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王文采传:身世揭秘,六十年风雨历程

王文采传:身世揭秘,六十年风雨历程

时间:2023-12-0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去世五六年之后,哥哥在济南一个商业专科学校读书。王文采系由母亲抚养长大,父亲在他四岁时因生意发达,用人不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服毒自尽。父亲在天津去世之前,在私下准备后事时,将几张借据让长子带到济南,交给王文采母亲,意在以此作为其母子两人往后生活之来源。剩下其他全部财产,则归王文采大母亲所有。此后,王文采随母亲在济南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来自王家的照料。

王文采传:身世揭秘,六十年风雨历程

王文采,山东掖县人。生于1926年6月5日,农历为四月廿五。掖县临海,比邻烟台,今已改名为莱州市。王文采祖父务农,薄有田地,生有四子,两子在家中继续耕种,两子在外经商。王文采父亲行二,名蓝玉,字宝玺,生于1892年,幼时上过几年私塾,略通诗书,大约在十几岁时,往济南学徒做买卖,经营草帽辫。草帽辫是山东掖县妇女用麦秆编制成草帽、提篮之类的手工制品。据《辞海》释:草帽辫主要产地为山东、河北、河南,尤以山东掖县出产最为著名。王文采父亲开始经商时,掖县已有靠经营草帽辫生意骤至巨富者,并在国内多处商埠设置商号,同时还将该产品出口至南美之巴拿马、巴西、墨西哥等国。王文采父亲善于经营,不久也生意发达,在济南和天津开设草帽辫货店,成为一个小商家。其本人也就来往于济南、天津之间。与此同时,还在山东博山开设一家百货店。

王文采父亲与民国时期一般有钱人一样,在婚姻上早年娶一位结发之妻,当其事业发达之后,再娶一位小太太,王文采系由小太太所生。其出生时,父亲34岁,母亲24岁。母亲姓赵,名燕文,北京人,生于1902年。王文采之于其外家情形,曾有这样叙述:

我母亲的娘家在北京德胜门外真武庙一带。我见过她早年在娘家房前拍的一张照片,几间瓦房,不像是有钱的人家。1936年,母亲带我到北京后,我了解到她有一个姐姐住在鼓楼一带,有一个儿子,靠制布鞋为生。但她们姊妹来往很少。她娘家有一位堂兄,住在一个小院子,耕种房屋附近的几亩地。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的大表兄在《立言画刊》社当排字工人。解放后,我母亲与他娘家的人也失去了联系。

我不清楚母亲何时与父亲结婚,只听说是由我舅父介绍的。至于我舅父,过世得早,我没有见过。后来只见到我舅父的儿子,比我大五六岁,人有些呆笨。那时他的父母都已过世,曾在我家短期居住,我母亲常批评他。[1]

王文采大母亲生有二女一子,其子王春晖,即王文采之兄,比王文采年长十岁。对于此位兄长,王文采有过这样介绍:(www.xing528.com)

哥哥先后娶了两房妻子,大妻叫英枝,是掖县乡下人,是我父亲给定下的,比哥哥大数岁,生有一子。父亲去世五六年之后,哥哥在济南一个商业专科学校读书。他有一个同学在上海棉花行,他毕业后就到上海这家棉花行工作。在上海,他又娶了当地一位护士,生有三儿一女。我哥哥于1978年左右病逝。解放后,我母亲与他们都失去了联系。[2]

王文采生于济南,童年时光大多在济南度过,但也曾随家在天津生活过,但未曾回过老家掖县,对老家的情况知之甚少。王文采系由母亲抚养长大,父亲在他四岁时因生意发达,用人不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服毒自尽。

父亲在天津去世之前,在私下准备后事时,将几张借据让长子带到济南,交给王文采母亲,意在以此作为其母子两人往后生活之来源。剩下其他全部财产,则归王文采大母亲所有。王文采大母亲拿到不少遗产,回到掖县老家生活。此后,王文采随母亲在济南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来自王家的照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