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境与虚境的关系,实境与虚境的分析介绍

实境与虚境的关系,实境与虚境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实境与虚境意境,正如蒲震元先生在谈到意境生成机制时说的,是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虚实相生而成的。因此,除了实境与虚境这一层虚实相生的结构外,在实境中还存在一种激发观众产生想象的机制,这机制也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结构。电影的一系列画面、镜头所呈现之实境与观众的想象之虚境,通过观众的“二级阅读”,实现主客交融、虚实相生而最终形成电影的完整意境。

实境与虚境的关系,实境与虚境的分析介绍

第一节 实境与虚境

意境,正如蒲震元先生在谈到意境生成机制时说的,是由“实境”和“虚境”两部分虚实相生而成的。实境既诗、画中“直接呈现的蕴涵情景、形神的特定艺术形象或符号”;而虚境则是“由特定形象在幻想、联想、想象中生成的形象”(1)。说白了,实境就是诗画作品本身的可见之境,从这一点上讲它是客体的、直接的、确定的、可感的、形象的;而虚境就是由读者、观众的想象所生之境,从这一点上讲它是主体的、间接的、不确定的、不可感的、想象的。意境就是由这主客体的相互交融,由作品中直接的、确定的、可感的形象与想象中的间接的、不确定的、不可感的形象相互生发而最终形成的。“客观的方面(景和境)与主观方面(情和意),是意境的构成因素,但只是必要的条件。而意境之所以成为意境,还要看主客观因素之统一中能否形成特定的审美机制和显现特定的审美形态。也就是说:‘落笔便定’的特定形象与‘触则无穷’的象外之象或象外之意相加,方能构成完整的意境。”(2)

那么,实境与虚境是怎样形成这种相生相得的审美机制的?为什么这“实境”能够引发观众的想象而使之生成其头脑中的“虚境”呢?如果该说的都说完了,该画的都画满了;如果没有“口弗能言,志不能喻”的“遗味”,如果没有“韵外之致”、“弦外之响”,观众还有什么可想象的呢?既无可想象,也就无所谓意境。因此,除了实境与虚境这一层虚实相生的结构外,在实境中还存在一种激发观众产生想象的机制,这机制也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结构。(www.xing528.com)

我们可以借用接受美学家伊瑟尔的说法说明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存在着一种召唤结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各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着连接的‘空缺’,以及对读者习惯视界的否定会引起心理上的‘空白’,所有这些组成文学作品的否定性结构,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召唤性的含义。”(3)朱立元解释说,这种召唤结构在读者对作品的二级阅读中,“从原有期待视界(前结构)出发,在与作品召唤结构的具体接触、碰撞中,通过语符——意象思维的作用,调动读者感情经验积累和想象力,对作品空白和不确定性进行‘具体化’与重建,达到意象意境意义的初步感性总和;在此基础上,介入主体反思、设定具体的‘问答逻辑’,通过辨证的‘对话’深入作品的内层,理性地把握并阐释作品的底蕴,最终达到读者视界和作品视界的沟通与交融”(4)

我们可以说意境生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个阅读过程。诗与画的作品,作为客体,提供了一种具有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为读者、观者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诱发力,接受主体通过一级、二级阅读,完成对虚境的“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从中获得审美感受和宇宙生命的深层感悟。这也就是笪重光所说的“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电影意境的生成同样如此。电影的一系列画面、镜头所呈现之实境与观众的想象之虚境,通过观众的“二级阅读”,实现主客交融、虚实相生而最终形成电影的完整意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