神交往”中,得到比物质要求更甚的心灵慰藉和思想更新;晚辈人也会在同“人生博物馆”似的老年人“心交”过程中汲取经验知识,增长聪明才智,提高精神品位,何乐不为呢?

那么,怎样搞好同老人的“精神交往”呢?

其一,乐于“会话交往” 许多老人把大家在一块说话比作“精神会餐”,年轻人加入这种“会餐”关键要“乐于”,抱有“人老话语多,不嫌其啰嗦”的态度。至于会话内容,则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老人感兴趣于什么,你又拥有什么,那就是最好的话题。

其二,注意“鸿雁交往” 我们常看到不少老人把儿女亲友的信件好生珍藏,空时爱拿出来咀嚼一番,对人说起来如数家珍。因此,离开老人,不常与他们一起时,不光要打电话,还要注意写写信。对有文化的要写,对没有文化的也要写,他们会找人念;有实事要写,没实事也要定期写问候信;有时捎上一张便条,带上一个口信,都会使老人感到温馨,念念不忘。晚辈不可因繁忙而对这种书信交往掉以轻心。当然,时下有的老人已学会了上网,不妨经常利用电子信箱,倾情放飞“网上鸿雁”,给老人送去崭新的喜悦。(www.xing528.com)

其三,适当“礼仪交往” 年轻人之间交往可能洒脱不羁,不在乎礼仪;老年人则受传统伦理的影响,遇事讲礼仪。“油多不坏菜,礼到人不怪”,适当的礼仪交往是他们一种习惯性精神需求。晚辈在长辈面前,要主动施礼,表现在平时称呼、交谈用语、迎送规矩甚至饮食起居动作等多方面,使老人处处感到礼遇、敬重和满足。

其四,经常“共赏交往” 如一起看电视、电影戏剧,一道听广播、录音,一同参观展览、游览名胜,一块阅读书报、欣赏作品甚至上网遨游,围绕同一内容从不同角度加以评议。老人有丰富的阅历,晚辈有创新的观点,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相得益彰,善于学习和积累的人可从中获益良多。

其五,提倡“同创交往” 时值创新年代。老年人虽然大都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不失事业上的追求,特别是知识分子和有专长的人。所以同老人的精神交往还可通过与他们共同完成其某项任务来实现,把老中青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作为沟通心灵的极好渠道。不少老人在与年轻人同台演出、同岗操作中,一个个都觉得自己年轻了,甚至返老还童了;年轻人则感到自己更有经验了,更趋成熟了。

多一些“老少精神交融”吧,收获的“1+1”成果会远远大于“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